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欧洲,“右转”?

【解局】欧洲,“右转”?
2024年06月13日 14:01 侠客岛

当地时间6月9日,被视为“史上最重要”的一届欧洲议会选举落下帷幕。欧盟27个成员国、约3.73亿选民,选出了720名欧洲议会议员。

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居中主流政党在欧洲各地仍为主导势力,但优势明显被右翼势力侵蚀——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在党获“迄今最差成绩”,比利时执政党惨败后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宣布解散议会、提前改选。

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大楼外,人们从选举投票宣传广告下走过。图源:新华社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议员由各成员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再按党派组成跨国党团。

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持中间立场的复兴欧洲党团,保持了欧洲议会前三大党团地位,总席位超400席。与此同时,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获72席,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占58席,欧洲议会政治光谱“右移”明显。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从席位数看,本次选举虽出现“右倾”倾向,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中间势力仍占多数,大方向不会急剧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各成员国内部“右倾”趋势。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得票率不足极右翼对手国民联盟的一半;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选票数高居该国第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领导的右翼意大利兄弟党,斩获历史性大捷,对左翼对手优势进一步扩大;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国也出现类似情况。

“右翼和极右翼势力在欧盟成员国中取得的进展,较欧洲议会席位分布更能说明政坛变化方向和问题。”丁纯说。

5年前那届欧洲议会选举时,“右倾”趋势就已显露。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上一届欧洲议会选举曾出现极右翼“群体性崛起”现象,多国极右翼政党获得众多民众支持,部分极右翼政党组建成党团。此次选举表明,极右翼势力已在欧洲政治中站稳脚跟,发展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未来还有一定成长空间。

6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右二)在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投票前与民众交流。图源:新华社

二 

本次欧洲议会选举,欧盟两大“火车头”法国、德国执政党损失惨重。

据多家外媒数据,法国执政党复兴党取得14.9%的选票,远低于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31.7%;在德国,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得票率仅为14.1%,德国最大在野党联盟党、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战绩”,均超过执政联盟的3个政党。

丁纯认为,尽管马克龙在选举前夕访问德国,双方展露合作步调,以期共同应对欧洲右翼势力,但两国执政党依然遭遇较大冲击,“法德轴心”推动欧洲主流社会落实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移民等政策的能力将受影响。

法德政府如何结合各自政治制度特点、消化本次选举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马克龙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改选,此举被国际舆论视作“一步险棋”。1997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为扩大执政党席位解散议会,但最终选举结果未如愿,右翼总统不得不和左翼总理“左右共治”。

在丁纯看来,马克龙改选议会,是因为看到欧洲议会选举仅是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投票,借此展现民生关切,与本国议会选举有本质不同。“马克龙试图用国民议会选举校正这次悬殊选票,因为法国民众对极右翼势力也有天然的排斥。”丁纯说。

“德国方面,尽管绿党是德国执政联盟的3个政党之一,但其近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在乌克兰危机持续、欧洲绿色转型迟滞影响下,绿党正在丧失民众支持,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崔洪建认为,从这次欧洲议会选举结果看,此前欧洲主流政党希望绿党与极右翼势力相抗衡的设想基本破灭,在应对极右翼势力上升方面,主流政党必须着眼于真正解决欧盟面临的现实问题。

6月9日,选民在德国柏林的一处投票站投票。图源:新华社

右翼势力为何能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有斩获?

在丁纯看来,本次选举呈现出“右倾”倾向,与欧盟面临的内忧外患局势相关。相较2019年选举,欧洲经历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外在冲击,欧洲民众普遍更关注安全、能源、通胀及移民难民问题。随着选民关心议题的变化,相关执政党或执政联盟难免损失席位。

“相较主流政党,极右翼政党的目标选民群体定位更清晰,政治动员口号更直接,政策更迎合民众需求。”崔洪建分析,这些政党能将对主流政党不满的“失意人群”聚集起来,争取到曾经更易支持左翼政党的选民群体,甚至形成较为团结的党团,逐渐发展为能与主流政党抗衡的政治势力。

“从历史规律看,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后冷战时期,每当欧洲面临内外部困境时,欧洲政治就易出现保守化趋势,政治‘向右转’是欧洲应对危机的一种‘本能选择’。”崔洪建说。

而随着欧洲右翼及极右翼势力上升,欧洲主流政党为与其展开政治博弈,获取民众支持,政策制定也可能出现“右倾”。在难民、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深化欧洲一体化等民众关切的具体议题上,受极右翼势力掣肘,有关推进步伐可能放慢甚至停滞,欧盟进行财政分配等政策协调或将更加困难。

丁纯表示,未来欧洲政局发展方向,还要看欧盟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位的落定情况以及欧盟各成员国的具体政策实施,美欧关系及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也将对其产生影响。

文/南乔、点苍

编辑/绫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