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安区坚定不移地走新质赋能、转型升级之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在特色制造业要挑大梁、文旅服务业要强支撑、特色农业要多贡献上持续发力,聚力做大主体、做优平台、做强链条,推动三次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致力于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建设更强能级的开放大安。
特色制造:挑起产业“重担子”
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一幅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正在上演……
宽敞明亮的空间被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区域,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和口罩,全神贯注地投入无骨鸡爪和手撕兔的生产中。
“马上要过年了,我们的订单也多了起来,等这批货上架之后我们就可以领着工资回家过一个热闹年了。”妙不可盐工厂里流水线上正在忙碌的王大哥高兴地说道。
“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攻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到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工作也有2个月了,在这里感觉非常充实,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在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的办公大厅里,坐着许多年轻人,小陈就是其中一员,他一边介绍一边敲击着手中的键盘。
大安区具有独特地理优势和丰富资源,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度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力,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食品、科技等方面挑起产业“重担子”。
202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大安区上下齐心协力,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结构优化为主线,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区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呈现出稳步回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全区已启动0.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8公里园区道路建设,工业熟地储备467亩、标准化厂房9.16万平方米。紧盯“一主两辅”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今年成功签约火山引擎(西南)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林记特色食品工业化生产等项目6个,积极配合洽谈人工智能提示词工程师产训基地、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再生硬质合金原料生产基地等16个重点项目。
文旅服务:夯实发展“硬底子”
“我们一家三口从内江过来带着孩子玩,再品尝一下自贡的冷吃兔儿。”陈女士开心地向我们说道。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大安区文旅市场迎来了繁忙时刻。作为自贡市的重要旅游区域,大安区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
据统计,国庆假期期间,全区A级旅游景区和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共接待游客37.29万人次,其中,燊海井接待游客 3.64万人次,恐龙博物馆接待游客15.57万人次,自贡方特恐龙王国接待游客11.97万人次;全省纳入统计的2个红色旅游景区,江姐故居共接待游客5600人次,邓萍故居接待游客389人次,全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共接待群众1504人次。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大安区文旅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游客数量逐渐增加,文旅消费逐渐回暖。特别是在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全区文旅市场更是迎来了客流高峰,各类文旅活动和产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5.7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7亿元。
未来,大安区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文旅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共同开创文旅服务业更加辉煌的明天。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特色农业:奏响丰收“好声音”
“今年我种植了50亩小麦,收成还不错,以2元/斤的价格已全部卖出,平均每亩收益在500元以上”。大安区富康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建满心欢喜地说道。
近年来,大安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聚焦水稻、肉鸡、羊肚菌、南美白对虾等规模化主导产业,在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农业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规范化管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1个、省五星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跨区域合作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2个、区级农业园区6个,初步形成了大园套小园,园村共建的新格局。
加快“标准+”全产业链发展,唱响“天赋大安”品牌。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逐步构建起集“肉鸡育种—苗鸡孵化—饲料生产—现代养殖—分拣筛选—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于一体的肉鸡全产业链体系,建设集烘干、加工于一体的粮油加工中心1座。同时,补齐粮油加工短板,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时,大安区加强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服务,引导农民学习、掌握、运用特色农业技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特色农业。
“土豆按照拉的这个线摆放,注意行距控制在60cm左右,窝距16cm左右”“你这个秸秆盖得还不够,再加一点,保持在10-15cm”……每个季节,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协作服务团队就会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不断更新知识,指导解决产业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经过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稻田种养等技术操作规程和先进技术,不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杨彦琳 聂沙沙)
编辑:余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