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增长5.3%如何看?

马光远: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增长5.3%如何看?
2024年04月17日 09:52 米米米即可看看

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增长5.3%

如何看?

👉文|马光远

先回答一下大家关心的为什么很久不写文章的原因。

这两年,中国经济经历种种巨变,我们也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换的周期,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有智力上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即使敬畏,即使不断努力学习,也可能仍然无法拨开迷雾预判大势。

马克思早就说过:“在历史的每一个大的转弯处,知识分子总是被时代的列车甩出窗外。”基于此,少写,多看,多思考,多观察可能是最好也最负责任的选择。

然而,不写似乎也不行。所以,对一些焦点话题,以后会不间断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无所谓对错,全当记录历史和自己的思考。

今天说说中国经济一季度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外界对这个数据的普遍反应是三个字:超预期!

当对一个数据的反应是“超预期”的时候,一般意味着两种含义:一是预期错了,二是数据本身存疑。

很显然,国家统计局在发布这个数据的同时,也预判到了外界对这个数据的反应。所以很罕见地对这个数据做了解释:

第一,GDP增长5.3%是符合实际的。从我们核算的角度看,一季度GDP增长5.3%主要还是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的。初步测算,工业增长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了将近2个点的GDP增长。服务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7%。工业和服务业两个方面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90%。从核算角度来讲,一季度GDP增长和工业回升、服务业回升这个实体情况是吻合的。

第二,GDP增长5.3%是有支撑的。GDP是用生产法核算,用支出法验证。从刚才发布的三大需求指标来看,都是稳定回升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同比增长4.5%,这个是没有扣物价的,如果扣除商品物价以后,实际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出口增长5%。三大需求指标跟GDP的增长,从需求核算角度来讲是相匹配的。

第三, 实物量指标的增长情况与GDP增长相匹配。大家有时候观察中国经济,愿意用货运量、发电量这些指标来验证。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9.6%,工业用电量增长8%左右,货运量增长5.3%,营业性客运量增长20.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1%,观察出口,港口货运量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指标。还有大家关注的银行贷款数据,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从这些实物量的指标大家可以看到,跟我们核算GDP增长5.3%是非常吻合的。

我个人的观察,5.3%这个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无论是从生产法,还是支出法看,数据之间都是可以验证的,我也同意统计局对这个数字本身的解释。

从统计局前后发布的主要的宏观指标看,比如规上工业增加值、PMI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的表现看,尽管3月份数据出现明显的回落,但主要指标都明显反弹,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季度的出口,以及3月份的PMI5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都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在复苏的路上。

但是,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认为这个数据超预期呢,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个人的观察,原因不外乎:

其一,外界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了,情绪不代表经济的真实表现;

其二,包括房地产、地方债等大家关注的主要风险点仍然处在调整期,相对于出口、工业表现不错,房地产等的调整影响则更直观;

其三,包括消费、物价等数据和5.3%的增长的确有温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7%,这个数据并不高,而物价在3月份又大幅度回落,对通缩的担心挥之不去;

最后,就是疫情导致的数据的紊乱。由于疫情的冲击,中国的经济数据从同比看,基数紊乱,波动非常大,还需要时间来熨平,数据高不代表经济好,数据低不代表不好,观察数据,不仅仅要看数据本身,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环比。

这几年数据波动带来的种种误读非常普遍。作为专家,不要看数据的表象,要跳出数据本身来看到本质。我最担心的是专家们就数据看数据,在数据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误诊,容易开错药。比如5.3%这个数据看起来很高,但考虑到平减指数,一季度的名义增长只有4.2%,并没有这么高。但总体而言,表现不错,环比1.6%也高于去年四季度的1.2%,复苏的态势是明确的。

但在肯定“开门红”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的隐忧仍然存在,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数据的波动仍然很大。很多人也关注到了3月份包括工业生产、消费、出口、居民消费价格等数据相对于前两个月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的温度,尽管一季度的4.5%超预期,但应该承认,中国经济的温度并没有回到常态,依然处在复苏的初级阶段,基于此,我非常同意国家统计局的判断:“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比如,消费不足,不敢消费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不能被一季度5.3%的增速所掩盖。考虑到今年美国货币政策动荡、全球大选之年引发的不稳定,以及地缘冲突带来的不确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都带来影响。

特别是,房地产尽管四月份以来出现了回升的态势,但经历深度的调整之后整体温度仍然偏低,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预期仍然没有逆转。房地产的温度依然偏低,房地产的警报没有解除;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下降11.7%。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7.8%房屋竣工面积下降20.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7.6%。房价整体仍然处在下降通道,开发商的融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房地产的警报仍然没有解除。

|基于此,笔者对下一步的宏观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消费问题上,一定要有实质性的举措。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稳消费的举措,今年,中国经济能否稳住的关键之一仍然在消费。要寻找抓手,出台大力度的措施,鼓励大家消费,要通过发送消费券、消费补贴、税费减免等给大家消费助力。

第二,民间投资在除去房地产之后虽然增速反弹,但民间投资依然偏弱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企业家信心不足的基本面没有彻底改变。要抓紧出台稳企业家信心的政策举措;

第三,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要更加发力,特别是财政政策,我的建议是可以激进一点,在企业投资下降的情况下,公共财政要弥补这个缺口;

最后,要特别重视房地产市场。3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房地产政策做了全面部署,一定要意识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稳定的关键作用,下决心加快取消对房地产的各种限制措施,通过降低税费、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等措施,给居民自住需求和多样性的改善需求助力。

再次强调我之前的判断,房地产的主要指标都已经到了新的均衡点,但目前总体的信心不足导致市场明显超调,需要政策层面的加力逆转预期,需要当机立断,一旦破位会引发新的风险。我们不能说别无选择,但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