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源俊二
京东新一季财报出来了,这次似乎不一样。
营业收入达到837亿人民币,增速为39.2%,披露出来盈利为22亿人民币,当然了,这个盈利还是老规矩,不被公允认可的,实际按照通用准则,十亿左右。
而在十天前,阿里披露第三季营收增速,高达61%,阿里的利润就更恐怖了 。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的电商业务,是否取得压制性优势呢?京东还有机会吗?今天本文要思考的是这两家公司生意的“品性”。
企业赚钱能力分析
在讨论业务特点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企业挣钱能力主要取决于哪几个因素?
无外乎三点:产品毛利率高低、资产周转速度和企业的杠杆程度。这三个词语,似乎不是那么好懂,我给大家揭示一下:
(一)产品毛利率,我们把它称为“茅台模式”
所谓茅台模式,就是指毛利率超级高,比如茅台,翻看一下报表:
看一下,最后一行,毛利率高达90 %左右。
为什么有“万亿茅台”,因为毛利润高的企业,只要规模产量跟上,那么就是无敌的印钞机。而大家常见的苹果手机,相比茅台,弱爆了,才40%左右的毛利率。
(二)资产周转速度,我们把它称为“沃尔玛模式”或者“戴尔模式”
这类企业,有一个特点,净营运资本很少甚至为负值。简单说,这类企业,靠着应付账款来筹集运营资金,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
比如戴尔的直销、沃尔玛等企业,他们因靠强大的流水,压榨供应商款项,这种企业账上,有很多的应付账款。
而与此同时,公司仅有少数存货,因为周转率超级高,比如戴尔的直销模式、零售行业的商品流通;同时呢,应收账款非常少,因为客户购买商品,直接付现金。
这里谈谈戴尔。戴尔的电脑,以直销模式曾经有一段时间独步天下、闻名全球,原因就是靠的供应商赊账给自己,由于走货量很大,所以应付账款非常大;而与此同时,直销意味着存货很少,除此之外消费者都是掏现金买戴尔的电脑。
这样就造成了做这个生意,基本不需要套本金,甚至像戴尔这种把这种模式做到极端,就有多余的营运资金。因为经营负债,足够满足日常经营需求,甚至还有多余的资金,去理财,比如拿钱买P2P,甚至去炒股去。
原因就在于,首先这个模式对于上下游,议价权太大了。曾经巅峰时期的苏宁国美,就是利用这种模式,把现金流生意玩得飞起,那时候,国美和苏宁都搞房地产。
其次,这个模式可以利用大规模经营负债,而且是无息负债,有点类似巴菲特的保险浮存金。
这种模式体现财务报表上,一般就是净资本天数为负数。
(三)企业杠杆程度,我们把它称为“银行模式”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企业运用杠杆,进行收益放大。比如银行、最近比较火热的现金贷、消费贷企业。
这类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一旦经济环境恶劣,就是挣多少赔多少。这也是导致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极为严厉的原因。核心资本充足率,就是约束银行的。
最近趣店、拍拍贷以及和信贷等上市,数据爆表,颜值过人,就是受益于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期,但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倒闭挂掉。
所以除了强大监管约束外,经营这类企业你得时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一旦马虎,就game over 。
财务总结:
这三个要素,其实就是杜邦分析的翻版,净资产收益率取决于毛利率、周转率和杠杆系数。
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问大家一个问题?上面三种模式,那个最好最省心?
一般情况下,人们第一喜欢的一类是“暴利企业”。
因为你会发现,即便公司经营很烂,管理层在费用控制方面惨不忍睹,甚至乱花钱,但是公司还是很好挣钱,最终得出的净利率还是非常高。
因为不管公司怎么浪费,管理层如何垃圾,但是没办法,钱就是花不完,因为产品成本太低了,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定价权。
比如茅台,时不时就涨价,怎么提价都有人买,日子太好过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请客,必须茅台,它代表诚意。再比如苹果 推出iphoneX,定价9688元,其实就是涨价,没办法,国人就是买买买。
公司经营好坏,和经理人关系不大。用巴菲特的说,就是“傻子都能管”的公司,公司每年挣数百亿、数千亿元,但这不并见得是管理层的本事,因为公司的经济特性决定了谁来做,都可以取得类似的结果。
第二类就是看管理,企业得一个个的抠,因为毛利润低啊,零售业能够达到20%就非常不错了,成本太高了。
我们举个不恰当例子,比如以iPhone手机为例,定价为6000元,假设苹果手机本身的成本为100块,你想想,这时候,苹果公司不管怎么浪费,就算是公司经费各种花、出差五星级宾馆、早餐不花钱,团建去马尔代夫旅游,也都可以“躺着抢钱”。
而对于中国用户,你买了,花了大钱,还喜欢得不要不要的,当做宝贝。
而假如毛利润低,零部件成本为5000元,这时候,苹果公司就必须抠了,差旅费不能乱花,餐补10块钱,公司团建北京六环转一圈,透个气回来。
必须得抠门,必须得成本控制,必须姿态很低、非常辛苦,公司才能挣钱。
这时候,公司就是靠管理,靠团队。
最后一类,就是看天吃饭,饱一顿饿一顿,一般不招人喜欢。
回到京东和阿里
虽同属于电商行业,但京东和阿里的业务模式却大相径庭。所以直接分析财务数据,不具备可行性。但是由于每年都有“猫狗大战”,还是分析一下。
刚说了那么多,其实大家可能内心已经有类似判断,第一类生意最好,因为坐等挣钱,躺着就行,不需要努力,你唯独需要做的就是睁眼看看银行账上的数字。
阿里就是这么一类企业,搭建一个交易平台,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存在强者越强的趋势。让企业客户去激烈竞争,反正阿里收地租就行。
这有点类似赌场荷官,不管怎么玩,按点提成,荷官和赌场,唯独要做的就是保证赌场能开起来,玩的人多。
建立赌场的过程,确实很艰辛,需要很大努力,各种推销。并且由于开赌场,你必须有点“含赵量资源”,上下打理关系,但这个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阿里无疑就是这类企业,帝国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生意品性很好,不需要费大力,轻松挣钱,也不需要去各种抠门小气,反正“钱就是挣着花的”。
对比之下,京东就不一样,是典型的靠管理、靠日复一日的扣门赖以维继的。生意靠的是周转率,依赖的是服务。挣的是那么一丢丢差价,辛苦死了,货送慢点,服务差一点,客户就开始逼逼骂京东。
这就是生意的本质决定了,京东必须看客户脸色,挣辛苦钱。
总结一下: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认为京东生意品性很烂,确实太辛苦了,但是京东拥有好管理,人家勤劳肯干,所以大家喜欢,比如双十一我就是京东铁杆消费者;
而阿里,则是拥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天下仅此一家的统治力,坐着收钱,拥有令人讨厌的帝王作风,不尊重消费者。
京东、阿里财报评论
今天,京东的三季报显示,营业收入增速只有39%,而阿里增速高达61%,不知道的还以为——完了,京东可能永远赶不上阿里。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京东应收,是直接商品交易额为主的收入,说白了就是卖了多少货物。
而阿里,就是像天猫、淘宝客户,大规模收费,一般情况下,如果营收增速为61%,那么平台交易额的增速,也应该大概在61%左右。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以双十一 GMV 时间横截面分析(不考虑公关层面的撕逼:
增速只有39%;
而京东却高达50%;
结论一目了然了。
目前所谓阿里增速61%,并不代表“阿里的赌场”开得更好、更活跃了,之所以那么多,是因为赌场收费收的更贵。所以各位可以想想,阿里究竟为何营收那么夸张,远远超过GMV 速度,没别的,就是各种“加重苛捐杂税”。
阿里继续这么放任下去,会面临百度曾经的问题——过度商业化,把原始的土壤弄变质了。
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马云又要开新业务,搞其他收费,比如云计算的靓丽表现。
你或许还会质疑,说阿里营收那么快,是其他业务引起的。那咱们看这个披露:
仔细看,核心电商业务,营收增速为63%,远远超过 GMV 39%的速度。
电商的成交金额,就是这类公司的基石。历史告诉我们,“越是沉重苛捐杂税,越容易出现暴民动乱”。
还好马云有下一个新发展点——云计算。
结语
其实,写了这么多,主要是分清这两种生意的本质,以及大家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别光看数据,得回归业务本身,回归最基础的分析,而不是单纯运用数据,求比率,那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京东和阿里,无疑都是好公司,但是区别很大。京东是烂生意品性,然而拥有好的管理,京东是勤勤恳恳给大家服务;
阿里则是拥有极为宽广的护城河,虽然在抵御敌人方面有天然优势,但要小心过重的”苛捐杂税”让护城河演变为“臭水沟”,最后演变为自己的坟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