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德国击落1架美英战机平均需要1万多发88毫米炮弹,德国人发现成本太大,决定在V2火箭弹的基础上研发专门用来打飞机的导弹,于是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1次关于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发工作。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技术分别流入美苏等国家,在此基础上各大军事强国逐渐发展出了对付空中飞行目标的防空系统。不同的防空系统所针对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主要分成3种:
第1种,洲际防空系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在冷战后期出台的《战略防御计划》。由于当时正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热播期间,所以这个《战略防御计划》被赋予了一个非常科幻的名字《星球大战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跨洲际的防御体系,通过美国设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和太空中的卫星,组成一道严密的监控网,密切监视苏联的一举一动。一旦苏联准备对美国发动战略核打击,整个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使用导弹、激光等武器对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进行拦截,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卫星上装备的激光系统,因为激光的速度快,每秒钟可达30万公里,远超导弹的速度。
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来按照计划1994年系统就要开始部署,可是没有想到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冷战结束了。于是,该防御计划宣告终止。
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是一场彻底的骗局,目的就是通过宣传该计划消耗苏联的国力并趁机取得冷战的胜利。
虽然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没有了,但是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建设却一直在进行。多年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打造一张严密的反导网,来确保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所以,随着《星球大战计划》结束之后,美国开始建造所谓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英文名称为nmd。
目前,该计划改名为《陆基中途防御系统》,顾名思义,目的就是使用导弹或者激光将攻击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在爬升阶段到大气层载入阶段这一飞行区域,使之没有能力威胁到美国本土。
众所周知,洲际弹道导弹除了射程远之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飞行速度快。所以,美国的《陆基中途防御系统》被设计为能够防御每秒钟7公里的飞行目标。也就是说,该系统被设计为有能力拦截最高飞行速度达20马赫的洲际弹道导弹!在这一飞行阶段,如果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只有10马赫,理论上很容易被拦截!
第2种,地区反导系统。
这种系统通常部署在重要城市和大型军事基地等周围,防护区域通常为数百公里乃至于上千公里,所以不具备全球性预警能力。只有在来袭导弹再入大气层阶段,预警系统才会有可能捕捉到目标,然后根据探测到的来袭目标的飞行轨迹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地区反导系统中比较典型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研发的A-135反弹道导弹系统,这个反弹道导弹系统部署在首都莫斯科附近,目的是在战时保护莫斯科及附近区域免遭敌方洲际弹道导弹的攻击。该系统在1989年成军,总共有7个发射基地,布置上百枚拦截导弹,为莫斯科及周边地区搭建了一道大约500公里的防御纵深。
为了增加拦截的成功率,这款导弹防御系统采用的拦截弹弹头装备的都是当量为万吨左右的战术热核弹头,一旦导弹发射升空,在飞抵来袭目标附近之后就会引爆核弹头,通过核弹爆炸所释放出来的巨大冲击波和热辐射能量将来袭导弹摧毁,或者最起码让偏离目标。
即使如此,这款地区性反弹道导弹系统通常只对每秒钟3公里的飞行目标有效。也就是说,如果来袭目标的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它就已经没有办法拦截了!
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研发的S-400反导系统性能要更好一些,该系统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600公里,理论上可以在远程三四百公里的距离拦截飞行速度10马赫的超高速目标。
第3种,战术反导系统。战术反导系统通常用作军事基地、己方阵地等固定区域,或者为己方野战部队提供伴随式防空。
战术反导系统相对于前两种反导系统有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小的体积,甚至可以做到预警系统、运算系统、火控系统、导弹系统等集于一身,从而为己方部队提供灵活、快速的防卫任务。比如,我国著名的野战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17。
红旗17有低空猎手之称,它可以在战争期间为部队提供伴随式的防空任务,车辆的最高速可以达到每小时90公里,在作战期间也可以保证在每小时25公里的机动速度,确保己方野战军既能保持较快的平均速度驶往任务区,同时也能避免遭到敌方战机、导弹、炮弹、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空中威胁的阻挠,是一款非常棒的防空武器系统。
但是,相对于前两种反导系统,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主要缺点为防御纵深小和对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弱。
防御纵深不足:
这种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通常只能防御二十三十公里的纵深,对于更远的目标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不仅导弹的射程不够,雷达的探测距离也不够。
对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弱:
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通常只能拦截飞行速度为4马赫以下的目标,如果来袭目标飞行过快,都来不及拦截,毕竟对10马赫的飞行器来说,20-30公里个距离只需飞10来秒的时间。
所以,对于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来说,面对10马赫的来袭导弹几乎形同虚设。
可见,真正没有能力拦截10马赫以上目标的导弹防御系统是,用于地区性防御的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和主要用于野战的战术型导弹防御系统。这两种导弹防御系统之所以没有能力防御10马赫以上的超高音速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1,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
10马赫以上的超高音速飞行目标速度非常快,每秒钟要超过3.5公里,即使是防御上千公里的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所能够得到的反应时间也不过只有一两分钟罢了。
这期间,反导系统需要做如下操作。
第1步,预警系统捕捉到来袭目标。
第2步,将来袭目标的各种参数通过运算系统进行计算,判断出目标的飞行轨迹。
第3步,继续运算,计算出己方反导导弹最佳的拦截三维坐标。
第4步,发射导弹,根据计算机设定的轨迹飞行。
第5步,在预设空间拦截,以撞击或破片杀伤的方式击毁来袭导弹。
通常情况下,前3步几秒或者十几秒就搞定了。
但是,问题就出在如果来袭目标飞行过快,计算机的运算压力会呈指数级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前3步几秒钟搞不定,也许十几秒、也许几十秒,还有可能的计算机系统因为运算压力过大出现宕机。
所以,面对来袭的超高音速飞行目标,区域性反导系统和战术型反导系统往往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致使拦截准确率断崖式下降。
如果反导系统没有处于战备状态就更不要指望去拦截10马赫以上的飞行目标了。比如,S-400反导系统从展开状态到战备状态需要3分钟,这3分钟的时间足够10马赫以上的飞行目标飞六七百公里了!
第二,反导导弹的速度跟不上。
反导系统拦截来袭导弹或者其他高速来袭目标,所依靠的是己方反导导弹速度够快。例如,俄罗斯的S-400导弹防御系统根据射程的不同,速度可以分为远程11.3马赫,中程5.9马赫,近程3.3马赫三个档次。
拦截目标的最大高度为30公里,最小的高度为10米;毁伤范围为2公里到400公里。但是,只有在远程的时候有能力拦截速度为10马赫的超高速飞行目标。
S-400导弹防御系统中程和近程两个档次中,中程导弹只能拦截最大8马赫的目标,近程导弹最多只能拦截4马赫的飞行目标。因为,己方的反导导弹的飞行速度太慢,在采用撞击方式的时候,如果计算准确度没有达到100%或者导弹的飞行轨迹稍微偏离目标,就很难通过自身修正的方式拦截住来袭导弹了。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也正在不断提高,反导的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除了让反导导弹得到更高的速度,预警系统给予更远距离的探测,运算系统提供更强大的运算能力之外,各军事强国也正在试图通过采用激光这种每秒钟能量传播速度达30万公里的武器来建立新型的反导网。
到那时,不要说10马赫的飞行目标,就算是20马赫、200马赫的飞行目标也会被轻松击落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