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常态化,今年的重点任务是……

带量采购常态化,今年的重点任务是……
2020年06月22日 09:05 药械网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是药品采购机制的重大改革。“原有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存在‘只招不采,量价脱钩’的重大缺陷,要么药品价格虚高,带金销售泛滥;要么降价后,中标药品消失了。机构改革理顺了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管理和基金支付等管理体制,医保部门有动力、有实力,更有责任推动这一顽疾的解决。”

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启动“4+7”试点并全国扩围,开展第二批国家集采,已经逐步实现制度化。各地按照集中带量采购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在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方面开展带量采购,形成了上下联动、星火燎原的局面。

胡静林用数字诠释了集中带量采购所释放出的机构改革的巨大红利:

一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提升用药质量水平。两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57个中选药品费用从427亿元降低到83亿元,节约费用344亿元,其中降价效应180亿元、替代效应164亿元。“4+7”试点地区群众使用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等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了90%以上。

二是净化药品流通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同等质量水平的药品放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竞争结果直接与销量挂钩,将过去企业跑医院的间接竞争转变为阳光下直接的价格竞争,真实成本得到显现,促使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企业逐步放弃原来灰色的营销模式,转而关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促进了医药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凸显了集中带量采购的效用。

一方面,在就业和收入受到疫情强烈冲击的背景下,集采品种明显减少了群众的药费支出。特别是对需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而言,这是“保基本民生”的重要体现。除湖北省外,第二批国家集采的中选结果已全面落地执行。以糖尿病患者常吃的拜糖平为例,集采后价格从61.2元下降到5.4元,患者每年可节约药费1800元。

另一方面,广大中选药企也因此受益。疫情期间虽人员流动等受到一定影响,但中选企业不再需要额外的市场营销,更不必前往各大医院公关,只需按承诺采购量生产出合格产品即可。目前,所有中选产品均正常生产供应、正常采购使用,价格稳定,彰显了带量采购在保供稳价上的作用。

胡静林表示,集中带量采购将逐步实现运作常态化、政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好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使人民群众充分受益,并继续以集采订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在总结前期地方采购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冠脉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

三是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四是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形成不可逆转的改革态势和全面推进的局面。

同时,国家医保局正在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信用评价及配套措施,推进诚信、阳光采购,进一步遏制商业贿赂,持续挤出药价水分。

消息来源于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的题为《让改革成为医保旗帜最鲜明的底色》的讲话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