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签大订单,世界首富热衷囤镍,中国企业海外抢矿

特斯拉又签大订单,世界首富热衷囤镍,中国企业海外抢矿
2021年10月19日 16:52 财经微视点

今年以来,特斯拉对镍资源青睐有加。7月份,“牵手”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西部镍业成为其镍供应商。3个月后,普罗尼资源又与特斯拉达成协议,成为主要镍供应商。据悉,特斯拉将从该公司购买约4.2万吨镍。

有统计发现,这是12个月以来,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特斯拉签下的第四家镍矿供应商。作为全球新晋首富,马斯克为何对镍资源情有独钟?这或许跟其镍焦虑有关。此前,他曾多次表达对镍供应的担忧,认为镍是特斯拉扩大锂电池产量的最大顾虑。

与特斯拉热衷囤镍不同,中国企业在锂矿、镍矿和钴矿三线作战,抢夺海外原材料。亿纬动力副总裁对此直言不讳,当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12个月签4家供应商

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依然呈现多头并进格局。不过,作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特斯拉的一些举动或可发现一些动向。

日前,特斯拉又放出了一个大订单。矿业公司普罗尼资源首席执行官宣布,已成为特斯拉的主要镍供应商。协议中的4.2万吨镍只是指示性指标,可能会有所变动。

这是特斯拉今年下半年以来,第二次囤积镍矿。7月份,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旗下的西部镍业成为特斯拉的镍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2个月里,特斯拉先后将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戈罗镍矿及普罗尼资源等4家公司纳入其镍矿供应商序列。

特斯拉热衷囤镍背后,凸显了世界首富马斯克的镍焦虑。此前,他曾多次表达对未来镍供应的担忧。

有报道称,2月2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表示,镍是特斯拉扩大锂电池产量的最大顾虑,“缺镍”将导致特斯拉大规模运用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在去年的一次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更是对采矿业公开喊话:如果你们以环保的方式高效开采镍,特斯拉将给你们一份长期大合同。

特斯拉囤镍,无疑凸显了全球市场的需求。这也带动了镍矿价格持续走高。受此影响,伦敦镍年内累计涨幅近20%。

高镍化已成趋势?

目前,全球车企正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一轮新的军备竞赛。从目前已经量产的整车来看,动力电池无非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一种是三元锂电池。目前来看,前者安全性好、成本低;后者能力密度高、续航能力强。

目前,特斯拉虽然在新一代国产Model 3上大范围应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但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显然无法满足马斯克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毕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赛道,续航能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

正是在这一现实需求下,高镍化技术路线显示出其存在的价值。对锂电池来说,镍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能力密度。也就是说,动力电池中镍含量占比越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就越高。

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能量密度越高,同等体积的电池所拥有的电量就越高,进而会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正因为这一优势,三元材料高镍化近年来渐成趋势。据国信证券预计,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领域镍需求年均复合增速在48%以上。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领域镍需求量将达到约62万吨/年,电池领域镍需求占比将从目前不足7%增加到2030年的26%。

中国企业才是抢矿主力

与特斯拉对镍情有独钟不同,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则在海外市场掀起抢矿大战,目标直指锂矿、镍矿和钴矿。对于这种行为,亿纬动力一位高管曾经表示,当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有评论认为,在抢矿这事上,世界首富马斯克也要靠边站,全球挖矿的主力军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今年9月至今,中国企业就参与了8起锂矿投资交易,总金额达200亿元。

作为三元锂材料的组成元素,钴比锂更具稀缺性。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锂资源储量约3.74亿吨,而钴储量仅约710万吨。这使得钴价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大涨近60%。

持续上行的价格又让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出手买钴矿。今年初,亿纬锂能入股全球最大的钴冶炼龙头——华友钴业,实现对多座海外钴矿的间接持股。随后,宁德时代又发布公告称,将入股洛阳钼业在海外的铜钴矿项目。

虽然中国企业频频抢购锂矿和钴矿,但随着特斯拉囤镍及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国内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未来的动力电池应逐步摆脱对钴的依赖。

动力电池高镍化由此出道。中国企业又频频布局镍矿资源。今年以来,中伟股份、亿纬锂能、赣锋锂业及格林美等公司,先后透过入股或合资的方式,绑定上游镍资源。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抢矿”凸显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确实给力。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0%,达到215.7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13.7%,较去年同期的5.8%有了大幅提升。

可见,全球抢矿的关键推力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企。对投资者来说,这也蕴含着不少风险。一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停滞,那对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是不小的利空。此外,对中国企业来说,出海收购还不得不适应当地日益严苛的碳排放监管政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