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轻兵器都是师从苏联,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苏联的轻兵器久经二战考验,足够强大、足够可靠、足够实用,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波波沙”冲锋枪。
波波沙冲锋枪很有名,在各路媒体评的十大冲锋枪里,永远都名列前茅,甚至经常被评为第一。没办法,谁让这把枪打败了德国人呢?苏联士兵在二战时期用的轻兵器,没有几个算是先进的,什么莫辛甘纳步枪都不算啥,AK系列步枪也是到了后期才开始出现,苏联士兵手里最强大的单兵轻兵器,恐怕就是这个波波沙了。
我国后来仿制了波波沙冲锋枪,最早的定名为1950年式冲锋枪,也就是50式冲锋枪。有人发现,我国士兵手里拿的50式冲锋枪,好像是取消了波波沙经典的弹鼓设计,而是改为了弹匣设计,这是为啥呢?要知道,波波沙就是凭借他那71发子弹的巨大弹鼓,在巷战中有效压制了德军各类冲锋枪,经常是打的德军抬不起头。我国为何取消这么经典的设计呢?
图为二战中的苏军巷战小队,3个人,1挺轻机枪、2挺波波沙,这样的火力令当时的我军万分羡慕。
其实,我国并没有取消波波沙的弹鼓设计,50式冲锋枪除了35发子弹的弹匣外,也装备了71发子弹的弹鼓,只是配发的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士兵不愿意用弹鼓。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经常手持带有弹鼓的50式冲锋枪作战,期间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吧,波波沙冲锋枪体积较大、重量较沉,他是按照苏联士兵的体格设计的,我军士兵拿起来冲锋,有些费劲。
图为手持带弹鼓的50式冲锋枪的志愿军士兵,50式冲锋枪也可以带弹鼓。
当然,这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事情,当时我国还处于恢复时期,国民的身体素质远不如现在,当时人的平均身高和现在比起来也差距很大,而苏联士兵的身体条件和现在的俄军也差不多,所以人家的士兵手大、力气大、个子高,端着波波沙冲锋枪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咱们就不行了,那个握把就很厚,士兵握久了手都发疼,使用没有装子弹的弹鼓时,全枪重量都达到了4.34公斤,这还是没有装子弹,如果装满了子弹,以当时的我军士兵的体格,拿这么重的枪,还要冲锋,实在是有些费力。
图为朝鲜战场的我志愿军战士,他们都拿着50式冲锋枪,不过都是用的弹匣,可见更多人还是喜欢用弹匣。
所以,很多士兵就不愿意用弹鼓了,换成了35发子弹的弹匣,即便有配发的弹鼓,他们也不用,觉得弹匣就够了,既轻便,又实用。后来,我国在50式冲锋枪基础上又改进出国产的54式冲锋枪,虽然还是波波沙的老底子,但是增加了一个小握把,取消了厚枪托,这样在使用没有装子弹的弹匣时,全枪的重量降低到了3.6公斤左右,剩下近一斤半的重量。
再者,弹鼓不但重,而且携带困难。苏联士兵人高马大,经常背一个袋子,把波波沙冲锋枪的弹鼓放在袋子里,一袋子就能装3-4个弹鼓,加上枪上装的那个弹鼓,几百发子弹呢,打起来没个完,德军都顶不住这样的火力。然而我军士兵使用弹鼓时,袋子里只能装1-2个新弹鼓,也没法发挥出苏联士兵那么凶猛的火力持续性,毕竟体力在那摆着。
波波沙有多经典?现代美军捡到都舍不得扔,给装上光学瞄准装置和小握把,继续用!
换成弹匣后,我军士兵可以携带4-6个35发子弹的弹匣,总的子弹量和带弹鼓时差不多,而且更加轻便,且可以插在胸前的装具上,也不需要单独背个袋子,所以方便了不少。因此,我国虽然没有取消波波沙的弹鼓设计,但是更多的士兵还是愿意用弹匣,这也是适合我们的技术发展路线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