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中李木子是被恋爱脑害死?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消失的她》中李木子是被恋爱脑害死?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2023年07月07日 12:53 有书

“是恋爱脑害了她。”近日,《消失的她》火爆全网。许多看过电影的人都认为是恋爱脑害了李木子。其实,它源于一心理学效应。

影片中,李木子在父母双亡时,想通过潜水舒缓下自己悲伤的心情。

但在潜水过程中,她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生命岌岌可危。 幸好潜水教练何非发现及时,将她从水中救起。

被救出后,李木子一下就被何非吸引了。也正因为有这一美好的印象,李木子才会对何非百般信任,进而丧失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许多人看来,李木子是被恋爱脑蒙蔽了双眼,最终害死了自己。

其实,如果你有看过有书编著的《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的书后,你会发现,李木子之所以会一步一步走进何非设下的圈套,是因为“吊桥效应”起了主导性的作用。

这本书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案例,介绍48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处理亲密关系,还能助力我们个人成长,手把手教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接着,就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书中介绍的“吊桥效应”是怎么一回事。

“吊桥效应”源于著名心理学家阿瑟·埃伦的一个实验。

温哥华的长卡皮拉诺吊桥,由两条粗麻绳为拦杆,几块香木板为桥身,桥下是深约70米的卡皮拉诺河河谷。它全长约有137米长,1米左右宽。当人们置身于桥上时,那种惊心胆颤的感觉油然而生。

阿瑟·埃伦让一位漂亮的女性,给10多位长这座桥上的男性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这位女性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与此同时,阿瑟·埃伦还让另一位漂亮的女性,给身处于普通桥上的10多名男性展开问卷调查,一样,这位女性在最后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阿瑟·埃伦发现,在危险的吊桥上开展实验的男性,过后有一半的人给那名女生打了电话。而在稳固的普通桥上,开展实验的男性,仅有2人给那名女性打了电话。

阿瑟·埃伦因此得出,人处于危险环境时,会释放一种叫做苯基乙胺的神经兴奋物质。而这种兴奋特质会引起人们产生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身体紧张发抖、浑身发热等。

同时,有些人还会出现兴奋和欣喜的感觉。而这时恰好有一名异性出现,当事人就会误以为这种感受来自于自己对对对方的好感。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吊桥效应”。

影片中,李木子在潜水时险些遇难,这时帅气的何非出现并将她救起。李木子在“吊桥效应”的作用下,对何非充满了好感,进而让何非有了可趁之机。

试想,如果李木子知道“吊桥效应”的话,会不会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与何非的这段感情呢?

书中除了教导我们如何理性恋爱外,还为我们揭晓了许多婚姻的困惑。

比如,为什么大多数在恋爱时感觉很幸福,但一旦步入婚姻殿堂,双方常常会陷入相互埋怨的状态,原先的幸福感也变得荡然无存呢?

其实,这是因为婚姻中人们的行为踩中了“幸福递减定律”。 “幸福递减定律”指的是,当我们得到的物质享受越多时,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惑会随之越来越少。

比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顿美味、看场电影都会让人感到幸福感满满。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美味和看电影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也就大幅度降低,甚至是习以为常。

同样的,在结婚前,恋爱中的一方对另一方表达关心或给予陪伴时,对方会感觉到很幸福。然而,当人们步入婚姻后,双方已渐渐习惯了对方对自己的付出,进而感受不到婚姻的幸福。

从这一定律中,我们可以看出,婚姻的幸福感与我们的当前状态息息相关,它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变化。

这也是许多夫妻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根源。因为他们在贫穷时,一点点物质上满足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而生活状况变好后,他们已逐渐习惯了物质上的满足。

为了获取幸福感,他人就会对对方产生的过高的期待。而高期待则会让自己陷入一次次期待破灭,进而产生对对方越来越失望的感受,这必然会导致婚姻幸福感会越来越低。

那么,该如何改善这种婚姻状态呢?

书中给出了3个小tips:

1、不要给幸福贴标签;

2、减少对对方的期待,向内探索,寻找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3、保持自己对微小幸福的敏感。

除了这些方法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增进亲密关系,加速个人成长,以及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集亲密关系、个人成长以及人际关系于一体的书籍。读了它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原本看上去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突然变得简单明了。

如果你有婚姻、个人成长或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不妨读读这本书。相信它能为你开启智慧人生之路。

作者:一鹭向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