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唯一的机会就是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海滩上拼死一击,哪怕损失惨重一点,也要扑杀掉英国人的有生力量以及精气神,促使其投降或退出战争。
希特勒没有大举进攻英国的条件,舍不得让装甲师付出大的代价,对英国还心存幻想,觉得可以通过军事威胁+政治压迫,逼迫英国投降。
可惜他算错了,软蛋一样的张伯伦政府并不能完全代表英国,新首相丘吉尔水平不咋地,却很能扛压,犹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结果,纳粹德国尽管在经历1940年的胜利后如日中天,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却在本质上拿英国没什么办法。
英国有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海军,有超级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日不落帝国的本土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却占据了地球20%的陆地和3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到4亿。
德国呢?德国什么都没有,德国人的殖民地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就给瓜分殆尽了,二战的德国是个30年代才通过军国主义膨胀起来的新兴国家,他们能先胜波兰,再战英法,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
所以,当希特勒发现英国人不屈服以后,策划“海狮计划”来攻占英国,却一不小心碰得头破血流。
德国人没有足够的登陆艇和海军陆战队,没有强大的海军舰队,他们根本不熟悉也没办法将部队输送过海峡,然后维持住稳固的后勤并攻克英国。
德军甚至连控制英吉利海峡都做不到,英国的空军与德国空军在海峡上展开了激烈的绞杀战,德国人尽管一度取得优势,却始终没能拿下英国空军。
空军轰炸也是一样,德军连靠谱的四引擎轰炸机都拿不出来,在惨烈的互相伤害后后继乏力,到战争后期已经无法轰炸英国,反而被英国轰炸机怼着炸。
基本上,除了拿潜艇埋伏英国的运输船队外,德国人是真的拿英国没有一点办法。
没多久就连潜艇狼群都不怎么凑效了,英国人拿土地换了一堆美国驱逐舰救急,又通过租借法案拉来了一堆不怕死的美国轮船,彻底让德国的封锁策略失效了。
实际上英国很清楚本岛是安全的,他们甚至一度盼望德军能胆子大一点,来一次冒进式的大登陆作战。那样英军将可以保证消灭这批德军,进一步打击纳粹德国的士气和力量。
希特勒非常非常想把英国拿下,至不济停战也好,可英国已经明白了德国的战略颓势,所以他们本着熬也要熬死的原则,把德国人熬了个七荤八素。
德国人也恼火呀,本土干不掉,那就找其它突破口。正好意大利在非洲狂砍英国,没多久又让英国翻盘追着倒砍,于是按捺不住的隆美尔一下子怼上去了,揭开了北非大战的序幕。
可英国人依旧是耗字诀,他们不仅仅有《租借法案》的美援,还有广阔殖民地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枪多炮多飞机多,吃喝不愁还有制空权,隆美尔来玩儿呗!
今天的以色列当年还是巴勒斯坦犹太人聚居区的时候,就已经是英国巨大的后勤供应地,食物、钢铁、化工、被服、药品无所不包,全都能直接送到英军手里去。埃及等地更是不用说了,把穷酸的德军恨得牙痒痒。
在人们念念不忘地关注托布鲁克港以及如鲠在喉的马耳他岛补给线时,很少有人看到英国的物资供应是全方位的。
德军多亏就那俩部队陪隆美尔耗,不然光饿死的就不会少。他们还得感谢废物盟友意大利维持了地中海的航运和补给,否则真没法打那么久。
实际上德军在北非也没嘚瑟多久,1940年9月开打,到43年就已经大败亏输了。真不要过度神话德国人的战争能力,即便1V1的与英国PK,老牌帝国也能耗死汉斯。
严格的来说,英军在隆美尔面前打得实在是挺丑陋的,所谓“名将”的蒙哥马利完全是按前任铺就的道路耍无赖。每次隆美尔的胜利都能让希特勒快乐并痛着——损失实在是肉痛。打着打着,德国人就输不起了。
何况英国人也并非只打德国,二战时期英国最头痛的对手还有日本,尤其是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几乎将英国的亚洲殖民地掀了个底朝天,还杀伤歼灭了大批英国舰队力量。
所以,如果希特勒不打苏联,跑去一门心思的进攻英国,那英国的压力固然更大,却也不至于一定会失利。
相反,英国也可以怂恿和支持苏联,在关键时刻刨德国的后路。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已经在边境云集了相当多的军队,这根本没法让德国安睡,德国人也早就觊觎苏联的巴库油田,如果连石油都没有,德国还能打几年?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苏联经历动荡后,已经在快速整军回血,他们预期的时间是1943年初步完成调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苏联在1943年时即宣告拥有插手战争的完备能力,这样的苏联是德国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快速对德宣战,此举固然疯狂,赌性过重,却也是当时纳粹德国下出的一招杀手了。
如果德国的注意力全被英国那个小岛子吸引,英国完全可以通过援助苏联,拉拢和加快其出兵的速度,让德国的战略全面陷入被动。
别忘了,完全动员起来的苏联,凶残到能承包掉绝大多数德军,他们不可能不摘桃子。
实际历史上英国也是这么做的,哪怕再艰难,他们居然也援助了成堆的武器、坦克、飞机给苏联,让他们分担压力对抗德国。
更别提当时还有美国这个伺机而动的黄雀在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