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轮动加剧,上证180指数为何能平滑市场波动

股市轮动加剧,上证180指数为何能平滑市场波动
2025年01月06日 19:20 探长读财

自从上证指数在9月中旬跌破2700点位后,随即走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数据显示,从9月18日到10月8日,沪指涨幅高达29.06%、沪深300涨幅也达到34.72%。

即使随后股价有所回落,但上证指数总体仍维持在3200点位以上。截至1月3日,上证指数报收3211.43。

股市这波反弹是否已经结束,市场是否出现第二波行情,成为众多股民关注热点。

就历史数据而言,高盈利质量、稳健经营的龙头资产有望成为新一轮行情中的共识资产。在行业快速轮动且基本面逻辑仍弱的行情特征下,部分机构、投资人通过选择具有行业中性特征的上证180ETF指数来平抑波动,匹配投资策略。

而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的被动基金,如上证180ETF指数(交易代码:510040),则给予投资人们足够的期待。

政策底确认、市场反弹后回调

自9月中旬开始的这波反弹,或和“政策底”确认有关。

为应对名义增长率中枢不足带来的宏微观问题,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释放强化逆周期的信号,9月26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确认了一轮稳增长周期的开启,“政策底”或基本确认

随后财政部、住建部等均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强化了顶层稳经济的决心和紧迫性,为基本面预期提升注入信心、进一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货币、财政、资本市场政策连续催化,政策转向宽松或确立了稳增长政策底,观望资金集中进场抢筹,赚钱效应形成的正反馈不断自我强化,流动性漫灌下市场呈现放量普涨格局。

数据来源:Wind

据Wind数据,从9.24至10.8,创业板指涨幅达66.63%、科创50指数涨幅达59.24%,万得全A、沪深300涨幅也在30%以上。

节后指数快速上涨后,市场进入情绪降温的盘整阶段,产业资本入场意愿回落、顺势资金流入放缓,市场转向减量博弈下的结构性行情。月中逐渐进入政策细节验证与落地效果观察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主题投资活跃,盘面上体现为受消息面影响较大的板块轮动行情,市场在偏热点主题板块反复轮动,电风扇行情明显。

随后,人大常委会靴子落地、美国大选靴子落地,部分资金出现短期兑现的行为。

以10月9日举例,当天沪指下跌6.62%,深成指下跌8.15%,创业板指下跌10.59%,沪深300指数下跌7.05%。可交易A股中,上涨的有295只,占比5.52%,下跌的5043只。

资金面上,10月9日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782.32亿元,已连续3个交易日资金呈净流出状态。其中,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674.70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03.34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657.08亿元。

行业资金流向方面,当天所属的申万行业主力资金均呈净流出状态,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下跌5.84%,全天净流出资金405.14亿元,其次是电子行业,当日跌幅为3.69%,净流出资金为224.32亿元,净流出资金较多的还有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

之后市场轮动加剧,资金出现分歧。

市场是否会有第二阶段行情?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大盘已经展现出类似的反弹迹象,但与2020-2021年和2014-2015年的牛市相比,当前市场的估值情况尚未达到那些时期的高峰。

全A的PE虽然已经有所上升,但与历史牛市期间的+2X标准差相比,仍有较大的估值上升空间。此外,当前的利率水平相较于过去几年的牛市时期更低,这为市场估值的进一步合理修复提供了动力。一旦后续政策落地符合预期、基本面持续改善并兑现预期,市场或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

但仍能从宏观层面看出一些积极因素。

例如近期经济宏观景气和中观景气面同步改善。11月中国制造业PMI实现“三连升”,有利于风险偏好的维持与做多情绪的延续。

出口方面,美联储适度降息或能支撑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内生动能或仍有较强韧性,整体呈现软着陆态势,2025年全年实际GDP增长2.3%,较2024年的2.7%小幅放缓。但贸易摩擦或有所加剧,中国出口增速或将回落至-1%左右,较2024年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或为4.9%,制造业和基建有望支撑,房地产可能仍偏弱。居民就业和收入或仍承压,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可能接续和加码,促进民生、增加社保等举措加力,社零总额同比或为5.2%。

综合来看,上述分析人士预计2025年GDP同比或为5%左右,节奏方面前低后高。物价也有望边际改善,CPI、PPI分别从2024年的0.3%、-2.1%上升到2025年的0.7%、-1.5%。

或许,当下时间段或处于长期趋势性行情的起点。参考历史经验,在牛市初期快速上涨、并经历大波动进行消化之后,后续更可能逐步进入到上涨斜率相对平缓、持续时间更长、赚钱效应更强的窗口。

通过宽基配置中国资产

有业内人士指出,宽基指数ETF正在成为本轮行情的重要边际资金。

从国家队入市资金来看,2023年年底以来,在市场持续调整,配置性价比逐渐凸显的背景下,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公告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继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近期ETF的资金净流入显示出对优质大盘宽基的明显偏好

根据截至2024年中报的数据来看投资者结构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比例有所回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占比为57.98%,比2023年年报数据提高了2.34个百分点,这一比例也是自2021年年报以来首次回升,显示出在本报告期内机构资金增持ETF的意愿较强;此外,从ETF持仓规模较大的两大类投资者(国有资金和保险资金)的配置情况来看,宽基类产品的持有份额比例明显提升,尤其是大盘宽基的提升更为显著

在此背景下,上证180指数引起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关注。该指数发布于2002年7月,以沪市证券为样本空间,选择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股票价格无明显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的公司,并按照中证一级行业的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在行业内选取综合排名最靠前的180只证券作为样本,定位于反映沪市大盘蓝筹公司的整体表现,是最能反映沪市全貌的成份指数之一

上证180指数编制方案于2024年11月14日迎来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

修订后的上证180指数样本对沪市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表征性更强。虽然上证180指数的成份数量仅占沪市上市公司总数的8%,但其市值、营收、净利润、分红在沪市的覆盖度分别达到约67%、68%、86%、81%,比修订前分别提升2.06%、1.43%、3.51%、2.97%。

修订后,上证180指数在工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新经济”相关行业权重提升至40%,科创板权重提升至9%,更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从成长速度来看,上证180指数一致预测净利润2年复合增长率为7.06%,高于偏向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而在盈利能力层面,其2023年ROE为10.05%,与上证50接近、但明显高于上证综指。上证180指数与二者相比,从一定程度实现了成长速度与盈利能力的兼顾

回顾2016年与2019年市场在大波动之后的行情演绎特征,在短期反弹修复阶段,小市值、高估值超跌资产引领上涨;而在短期反弹修复后,投资者共识逐步凝聚、市场投资风格有望迎来重塑,高盈利质量、稳健经营的龙头资产有望成为新的中长期共识,分别孕育出2016~2017年中国版“漂亮50”与19~21年核心资产行情。

在行业快速轮动且行业投资的基本面逻辑仍弱的行情特征下,需要与投资策略相匹配的投资工具,相较于只依据日均市值筛选的宽基指数,具有行业中性特征的上证180ETF指数或更能平抑行业波动,匹配投资策略

而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的被动基金,如上证180ETF指数(交易代码:510040),则给予投资人们足够的期待。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