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联创第13届新加坡石油沙龙落幕:新贸易环境下 解码中国能源市场变

金联创第13届新加坡石油沙龙落幕:新贸易环境下 解码中国能源市场变
2025年04月15日 09:52 金联创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国能源市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原油、丙烷、乙烷等关键能源产品的进口格局与产业链稳定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原油进口:短期影响有限,长期风险依存

金联创高级分析师杨瑞进在4月9日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新加坡石油沙龙上表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约为19.5万桶/日,仅占全年总进口量的1.78%。短期内,中国可通过增加其他地区进口弥补缺口,贸易战对原油供应的影响有限。”

然而,贸易战对中国整体出口及经济的潜在冲击可能间接削弱对中石油需求。若经济增速放缓,能源消费或将面临下行压力。

丙烷与LPG:关税冲击显著,企业紧急调整

金联创英文主编谢宇指出,LPG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更为直接。“2024年中国丙烷进口量的59%来自美国。若美国货源因关税成本过高而退出,中国买家需迅速转向中东等其他供应商。”

市场消息称,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降低丙烷脱氢(PDH)装置的开工率以应对供应风险。与此同时,石脑油作为替代原料的需求预计上升。谢宇补充道:“2025年国内石脑油产量将增长,进口量也可能增加。5-6月,进口石脑油到港量或环比增长30万至40万吨/月。”

乙烷:高度依赖美国,替代渠道匮乏

乙烷进口的脆弱性更为突出。谢宇强调:“2024年中国乙烷进口量约556万吨,其中99%来自美国,目前尚无替代供应源。”若贸易战持续升级,乙烷依赖型化工企业可能面临断供风险,进一步倒逼产业链调整。

行业研讨:探索应对策略与市场机遇

研讨会上,海湾商品交易所(GME)首席商务官Russell Robertson介绍了GME的发展历程及原油定价与贸易机制,并分享了原油市场最新动态。

此外,标普全球(S&P Global)大宗商品总监Benjamin Tang、金联创高级分析师杨瑞进与GME首席商务官Russell Robertson共同参与圆桌讨论,聚焦关税政策对中国民营炼油企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贸易战升级:关税博弈白热化

4月11日,中国宣布自4月12日起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此前为84%),以回应美国对华关税升级。中方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加税,将不再追加报复性措施,因当前关税已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

结语:供应链韧性考验与转型机遇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暴露出中国能源进口结构中的单一依赖风险,但也为多元化供应链布局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契机。短期阵痛下,加速开拓替代货源、提升原料利用效率、强化国内产能,或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路径。

本次由金联创主办的石油研讨会,不仅是行业洞察的窗口,更是一次凝聚全球智慧的实践行动。作为中国领先的大宗商品信息服务商,金联创始终以“数据驱动决策”为核心,依托覆盖全球的能源市场数据库与分析师网络,为参会企业提供了从政策研判到供应链优化的多维解决方案,助力产业链韧性升级,推动国际资源对接。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标志着金联创从数据服务商向产业生态构建者的战略升级,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