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老金上调,低于3000加500,满6000元不涨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2023年养老金上调,低于3000加500,满6000元不涨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2022年10月31日 10:32 秒懂社保

养老金到今年已经实现了18连涨,对于明年养老金上调的可能性大家都基本报以非常乐观的态度,尤其是人社部在今年第三季度工作报告里,又再次释放了3个信号,让大家信心倍增:

1、参保人数达到10.47亿;

2、收入5.25万亿,累计结余7.24万亿;

3、调剂资金达到2104亿;

养老基金收益和结余规模大,调整基础高,对于退休人员明年可能会继续提高收入,但大家对于养老金发放差距仍然是争议不绝,为此不少人提出,应该加大控高提低的措施,比如对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明年调整时直接加发500元,而目前收入已经满足6000元的人不再上调养老金,以此逐步拉近大家的收入差距,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那这一预期可行吗?我觉得是无法实现的,5个问题将是阻力,你可能也是受害者之一:

第一,破坏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

养老金发放一直遵循的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收入高的人并不是白拿这么多钱,而是因为他们在退休前积极缴费,并且缴费标准要么比低收入人员更高,要么比工作缴费时间短的要更长,投资多,自然回报更多才成正比。如果忽视他们的付出,对缴费少,缴费短的人反向多涨钱,那么,激励大家缴费的动力就失去了。

第二,引发中收入群体的不满

为低收入者多发钱,对高收入者设立封顶线后,很多人似乎遗忘了中间的这部分收入群体,属于3000元~6000元之间的人,虽然收入高于3000元,但也低于6000元,对他们而言也会不满,为什么只给3000元以下的人多涨钱。另一方面就是对3000元以下的群体,虽然能加发500元,但是1000元和2000元的人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全都按照一个标准加发,也将引起新的争议,会继续有人提出为1000元的人多涨钱,养老金调整乱象将越来越严峻。

第三,养老基金面临枯竭

养老金之所以按照物价,工资增长决定是否调整,通过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核算给退休人员增加多少钱,就是为了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让大家能用收入覆盖物价,保证正常开销和生活水平不要降低。但如果放弃这些条件,直接对低收入人员多涨钱,退休人员的收入将高于工资和物价,引发在职群体的落差感受,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是按照工资水平订立缴费标准的,如果高于社保缴费水平过多发放养老金,将透支养老基金的存款,可能真的会提前出现养老金枯竭的危险。

第四,踩线低标准缴费的人增加

大家都喜欢占便宜,能少花钱拿到更大的投资收益自然会选择这样低投入的方式,以此类推,既然低收入人员少缴费,却能在养老金调整时多领钱,那么对于现在辛苦提高缴费基础,延长缴费时间的高收入群体,就是犯傻了,那么到时候,这部分人也会选择跟着低收入人员一样踩线缴费,导致的就将是养老基金收不抵支提前出现,而国家不可能放弃负担人民的养老,在养老基金枯竭,只能将养老压力转嫁给国家财政资金负担,本来能够运用到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的资金只能流向养老投入,国家发展将受到阻力停滞不前。

第五,物价上涨乱象出现

为什么国家在上调养老金时要按照比例来做,就是要保证覆盖物价,但是不能高于物价过度,以免造成通货膨胀的经济乱象。而直接对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多涨500元,看起来似乎只是个500元而,但是却意味着要每月上涨16.7%的幅度,我国今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才4%,物价的预期涨幅才3%,涨500元相当于现在上调标准的4~5倍,而相比高收入群体,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很多,有了钱,肯定要进行消费,大量货币投入市场,商品供应和货币供应将产生不平衡。一旦开始通胀,物价就要被迫继续上涨紧追收入,开始增加油墨和纸张等的供应,纸张油墨过度生产等会增加空气和水质的污染性,行业、经济、环境乱象将越来越可怕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综上来看,不考虑实际情况强行涨钱或停止涨钱,会产生新的恶性循环,全民富裕可能变成让部分人获益,多数人吃亏的结果,是不可能全面和长期实施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