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亚芳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亚芳
2024年05月22日 18:19 海鸟财经

妙手生花淬炼紫砂技艺 , 以德入心行走大爱人间

——访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亚芳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在数次登临古阳羡后所留下的千古名句,而诗中所描写的正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的古老非遗技艺——紫砂。古阳羡,即今江苏宜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文韵浓厚的大地上,紫砂工艺也不断与时俱进,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赓续前进、熠熠生辉。在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工艺品的背后,往往积攒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汗水,董亚芳便是其中之一。

董亚芳,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宜兴市第十六届政协委员……从事紫砂工艺创作已有四十余载春秋。她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砥砺深耕,矢志不渝地创作出诸多中西合璧、形神兼备的紫砂工艺品,赢得了大众的一致赞誉。

坤韵

九天揽月

养正套壶 (董亚芳 周淑媛合作)

年少惊鸿处   终伴长久时

江苏省宜兴市,古称阳羡,地处江苏省西南端,东邻太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正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紫砂文化。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下,宜兴紫砂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构成了宜兴陶瓷文化中最为绚丽多彩的篇章。2006年,宜兴紫砂制陶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凭借着其古朴淳厚的质地、典雅的文人气质,博得了广大中华儿女的喜爱与追捧,名扬天下。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它的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但并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兴紫砂便完美体现出了这种特性,器物表面于光挺平整之中,蕴含着小颗粒状的变化,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砂质效果。此外,紫砂器在制作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泥本色的利用,烧制成品后因表现出色泽温润、古雅质朴的气质,与古代文人的气质极其相符,故长期受到我国历代文人的喜爱与偏好。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现存、以拍打泥片手法成型的传统制陶工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自明代成熟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集中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并凭借其双气孔结构下的绝佳透气性这一独有特点,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金字招牌。在陶都宜兴这片土地之上,董亚芳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于年少时惊叹于紫砂的独特魅力,最终倾注毕生心血投身于紫砂工艺的创作、传承与发扬之中,书写着独属于她与紫砂在新时代的壮阔诗篇。

出身于宜兴市的一户制陶人家,董亚芳自幼便受到祖辈的耳濡目染和家庭氛围的熏陶,跟随着母亲学习紫砂壶制作技艺,在紫砂的沃土上潜心学艺、勤勉刻苦,如痴如醉地汲取着紫砂制作技艺的养分。经过董亚芳孜孜不倦的努力,她也愈发热爱这项事业,并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脚步坚定地行走于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

注新鲜活力   立时代潮头

历经四十余载春秋,董亚芳已然成长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陶瓷艺术大师,回望来时路,董亚芳的成长之路充满着汗水与心血。在采访中董亚芳谈到,要做一个想到目标就去努力的人,于是在决心踏入紫砂壶制作行业时,董亚芳便做好了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心理准备,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沉得住的耐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她先后拜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利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为师,始终保持着谦卑的态度,跟随着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成长为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大师。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为创作出形制更加优美、意蕴更加深厚的紫砂壶,董亚芳先后前往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进一步学习深造。在披星戴月、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董亚芳的工艺理论、造型设计等能力也随之更上层楼,并逐渐形成了“气韵清灵、意象飘逸”的个人创作风格,她本人更是荣获了诸多荣誉职称: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23胡润极具影响力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等。

不仅如此,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董亚芳还曾多次前往美国、英国、阿联酋、埃及、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陶瓷艺术的交流表演,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国传统紫砂壶工艺的独特风姿,向全世界推广我国古老非遗技艺的千年文化内涵。董亚芳创作的“百年传承”“金猴献瑞”“金鸡瑞年”“聚圆壶”等多件原创作品不仅远赴国外展出,且有多件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所收藏展示,一次次向世界展示着东方古韵文化之美。

通过多次国际交流,董亚芳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大批中西合璧、古朴大气的紫砂壶工艺品,“鎏蕴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鎏蕴壶”是董亚芳在赴英国交流期间创意的作品:一天在参观完大英博物馆后,她灵感迸发,随之以英伦宫廷建筑为灵感来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创作出极具大气沉稳气质的紫砂壶工艺品。该件作品充分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所在,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点,堪称是中西方文化一次完美融合的呈现。

创新是新时代下非遗技艺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更是古老技艺顺应时代潮流大势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为将历史悠久的紫砂壶带至更多寻常百姓的面前,董亚芳立足于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结合时代主题大胆创新,向世人呈现出了一批批时代内涵丰富、灵动飘逸的精美作品:致敬伟大的中国航天事业,“九天揽月壶”呼之欲出。“九天揽月壶”的壶钮设计为航天运载火箭式样,壶体伴有嫦娥奔月装饰,表明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永揣飞行之梦、逐梦广袤天空的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航天梦,展现出了一众中华儿女“敢上九天揽明月”的壮志豪情。

多和年轻人交流、不固步自封、终身学习,这是董亚芳在四十余载亲身实践后所总结出的独特经验。董亚芳从不将紫砂壶创作囿于一小片天地之中,而是选择走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于细微处寻觅灵感,于生活实践中发现创新之路。

不忘来时路   心中怀大爱

德艺双修,心怀大爱。董亚芳始终不忘回馈家乡、回馈社会。因为来时路历尽艰辛,所以董亚芳一直怀揣着真挚的感激,积极传递爱心,推动着公益事业一步步前进。她情系困境学子,长期以来坚持以身作则,带领身边的紫砂艺人、志愿者汇聚爱心力量,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止于此,董亚芳还牵头成立了宜兴市红十字会的“宜小红”艺术团,并担任副会长至今。

为推进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宣扬古老的紫砂制作技艺,董亚芳常常前往小学为学生们上课,讲述当地源远流长的紫砂文化历史。宜兴市紫砂小学,便是董亚芳走上公益助学之路的起点。自2012年起,董亚芳便逐渐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来关爱学生,开展紫砂文化的相关培训教育工作,努力让学生快速融入第二故乡的生活之中。面对因家境困难而不善于沟通的学生,董亚芳以十足的耐心和充分的关爱,呵护着他们茁壮成长。

以紫砂为媒介,为广大孩子们搭建起爱心助学平台,董亚芳身体力行。2020年,在丁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联合紫砂圈诸多爱心人士成立了“远山的呼唤,行走的非遗”紫砂爱心助学团,走进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为学生送去书包、课外读本、陶瓷画缸、党史读本等援助物资。在董亚芳多年来投身于爱心公益的努力下,她连续十年获得了丁蜀镇“慈善之星”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度江苏省“99爱心传递大使”、2022年第一季度“无锡好人”、首届无锡市“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等荣誉称号。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董亚芳一直秉持着质朴初心,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淬炼紫砂技艺的同时兼修品德。未来,董亚芳表示,将活到老、学到老,多创作出一些精致的紫砂壶工艺品。我们相信,在董亚芳的带领下,以文化推广为旨归,古老的紫砂技艺将一路冲云破雾,于世界舞台之上大放异彩、独领风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