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迄今为止,人类试爆过当量的最大的氢弹也就只有5000万吨TNT,距离一亿吨还有一半的差距。至于一亿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后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还真是不清楚的。不过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后,那场面用地狱来形容都不为过,提高一倍之后,那景象会更加的吓人。
事实上,核武器的杀伤威力与其当量的关系并不是成倍数提升的。主要就是因为核武器爆炸之后,是呈现球状向周围扩散的,而作用到地面上一部分并不多。也就是说,在核武器爆炸之后,很大一部分能量都平白的浪费了。
关于核武器的杀伤半径,是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的:爆炸之后的杀伤半径R=C*T^(1/3),C是比例常数,为1.493885,一般取值为1.5。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大致地计算一下一枚核弹头在爆炸之后的有效杀伤半径是多少。
而核武器的有效杀伤半径就是指:在核弹爆炸产生的压强大于5psi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的建筑物容易被强大的压力给摧毁,商业区和住宅区极易发生火灾。
根据以上的公式,就可以大致计算一下,不同当量核弹头的杀伤半径。
如:1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只有3.2千米;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只有6.9千米;10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只有15千米;100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只有32千米。
根据计算四种不同当量的核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可知,随着核弹头当量呈10倍数的提升,有效杀伤半径并不是呈现10倍的扩大,而大约是2倍数的增大。
也就是说,单纯地增加核弹头的当量,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毁灭效果,或许说这种投入与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导致现在有核国家都不再刻意地追求大当量的核武器。主要就是因为随着核弹头当量的增加,其重量的增长也就随之而来。
而洲际弹道导弹的载荷是有限的,当量过大的核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也搭载不了。
美国用作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当量最大的核弹头就是,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上面那几颗W-88,其最大当量也就只有47.5万吨TNT。
俄罗斯用作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当量最大的核弹头,就是安装到撒旦洲际弹道导弹上的那么当量为2500万吨TNT的核弹头。
我国用作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当量最大的核弹头,就是安装在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当量为500万吨TNT的核弹头。
所以说,在核弹头的当量缩小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大的杀伤小国王,也就只能采用分导式技术多搭载一些了。
当量为5000万吨TNT的沙皇氢弹爆炸的景象。
由于“沙皇氢弹”氢弹的当量高达5000万吨TNT,的确是有核武器以来,人类试爆过当量最大最大的氢弹了。
然而经历过实战的核武器,也就是在二战末期,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当量为1.5万吨TNT的小男孩原子弹;以及在长崎投放的当量为2万吨TNT的胖子原子弹。这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将广岛和长崎的市区夷为平地。而“沙皇氢弹”的当量是“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可想而知,当年那颗沙皇氢弹的威力有多大。
事实上,最初沙皇氢弹的当量是一一亿多吨,只不过这样的话,重量就太大了。即便是当量缩小一半后,其重量就有27吨。如果还是以当初的一亿吨,那沙皇氢弹的重量就敢突破50吨。这么大的重量,在那个时期是没有一型轰炸机可以载得动的。
所以说,考虑到重量原因,在新地岛进行试验爆炸的那枚沙皇氢弹的当量也就只有5000万吨TNT。
沙皇氢弹爆炸时的景象
“沙皇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火光在1000千米外都可以被清晰地看到,当时产生的蘑菇云高达64千米。在170千米以外都会受到3级灼伤,在爆炸点外200千米处都会受到爆炸产生热浪的灼烧,220千米处的人如果直视爆炸时查产生的闪光,大概率会造成永久失明。
据说当时这枚“沙皇氢弹”爆炸所产生的火球半径就达到了4600米,在极短时间内席卷地面以后就迅速向空中腾起,产生硕大的蘑菇云。更有甚者表示,仅就那一次爆炸就让欧洲大陆板块移动了差不多一厘米。
可见,当量为5000万吨TNT的沙皇氢弹爆炸的威力就这么大。那么,当量为一亿吨TNT的氢弹爆炸时,威力只会更强。
上面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当量为一亿吨TNT的氢弹爆炸时的有效杀伤半径为32千米,那么其杀伤面积就有3215平方千米,而这个面积也就相当于一个中等的县城。
像爆炸后的火球直径虽说不能达到9200米,估计也得有个七八千米,蘑菇云的高度也得有个百十千米,对环境,人体的造成的伤害距离会更远。既然沙皇氢弹爆炸后就将欧洲大陆板块推动了一厘米,那么一亿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后,应该也可以推动大陆板块的。
所以说,一枚当量为一亿吨TNT的氢弹是不可能将一个市给摧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才不追求大当量的核武器。而是将核弹头的当量适当缩小,多使用几枚的效果要比一枚好得多。
毕竟如今的核技术还是挺先进的,或许在制造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时,就可以将其重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不会达到夸张的27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