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色,只此青绿!

夏日绝色,只此青绿!
2024年06月13日 18:16 美物计
文 | 美物计

在炎炎盛夏,

甚爱草木葱茏的清幽,

那一抹青绿,总能予人清凉,

平息燥热,治愈心灵。

相比色值卡上冰冷的数值,

古人眼中的青绿,不仅鲜活,

还有着独具诗意的名字,

譬如竹青、碧色、苔绿、

水绿、荷叶绿、青梅绿……

这些颜色取之于天地万物,

饱满丰盛,别有一番韵味,

既是夏日绝色,也是一种意境,

闲适恬淡,格外动人!

这个夏天,

想要寻处青绿,

一池清荷,几竿修竹,

满阶苔绿,数点芭蕉,

安放身体和灵魂!

01

疏雨打芭蕉

暑热难消之际,

愈加向往江南的院落,

窗前种满芭蕉,阴满中庭,

晴天纳凉,雨天听雨。

芭蕉叶如巨扇,碧绿流翠,

叶影掩映着幽窗,最是清凉惬意。

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芭蕉总带着那么一股愁绪。

杜牧客居在外,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欧阳修更是感慨,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清代江南文人蒋坦,

一天,听着院子里雨打芭蕉,

不禁心绪凄迷,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妻子秋芙笑言: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呀,影响心绪的是人自己,

芭蕉又何其无辜。

叫我说,

夏日听雨打芭蕉,

乃是赏心乐事。

芭蕉叶大,舒卷有致,

浑圆的雨滴滚落其上,清亮作响,

叶片跟着雨声摇曳生姿,

只觉浑身清凉。

愿有一院一丛芭蕉,

可同贺铸一样,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或听疏雨打芭蕉,欢悦爽利,

满目青绿中,寻得心静。

02

青荷盖绿水

满池荷灿时,

人人皆爱别样红的荷花,

而我好像更喜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正是有了这一抹青绿,

荷花才被衬托得愈加娇艳,

但又不至过于浓烈,

荷叶铺展开去,也更显声势壮阔。

那年夏天,

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

于是在一个夜晚,沿着荷塘漫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他用大量的笔墨写了荷叶的风致,

每次读,都有种治愈感。

也喜欢雨后的荷塘,

大大的荷叶上聚着圆滚滚的水珠,

阳光下,晶莹剔透,煞是好看。

小时候,还会摘一柄荷叶,

顶在头顶,挡雨防晒,

细细想来,荷叶最能消夏。

过雨荷花满院香,

但也莫忘了赏青青荷叶,

于宁静中,纾解燥热,

得一夕心净。

03

苔痕上阶绿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暑天太适合读这样的诗了,

青苔满地,寂寂无声。

苔藓,可能是

世界上最安静的植物了,

瓦檐上,石阶下,夹缝中,

它就那么在僻静的角落,

寂寞地开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蒸腾的暑热中,

只要看到那一簇簇青绿,

仿佛这绿便爬上了衣裳,蔓延到身心,

整个人就浸润在清冷幽深的凉意中。

世界太大了,

而我又是如此渺小,

每当心生退意时,

就会想起袁枚那句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呀,苔微小,

好似被世人遗忘,

但它依然坦然、寂静地绽放,

漫漫岁月里竟也修出一个小世界,

令世人为之侧目。

苔痕上阶绿,

静静欣赏那处青绿吧,

它平淡静默,却也赏心悦目,

予心一片幽意。

04

绿竹入幽径

夏热会生燥,

繁喧趁机入了眼,攻入心,

有幽幽青竹相伴,

或可觅得生命的清欢。

竹,是君子,

吃货苏东坡都愿为之割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绿竹,确有一种魅力,

能令所处环境生出脱俗之气,

在王维的屋舍旁,是高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在常建眼中,是空灵,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青竹四季皆绿,

但在夏日,尤显幽韵,

几竿翠竹,是疏疏落落,

一片绿竹,则郁郁葱葱,

居所,有修竹,

可风来听声,月来看影,

不管阳光多么灼热,

都能兀自辟出一片幽境。

或许是钢筋水泥住久了,

更加向往山林绿竹入幽径之景,

远离尘俗喧嚣,唯有山鸟、斜阳、晚风,

竹林里的风,浸透了凉意,

轻轻拂去满身细汗,得清幽寂寂。

想去修竹畔,

望竿竿翠色养眼,

享幽幽竹风送的清凉,

觅得心安宁。

每个季节

都有自己的颜色,

春是花的红,秋是叶的黄,

冬是雪的白,夏是草木的青绿。

夏日的每一处青绿,

都洋溢着生命力,

流淌着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

闲适的生活方式。

暑天伏热,无可避免,

愿你有一颗诗意的心,

觅得身清凉,心清净,

得悠悠夏日长的美好。

致亲爱的美物计读者们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没有一定要走的路,

满足即是收获;

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

自在便是成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