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敷衍叫冲洗+开水烫奶瓶,家长图省事,宝宝的胃肠却很受罪!

有种敷衍叫冲洗+开水烫奶瓶,家长图省事,宝宝的胃肠却很受罪!
2024年06月12日 20:24 莞家妈妈

俗话说,育儿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关乎着宝宝的健康成长。从日常饮食、起居、护理、互动、早教等,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我们带娃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手爸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别的不说,就单单给宝宝的奶瓶清洗和消毒这件小事,也是要十分讲究,一步做错,就可能会引发大问题!

莞妈家楼上有户邻居,3个多个月前喜得贵子,一家人都把这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照顾也格外用心。然而近段时间,宝妈跟宝奶奶却因孩子奶瓶清洗的问题生产了分歧。

老人嘛,都喜欢用清水冲洗奶瓶,然后从水壶里倒点开水烫一遍,认为这样干净、环保又方便。虽说宝妈觉得这样清洗奶瓶不够彻底,可婆婆实在坚持,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有一点,宝宝自出生起粑粑就不太正常,似乎总是拉肚子。起初大家都没太注意,以为每个新生儿都如此。直到近两天发现宝宝大便里夹带着血丝,大人这才慌了神,忙送去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宝宝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且已发展为肠|炎。而后,医生细细询问宝宝的日常喂养情况。得知奶瓶清洗的习惯后,医生郑重强调:宝宝肠胃太弱,奶瓶必须彻底消毒,只是简单冲洗+开水烫,是远远不够的!

🔻有种敷衍叫:冲洗+开水烫奶瓶,坑了多少娃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做过一组对比实验,工作人员首先分别用100度开水和50度温水对餐具进行5秒钟的冲洗;接着再用100度开水和50度温水分别将餐具浸泡10分钟。

实验经过对比,结果表明:水流只能带走餐具表面的污渍,但无法深入清除细菌。而浸泡的餐具,也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所以说,我们用普通流水冲洗奶瓶,和用开水浸泡奶瓶,清洁效果差别还真不是一般大。难怪有的宝宝总是胃肠不好、反反复复拉肚子,或许就跟奶瓶消毒不到位有直接联系!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不少家长都习惯用开水来烫奶瓶,包括我自己曾经也经常这样操作,只为图省事。也是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做法简直是在坑娃!

首先,水壶里或静置过的开水温度远达不到100℃,就算能达到100℃,如果不持续加热的话,也无法达到杀灭细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其次,开水烫奶瓶时,通常只能烫到奶瓶、奶嘴等的表面部分,而无法对奶瓶内部和缝隙等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此外,有些奶瓶材质不耐高温,还可能会因为高温烫而出现变形或破裂。

所以,奶瓶只是冲洗+开水烫,看似简单方便,实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杀菌消毒作用。所以我们最好要摒弃这种操作,为了宝宝的健康,应选择更科学、有效的杀菌消毒方式。

🔻常见有效的4种奶瓶杀菌消毒方式

那要怎么样才能将宝宝的奶瓶杀菌消毒更彻底一些呢?比较常见的有几种方法:

✨水煮消毒

传统的方式,是在锅中加入适量(没过瓶身及配件)水,烧开后将奶瓶等放入锅中,费水煮10分钟左右,基本能达到无死角消毒。当然,这要求奶瓶耐高温,否则可能会出现变形或破裂的情况。

✨蒸汽消毒

大家可以购买专用的蒸汽奶瓶消毒器,也用自家的锅来实现。将奶瓶、奶嘴等开口朝下,将锅中水烧开,利用沸水产生的蒸汽对奶瓶等进行消毒,持续15分钟左右,即可达到全面消毒的效果。

✨消毒液浸泡

这是一种化学消毒法,可购买奶瓶专用的消毒剂,按比例倒入水中,然后将奶瓶等浸泡一段时间。这种方式可有针对性地有效杀菌,但个人认为不可避免会有化学剂残留,所以还是看个人选择吧。

✨紫外线消毒

这应是目前比较高科技的消毒方式了,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简便。只是需要购买专用的设备,成本相对来说高一些。但想想,奶瓶可能需要用数年,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想来也是值得的!

🔻手把手教你,奶瓶杀菌消毒7步法

1、清洗前准备:准备好清洗奶瓶所需的工具,如奶瓶清洗剂、奶瓶刷、盆子等。而且要确保这些工具干净无菌,避免交叉污染。

2、拆卸奶瓶:将奶瓶的各部分拆卸开来,包括奶嘴、奶瓶盖、奶瓶身等。分解后方便更彻底地清洗和消杀每一个部位。

3、初步清洗:用清水冲洗奶瓶的各个部件,先将表面的污渍和残留物去除干净。然后用奶瓶清洗剂帮助清洗,注意一定要冲洗干净,避免残留。

4、深度清洗:用奶瓶刷子仔细清洗奶瓶、奶嘴等的里里外外,确保每个角落和缝隙都被清洗干净,避免细菌滋生。

5、冲洗:用流动的自来水彻底冲洗奶瓶的各个部分,确保没有污渍和清洗剂的残留。

6、消毒:将清洗干净的奶瓶放入沸水/蒸锅/消毒器中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时间和温度达到标准,以彻底杀灭细菌。

7、晾干存放:将消毒后的奶瓶晾干,然后存放在干净、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和污染,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无菌。

结语

奶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而正确的清洗和消毒,是保障宝宝健康的重要举措。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奶瓶仅用清水冲洗或用开水烫一下,卫生是不达标的。家长们应该选择更科学、有效的消毒方式,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是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莞家妈妈,进主页了解更多养育知识和带娃实用技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