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核弹并没有实现白菜化,是不会随便乱扔的。要扔也是扔在“经济中心,重工业区,高科技区,人口密集区”。至于像山区和农村,基本上就不是核武器打击的重点。常理而言,这两个地方是不会有较高价值的打击目标的。
山区是有群山的遮挡,导致交通不便利,作为工业区也不利于产品的运输。况且对山区使用核武器时,核弹的威力会被山体阻隔,最终使得杀伤范围大打折扣。农村的经济,工业,人口,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如大城市,使用核武器的性价比并不高。
所以说,大城市才是敌方核武器打击的重要目标。不过,也无需过于担心,核战争又岂是说打就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言。一旦开战,那就意味着相互毁灭。除非有的国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使用核武器。如此一来,那么,全球人口都将会锐减。
先来看关于核武器的两个不实言论,然后再聊一下,当核战争爆发后应该怎么做。
第一:核武器爆炸后会产生核冬天。
很多人都认为,当全球所有的核武器爆炸后会产生核冬天。所谓的核冬天就是指,核武器爆炸时会将尘烟,送入大气层中,甚至有的可以上升到高达12千米以上的平流层,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核爆炸所产生的烟尘微粒,有很大一部分的直径小于10微米。它们能在高空停留数天~一年以上的时间,正好是因为这些烟尘的平均直径小于10微米,也就是小于阳光中红外线的波长。
除了,对从太阳射来的可见光辐射有较强的吸收作用之外。还对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红外线有较弱吸收作用。对上大量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对下少量吸收地球的热辐射。最终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如此而已,也就致使地表呈现出如严寒冬天般的景观。
冷战期间的核冬天是建立在错误的计算基础上,主要是严重夸大了核爆炸时产生的火球和冲击波,送入大气层烟尘的遮光能力和漂浮时间。如果说,被核爆炸抛上大气层烟尘的漂浮时间可以长达上百年,且可以布满整个大气层,那么核冬天理论还是会成立的。
但事实是,通过最新的研究,原版核冬天理论模型的错误地方主要就是:地球降温的时间过长,竟然长达一年~数年。而最新的研究是说:14℃~20℃的大降温只会持续几小时,地球的温度并会在3个月~4个月内恢复正常。
这样来看,所谓的核冬天只有几个小时,对地球生物圈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说,核冬天就不成立。
如今地球上所有核弹头的当量加起来也不过100多亿吨TNT。这个能量还没有火山爆发时,产生的能量大。毕竟火山爆发后,也没有导致全球出现较长时间的核冬天。就比如说在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释放的能量达到广岛原子弹的100万倍,也就是约200亿吨TNT当量。相当于是沙皇氢弹的400倍。
不仅,坦博拉火山爆发的能量比较大,而且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小。据记载,这次火山爆发致使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当年夏天气温下降了10℃~20℃,仅一年之后,气温就恢复如常了。由此可见,火山爆发也没有导致较长时间的核冬天。而全球的核弹当量还无法和坦博拉火山爆发拥有的能量相比。
当然了,也有比坦博拉火山爆发爆发产生能量更大的。那就是在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后,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当时,这颗小行星的直径约为10千米,以6马赫的极速与地球发生碰撞。这次碰撞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TNT,也就是沙皇氢弹的20000倍。
碰撞之后将大量尘埃抛入大气层中,致使数月之内阳光被遮挡,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链中断,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绝灭。由此可见,也只有当核武器的当量足够大时,才会造成核冬天。
第二:核武器爆炸后核辐射经久不散。
还有说,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核辐射会持续成千上万年。这是不严谨的,由于核弹爆炸后会产生核辐射以及放射性沾染。从杀伤方式上来看,核辐射与放射性沾染都是通过辐射的方法杀伤生物。但区别是:核辐射是在核弹爆炸的一瞬间出现的,存在的时间极短。而放射性沾染是核弹中,未爆炸的放射性物质,附着在尘埃微粒上。当被抛到大气层之后,顺着空气流动而飘散,从而导致放射性沾染大范围的扩散,影响更多的地方。
事实上,自从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的打击之后,过了两个月后,就开始重新建设了。截止到目前为止,两座城市的人口也超过了百万。可见,所谓的核辐射持续时间较长之说,就站不住脚了。或许是当初投降向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当量过小,当量不过1.5万吨~2万吨TNT。而如今战略核弹头的当量普遍都在30万吨TNT以上,且大部分都是三相弹,这样产生的辐射尘会更大,那么放射性沾染的物质会更多,危害会更大。
由此可见,对核弹爆炸后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才是最为棘手的。
既然知道了核弹的危害,那么真的当核战争爆发时或者爆发后,又该如何做呢?
一般来说,核大国都有远程预警系统,可以提供10分钟~20分钟的预警时间。当得知有核弹来袭时,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事。当接到这种告警之后,就要尽快远离爆炸中心,因为在核爆中心,是很难有机会存活下来的。毕竟核爆炸中心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且有较强冲击波的产生,会瞬间造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希望会活着了。
1、身处核爆中心。也就是说,当在核爆中心附近跑不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什么的必要。趁着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去拥抱拥抱亲人吧!
2、在核爆中心之外,但是距离很近。由于核弹的杀伤范围与当量有较大的关系,即便是现役当量为1000万吨TNT的氢弹,其爆炸产生冲击波的杀伤半径也只有10千米,毁伤面积也就是314平方千米。越向外去,威力越小,基本上是无法摧毁现代化的混凝土建筑。
如果说,在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范围之内,且比较靠近内圈。就不要向地下车库,地铁站跑了。因为在冲击波火球的打击下,高层建筑还是会有倒塌的可能。如果跑到车库里面,当车库被倒塌的楼房压塌时,自己也是难以幸免的。
3、在爆炸中心之外,但是距离很远。在这种情况下,核爆炸产生的火球或者冲击波的能量,就会被中心附近的高层建筑物给消耗到不少。剩余的能量无法将高层建筑摧毁,这时就可以躲进地下车库或者地铁站。毕竟身处在高层建筑上,冲击波会将玻璃打碎,然后核辐射会直接作用到自身上,过量时会导致人的死亡。
由此可见,在核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范围之内,还是尽量躲进地下封闭的设施中。
以上三种情况的做法,只是针对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而言。而核战争最可怕的就是放射沾染性尘埃。由于核弹中某些原材料,在未来得及参与反应,就被随之而来的爆炸,给炸得粉碎。有的直接被抛洒在爆炸中心周边,有的则沾染到尘土上被冲击波带进大气层中。毕竟核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高达几十千米,足够将辐射尘送入大气层中。然后辐射尘随风漂流,形成了上千米,甚至上百千米的污染地带。可以说,只要是在形成辐射尘的地区,没有任何保护的生物都会受到辐射尘的伤害。
由于核辐射主要是α、β、γ这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是氦核,穿透能力比较弱,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有明显的烧伤。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尘不进入体内,影响都不会太大。
但是,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能力相当强。可以有效地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相当的远。所以说,防止核辐射尘也就是防止这三种射线的伤害。
由于辐射尘的直径很小,是会被通过鼻孔或者口腔进入体内的,从而产生较大的危害。为了防止辐射尘的危害,就必须进入封闭的掩体内,否则随着辐射尘的进入,即便没有被核爆炸的冲击波给杀死,也会受到辐射尘的影响,患上癌症等等。
这样的话,还是准备一套正规的防辐射尘服比较好。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自行建造一个地下掩体吧。而这个掩体要考虑许多方面的问题,如防止掩体坍塌,储存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如食物纯净水,脱水蔬菜等等,发电设备,收音机,防身武器。
为了防止掩体在核战争中坍塌,就不要吝啬材料了。对于掩体的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铅板+钢板”的三层结构。所用的钢筋要足够粗,足够多,防止混凝土受到攻击时,成碎块乱飞,造成二次伤害。
铅板主要就是为了防止γ射线的穿透,这里的铅板厚度最少也要有20毫米。除了顶部要使用铅板之外,四周也要使用铅板,毕竟γ射线可以穿透1.5米厚的混凝土。
钢板是为了起到支撑作用。对于掩体的支撑梁柱的强度也要足够高,必须要可以撑起顶板不被压塌。进出口也千万不要开在顶上,以免倒塌的建筑物堵塞,导致自己被困在里面。所以说,最好选在侧面比较隐秘,且不被人所知的位置。
最后,还要要预留一个通风口。通风口除了要设计的隐秘之外,还要有过滤功能。必须是要具备过滤辐射尘功能的材料。
一般而言,辐射尘除了具有辐射性外,与其他的尘土也没有区别。使用活性炭+金属编织滤网的组合就够了,不过这个金属滤网的缝隙要特别小,且能欧够阻挡γ射线的穿透,最起码要将辐射尘挡在掩体之外。
除此之外还有储存或者排出粪便的设备,毕竟长时间在地下室的话,人肯定是要方便的,那排泄物的处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当核战争来临时,就看自己距离核爆中心的多远了。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核战争不会轻易开打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