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创意广告,树立行业标杆,11月29日晚,中国广告业大奖长城奖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长城奖”是国家级品牌营销传播类专业奖项,也是中国广告业唯一经中央批准的奖项,从评审标准、创意立意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标杆导向”的作用,其获奖作品也代表着“专业标准”。
此次盛会上,微博携手小米汽车、伊利、波司登、比亚迪、奔驰、乐事、华为等知名品牌,共同呈现了一系列精彩案例,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和认可,一举斩获了金、银、铜等多项大奖。
金奖
小米汽车:
揭秘1003天背后的故事
小米的强势入局,为本就惊涛骇浪的新能源市场再添变数,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步伐。历经1000多天,科技圈、车圈的“盛会”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终于由雷军揭开了面纱,小米汽车雏形初现。
对小米来说,创始人是最好的公关,也是最好的营销。巧借雷军的社交传播优势,小米汽车持续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保持了品牌的持续在场感,让公众对小米汽车的期待不断升温,助力“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炸裂车圈。
自小米官宣造车以来,雷军就成为小米汽车的官方代言人和宣传大使,甚至把微博变成了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亲切互动的“朋友圈”。发布会前,雷军更是连发三篇博文预热,小米汽车官微迅速跟进,诚挚邀请大家一同见证;同一战壕的供应商“战友”,也在评论区打Call助阵,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趣味调侃。
同时,在车圈“流行”致敬的今天,雷军还连发几条微博向各位造车新旧势力“疯狂致敬”打起情怀牌,主动打开格局,成功卷入友商、跻身车圈,广大网友也争相化身为小米汽车的“精神股东”。步步推高市场的关注度,始终不冷场,保持新鲜感和热度,这种“车未见,声先至”的手法,充分调动起了“米粉”们的情怀和科技圈、车圈的热情。
为打破小米一贯“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小米汽车将技术与产品分开营销,顺势延长了品牌讨论周期,激发市场对小米汽车价格的广泛猜测,为后续三个月的讨论热度埋下伏笔。再加上在宣传中明确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小米汽车避免了“极致性价比”标签的束缚,也在消费者心中锚定了新的价格预期。
“米式营销”、“雷式营销”在社交媒体上一向“断崖式领先”,折射出小米汽车在社交媒体上对洞察热点、制造热点、借势热点的整体能力,而用户的声音在哪里,哪里就是热点,显然小米深谙此道。
新车常有,营销方法常有,这次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走出传统新车营销的套路,将其演变为了一场群众意义的热议狂潮。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新产品的推介,更是对汽车营销模式的一次革新和推动,引领者行业向更加互动、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方向迈进。
银奖
伊利:
跑出奥运营销加速度
热搜背后是用户情绪的“涌动”,此次巴黎奥运会出现了很多“新视角”和“新认知”,用户观赛的情绪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牌主们纷纷抓住机会,牢牢锁定社交媒体奥运热点场域,力求跑出奥运营销“加速度”,而伊利以一套攻-守-破组合拳,成功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与奥运关联最为紧密的品牌。
伊利首先瞄准了用户观赛过程中的每一个焦点时刻,从倒计时100天的紧张期待,到奥运火炬的激情传递,再到中国代表团的正式成立,以及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伊利都如影随形,以地毯式的覆盖策略牢牢锁定了用户的目光,让伊利成为了全民观奥助威发声的主场共建者,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品牌与奥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稳固了基础阵地之后,伊利将战略重心放在了与中国代表团和热门国家队、体育明星的合作上,通过事先抢占运动员C位,并与奥运脉络同频,为中国健儿加油鼓劲,更由点及面的垄断了最热运动员和国家队社交场。
首金的激动人心,莎头组合的夺冠喜悦,赛场背后的感人故事,破纪录的辉煌时刻,以及观赛的名场面,这些热门场景、热门人物统统为“伊”所用,让网友对运动员的喜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品牌的支持与关注。这种情感的深度联结,让伊利与运动员之间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在热点中实现了共情与共振。
此外,伊利还借助#神秘东方力量惊现巴黎夜空#、#红色大巴好city啊#、#伊利首日双金看点#、#伊利为莎头真走心#等话题,精准捕捉并激发全民共鸣与情绪,与广大网友实现情绪同频共振。通过将品牌走心内容融入奥运这一天然社交场,伊利成功与用户玩在一起,将“品牌热点”变为了“全民热点”,进而持续地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了深刻的品牌认知。
凭借一系列精准且有力的营销策略,伊利在奥运的核心社交阵地上稳扎稳打,成为了这场奥运营销大战的大赢家,成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还在用户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铜奖
波司登
以「时尚+专业」领跑防晒衣赛道
这个夏天,波司登带着“防晒衣”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但除了产品创新的技术,在传播过程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既要打破消费者对其作为羽绒服品牌的传统认知,树立防晒新品类的形象;又要在竞争激烈的防晒市场中,寻找独特的差异化定位,同时在全民防晒风潮下,完成夏季户外防晒场景全周期渗透。
面对这些挑战,在这个夏天,波司登向消费者讲述了一个既实用、又足够诱人的防晒衣故事。
防晒仍是用户主要需求,但同时用户期待功能性与时尚度兼具的防晒,并满足多元穿搭场景,在一众品牌纷纷强调科技力和生活方式时,波司登敏锐地捕捉到了“时尚”这一尚未被充分发掘的用户关注点,并将其作为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顺势提出了“更时尚的专业防晒衣”。
波司登一方面通过借势时尚icon杨紫开启时尚阀门、与《时尚芭莎》梦幻联动打造专业共识、伴随北京国际电影节明星动态持续讨论产品“价值标签”等多维度话题矩阵,沟通用户时尚+专业防晒认知,助力“时尚+专业”人设生根发芽。
另一方面,共建行业标准、走上时尚秀场让品牌在行业站稳脚跟,但要走进消费者,还得深入消费场景讲好产品故事。随着立夏前后,大众对“夏日出游”和“夏日防晒”的需求水涨船高,波司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巧妙地与音乐节、户外、旅行、citywalk等多元场景链接,承包年轻人出行防晒场景,让波司登防晒衣稳居夏日出游必备单品榜。
同时,绑定平台IP#带着微博去旅行#,策划了一场不一样的联名特展,将波司登门店打造为时尚热门打卡点,进一步刷新用户对防晒新品的认知。而为了配合品牌线下零售会员拉新需求,还围绕用户刷博全路径,全程引导用户关注品牌私域,成为品牌会员。
一波操作下来,波司登防晒新品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今年春夏的热门话题,走进年轻人的购物清单,成为一款“超级单品”的同时,高端时尚专业的防晒衣形象也深植年轻人心中。
优秀奖
比亚迪:
探寻品牌出海版图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加速出海,比亚迪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质蝉联多国销冠,每出口10辆新能源乘用车,就有3辆比亚迪。如何借出海新标杆形象传递比亚迪产业技术实力,拔高品牌形象?
比亚迪再度联动微博公开课,携手40位跨圈大V,不仅以全球视角见证比亚迪的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布局,让人们看到中国制造技术出海、品牌出海与世界共享的故事,也将比亚迪的发展脉络巧妙融入时代洪流,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营销语言。
从比亚迪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泰国启程,一路向北抵达传统汽车工业心脏欧洲,前方大V深入当地探访、参观车展,第一视角全程追踪报道中国新能源的出海之路;同时,线上大咖主题连麦,解读现象级事件背后本质,探索中国新能源畅销海外的秘密;更有海外博主现身实证品牌口碑,成功渗透比亚迪技术领先和销冠标签。
奔驰:
以纯电越野科技续写传奇
梅赛德斯-AMG品牌之夜上,梅赛德斯奔驰三款新车惊艳亮相。为了传递奔驰品牌不断超越的理念精神,树立多款新车亮点认知,提升品牌社交声量、社交心智、社交热议度,奔驰在今年4月打造了一场巧借热点占位、强势突围的新车营销大事件。
趁着F1赛事、北京车展双热点东风,加上多领域达人的深度解读造势,新车多次登上热搜榜,引发车圈广泛关注,奔驰纯电新车的全球首秀直播更是引来超1600万次观看,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展示了奔驰在经典与创新之间的完美平衡,更以纯电越野科技续写传奇,为当代驾驶者带来超然新境,让“越野、科技、豪华”的奔驰,在奔驰中超越奔驰,实现了在自我超越之路上的又一次飞跃。
乐事:
“你的乐 我的事”品牌焕新升级
顺应当下既追求快乐又注重健康的消费新风尚,乐事精简原料,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了一场名为“你的乐 我的事”的主题campaign。
线上,乐事以“打开你的乐事”为引,全网征集快乐唤醒大众心中深藏的「乐事记忆」,并推出了全新的“乐事@你,带你上热搜”互动形式,为网友送上个人专属的超级惊喜。线下,则精心打造了一场主题影像艺术展,让“乐”与“事”并行前进,最终交汇相融,讲述每一个普通人的“乐事”,成功地将品牌打造成为快乐情绪的代名词,进一步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快乐心智。
挖掘故事,共创故事,乐事搭建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以对的情绪、好的故事不断吸引关注,为消费者带来源源不断快乐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品牌的好感度和认可度。
华为:
年年有为,一起寻龙
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具有很多象征意义,龙年春节,华为发起#年年有为一起寻龙#CNY活动,唤醒专属龙年的新年仪式感,召唤吉祥龙守护一整年的好运。
线下,旗舰店门店AR扫楼寻龙、新年照相馆新春打卡,邀请大家共迎龙年好运,收获龙年新春最热仪式感,引得一众明星大V打卡互动,带动更多用户参与。
线上,同样氛围感拉满。网友不仅可以为家乡城市龙年打call,祈愿新的一年收获满满福气;还能晒出身边的“龙”元素,寻龙年好运,送新春祝福。此外,华为各产品线也携手共筑龙年新春氛围,通过画龙、打造龙年氛围感客厅、跑出龙图、拍出龙年味道等趣味活动,融入新春氛围,赢得广泛关注。
结 语
实战复盘,登高望远,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在流量红利空间日趋逼仄的未来,自带流量和关注的社会热点和事件,已经成为品牌以小博大、塑造品牌价值的黄金大道。谁能率先借社交场构筑起深厚的品牌力,用热点实现跟用户的广触达和深交流,谁就能在内卷中把握主动权,在未来拥有更多确定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