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在北方,冬至必吃的便是饺子。北方冬至吃饺子,饺子是主食,饭菜合一,当饭不当菜。那么北方吃饺子,南方吃什么呢?
01
南方的节日菜
在《我自乡野来》这本书中讲道:
南方年缸肉算节日菜,除夕那餐,家家必备,只是肉者,以前当珍馐,每个节日都要端一碗,或炒或蒸,或煮或炖,算不得除夕专供,不过要说专供也对,净精肉切成方块,铁锅清水文火慢煮,也只是在除夕那天,方制此肉菜。
若说年缸肉在除夕,算节日专属,在似与不似间,那么苋菜之于端午节,则定然是标配,端午门前艾草香,端午桌上苋菜汤。艾草是草,苋菜是草,几乎所有蔬菜都是草,古代讲“草民”,便是因为百姓都是草中生吃草长的,所以谓草民。
除了年缸肉,南方人最吃不厌的,就是米;恰如北方人,吃其他,都是吃新鲜,吃了几餐后,反胃了,吃不下了,要去吃面了,要去吃饺子了。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那是北方人唱的幸福歌。饺子好吃,连吃三餐,南方人脸都绿了。这就是:诸肉最是猪肉香,诸食最是主食良。
02
母亲的味道
除了传统的饺子与精心腌制的年缸肉之外,愈到年下,愈想念家人亲手做的饭菜,那些熟悉的味道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萦绕在心头,勾起无尽的乡愁与温情。
记忆中的厨房,总是弥漫着一种特别的香气,那是母亲用铁锅慢炖的羊肉汤,父亲精心调配的凉拌菜,还有奶奶亲手包的豆沙包,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家的味道,温暖而又深刻。
年夜饭的餐桌上,父亲会讲述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母亲则在一旁温柔地补充,偶尔夹起一块最嫩的鱼肉放到我的碗里,眼神里满是宠溺地说着:“又瘦了,多吃点。”
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为这顿饭增添了几分活泼与欢乐。那一刻,家的温馨与幸福,仿佛被无限放大,让人心生感激。
《我自乡野来》中说:胃离心最近,儿离娘最近。
03
乡愁
而每当夜深人静,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渴望,更多的是对那份团聚时光的深深眷恋。远方的家乡,那些亲手制作的饭菜,成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提醒着我无论身在何方,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也许我们偶尔尝试在异乡复刻那些记忆中的味道,虽然手艺尚显生疏,但那份对家的思念与传承,却让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情感与温度。
年,不仅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心灵的归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自乡野来》这本书中说,古人最易生发的感慨是物是人非,古人之物,那是月亮吧,今月曾经照童年,童年还是今时月,月是没有变一点样子的,人是变了蛮多,好些叔伯,托体黄土山坡;不少发小,寄食异地他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没谁问客从何处来。除却月亮依旧,我数不出故乡风物,还有哪些算是?多半已非。
在这份对家人亲手做的饭菜的深深怀念中,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也更加明白,无论世界多么宽广,家的味道,永远是最让人安心的存在。
04
尾声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或许与过去的自己不再相同,但对故乡的眷恋却愈发深厚。当特有的乡野成为记忆,过去的那些情、那些景、那些事,我们只能在文字中找寻。
触摸记忆中最温柔的眷恋,《我自乡野来》这本书的作者用细腻而真实的文字,将故乡的山水、人情、风俗娓娓道来。
倘若你同样身处异乡,心怀故土,思念亲人,那么一起看看《我自乡野来》这本书吧,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乡间听闻,这些故事重现了故乡的淳朴与温暖,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久违的亲切与温馨。
让心灵得以慰藉,乡愁得以安放。
我自乡野来,心怀故土愁。
月明星稀夜,梦回稻花香。
虽远隔千山,乡情永不忘。
愿得归故里,再续儿时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