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因为在“中条山战役”结束之后,中日伤亡差距悬殊。且这种悬殊较大的伤亡,还不是发生在日军锋芒毕露主动进攻的时期;而是发生在在中日两军进入相持阶段均处于战略防守的期间。
据统计当时中国军队被俘虏约3.5万人,阵亡将士约4.2万人,共计失去了7.7万人。
而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计算一下,中条山战役时中日兵员的损失比例高达114:1。说好听点,就是太惨烈了,说不好听的就是太拉垮,太丢人了。
无可否认的是,在中条山战役中,日军得到了航空兵的有效支援,且陆军的主战装备也要比当时的中国军队好得太多了。
毕竟战争嘛,有伤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中条山战役中,伤亡比实在是太大了,这在国内的抗战史上就是绝无仅有的。
而中条山极其附近之地,又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由此可见,中条山的战略位置有多重要。
先来看中条山的位置
中条山坐落在山西南部,黄河北部,整体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长170千米,纵深宽50千米。
中条山,西起山西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至河南济源与太行山相连。北靠运城盆地,南临涛涛黄河,山峦内部沟壑纵横,起起伏伏,关隘重叠,矿产丰富。
再来看中条山的战略位置
由于中条山,与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三山互为犄角,占其一方可威慑二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兵峰所指,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也仅剩中条山这一条山脉,这也使得其战略地位愈加的凸显出来。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以中条山为基地,可以控制豫北和晋南,保护洛阳和潼关。
想进一步可以扰乱日军后方,牵制其兵力;退一步也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而对于日军而言,拿下了中条山,也就是占据了南下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过黄河南下;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依次就可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所以,对于中日双方来说,中条山都是必须要拿下的重地。
既然中条山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当时的中国军队必然是要投入重兵,将此战略要地牢牢握在手心。
再来看中日军队投入的兵力装备
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在此投入了将近20万的兵力,包括第5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
事实上,在前期日军对中条山发动了十多次的进攻,只不过在卫立煌将军的掌控下,均被击退了。
后来由于多种因素,很多部队都被调走了,就剩下第5和第14集团军。
日本军队
日军则拥有10万人,不过附带着空军航空兵的支援。主要参战部队有:
第1军的第33师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41师团,第4旅团,第9旅团。
军预备队的第21师团,第35师团。
还有关东军的航空兵:第32战队,第83战队,以第3飞行集团。主要将运城和新乡两个机场作为基地,进行空中配合。
可见,日军占据着绝对的装备优势,在兵员方面仅为中国军队的一半。
中条山战役过程
在整个中条山战役中,日军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分别从东部,西部,北部包围了中条山,仅剩下南边的黄河无法渡过。
也就是说,守在中条山的中国军队,除了南部黄河一个出口之外,都落入了日军的包围圈中。
时间拉回1941 年5月7日,包围在中条山周边的日军,在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对中条山地区发动进攻。
进攻东线的主要就是由日军第35师团,第21师团,第4独立骑兵团,约2.5万余人,以温县为出发点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进攻东线的日军在战斗机,坦克和装甲车百余辆,20多门火炮的掩护下。出动了超过5000人的陆军,1000多名骑兵,沿黄河北岸向中条山突进。
进攻西线的是日军第37师团,第36师团,第16旅团,共约2.5万余人,从闻喜和夏县的东南方向,向张店镇进攻。
进攻北线的是日军第41师团,第9旅团共约3万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从5月17日起,至5月13日,日军攻陷中条山为止,历时一周的战役也就结束了。
结果就是日军以微弱的伤亡,拿下了中条山,且造成中国军队较大的损失。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