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刘钜峰

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刘钜峰
2024年06月20日 12:06 海鸟财经

木石人生:刀韵翩跹铸梦华

——访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刘钜峰

“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以其无真气也。”观古今之雅士,多有所好,或倾心于自然之美,或陶醉于人文之韵。如陶渊明醉心于菊、周敦颐钟情于莲、司马光痴迷于墨、宗炳则心仪山水之游。而今,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师、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桂林市工艺美术大师刘钜峰,亦醉心于雕刻技艺,十余载沉浸其中。其木雕作品,一动一静皆显神韵,一雕一琢皆含深意,而其温润如玉的质感与树木历经风霜的沧桑,又仿佛历史的低语,引人穿越时光。刘钜峰借此涵养心性,使自我精神与生活艺术相互辉映,让古老的木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文——

雕心刻骨   匠心赋美

时光宛若流淌的诗篇,在行坐之间悄然滑过,不觉间已走过了十余载春秋的轮回。对于刘钜峰而言,这十余年,仿佛是与雕刻共舞的一曲翩跹乐章,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之中。回首往昔,雕刻与刘钜峰的相遇,似乎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场美妙邂逅。

幼时的刘钜峰,性格活泼灵动,时常展现出顽皮的一面,因此也没少受母亲的责罚。然而,在他那纯真的记忆中,母亲的身影总是那么高大而坚韧。作为一名盐工,母亲每日黎明即起,披星戴月,在炎炎烈日下不辞辛劳地搅拌着海水,忙于为生计奔波。即便忙碌至此,她仍时刻牵挂着刘钜峰的成长,用无尽的关爱和耐心陪伴着他。在刘钜峰身上,总能瞥见他母亲的影子——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生活的执着热爱。

2007年,刘钜峰在福建故土的一次闲游中,偶然间邂逅了石雕艺术,那独特的魅力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幸得机缘,他拜入杨庆聪和李幼琴夫妇门下,开启了学习雕刻技艺的崭新篇章。四年后,刘钜峰踏上了桂林之旅,再次被那里的木根雕艺术所深深吸引。那时的他,虽是一名从事数控编程的职场人,却对雕刻艺术保持着不懈的追求与热爱。他边工作边学习,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心中的艺术之花。时光荏苒,被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吸引的刘钜峰,在2016年决心定居于此,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木根雕艺术的创作之中。

古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自投身艺术领域以来,刘钜峰始终怀揣着对艺术的深厚热爱,矢志不渝地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因此,当工作室迎来一群怀揣学习之心的木雕艺术学院的年轻人时,他并未以资深手艺人之姿自居,而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向他们虚心求教,不断学习现代雕塑的先进理念,汲取学院派的理论知识和人体结构等精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去粗取精,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内涵,在学习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框架,迈出新的步伐,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现代气息与时代精神。

看过刘钜峰的作品便知,他的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为基底,融合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善于以写实结合写意的艺术手法,将木质材料的天然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简化形而增加神,令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思想与内涵,灵动而不失层次,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2012年,他创作的石雕作品《济公》荣获了“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银奖;2016年,他的木根雕作品《太极》斩获2016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木根雕《八雅》、木根雕《一心向佛》分别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作品金奖、铜奖;2018年,更是刘钜峰艺术生涯的丰收之年,他的木根雕作品《茶禅一味》荣获了2018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鼓励奖;根雕作品《李时珍》则摘得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同年,他的木雕禅定作品《达摩》与《万世师表-孔子》分别荣获了“福雕奖”金奖与银奖;到了2022年,他的木根雕作品《顿悟》、木根雕《万世师表》、木雕《党旗飘扬》更是荣获了二十大“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精神暨第十届桂林市工艺美术展金奖、优秀奖以及红色精品奖。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不断追求创新、传承文化精神的崇高赞誉。

艺境无垠    传承无界

兴趣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热爱则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刘钜峰在艺术殿堂中砥砺前行。他从未曾想过,竟会获得如此辉煌的今日成就。于他而言,这一切皆是兴趣的驱使、是艺术的追求、是过去的积淀、亦是未来的憧憬。这些头衔与荣誉,既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亦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回顾坚守创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刘钜峰感慨良多。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之下,工作室一度沉寂数月,然而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生活上的困顿,而是内心的挣扎与煎熬。突如其来的困境如同一股洪流,将他卷入了无尽的漩涡之中,周围质疑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同行纷纷改弦更张,另觅前程。刘钜峰也曾试图投身其他领域,以缓解艺术之路的艰辛。然而,他的心早已与木雕事业融为一体,灵魂深处亦充斥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对于其他工作,他始终无法提起兴致,热情仿佛被冰封般沉寂。

经历了几个月的尝试与挣扎,刘钜峰终于明白,自己的归宿只能是那间充满着木屑与创意的工作室。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外界的诱惑,重返心爱的创作之地。如同一名孤独的探险家,刘钜峰深入到人体结构的奥秘之中,不断钻研、探索,打磨自己的技艺。这种近乎自我封闭的修炼状态,伴随着经济的困顿,持续了整整一年半时间。直至2021年年中,受协会会长的盛情邀请与鼓励,刘钜峰始得行业真谛,方知自己所投之热忱,并非个人情怀所系,更关乎着文化传承之大计(文化断层现象尤为严重)。

在他看来,艺术创作绝非商业化、产业化的产物,唯有源自内心深处的动力,方能创作出富有灵性之佳作。其所带学徒,年纪最幼者仅十九岁,刘钜峰常谆谆教诲,探询其志趣所在,以及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职业规划。他认为,技艺之基础固然易得,然观念之形成却殊为难能。遗憾的是,当下许多人仅将木雕视作偏商品化的赚钱工具,未能潜心钻研,匠心独运地打磨自身的风格与技艺。此等观念之本质冲撞,实则文化传承之核心所在。

自此以后,刘钜峰矢志弥坚,决心“一条路走到黑”,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木雕艺术之路。他感叹道,“手艺或许有断绝之日,但传统文化之脉络,却绝不容许断裂。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文化之根须得以绵延不绝。”在刘钜峰看来,物品本身并无固定之价值,亦无明确之边界;技艺亦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当这些物品与技艺承载起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经千年而传承不息、愉悦大众心灵之时,方显其存在的真正价值与宿命。

静水流深   诗韵求索

从艺近二十载,刘钜峰不停地探究艺术的表现形式该是如何,是形而上?或是形而下?而今,他笃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终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细微之处,皆蕴藏着无尽之美,而他矢志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融入其中,使作品更加贴近大众、融入平民生活,从而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着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在众多展览的历练中,刘钜峰愈发坚定地认为:大众对艺术作品的陌生与疏离,实则是缺乏接触与了解的机会。因此,他欣慰于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装点他们的生活空间,帮助他们愉悦身心、放松自我,总是为此趣味盎然,不知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只因他知道,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高远的追求,更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让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他的性格率真而深沉,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之道,毫无世俗框架之羁绊,宛若一只翱翔于苍穹的雄鹰,充满未知与无限可能。在刘钜峰的艺术天地里,木根雕与石雕技术能绽放出自然之韵味,盆景洋溢着盎然生机,气排球则成为他生活中别具一格的调味品。他敢于挑战常规,甚至敢于设想将活体树木融入雕刻之中,展现出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创新。除了艺术外,在刘钜峰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兴趣爱好,他把这些都称之为“玩”,他的艺术与人生之路不是沉甸甸的,相反是充满幸福的、快乐的、浪漫的、洒脱的人生哲理。

品茗观景、畅谈于天地之间,他悠然自得,尽享艺术创作之乐趣。他深知,作为艺术创作者,自己不仅是美的传播者,更是审美境界的开拓者与引领者。因此,他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让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魅力。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自由翱翔,随心而动,随性而起。他行走于天地之间,肩负着万里山河的厚重与深沉,细心品味着生命中的每一刻美好瞬间,将它们珍藏于心底,化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刘钜峰而言,从艺之路是一生求索的“取经路”,充满了无数挑战与机遇;亦是一次次寻求跨越的“再出发”,深藏着对艺术之路的无尽执着;更是奔赴一生的“文化根”,深扎于深厚的华夏文明的沃土之中,生生不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