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嘀嗒,讲不出IPO的好故事

畸形的嘀嗒,讲不出IPO的好故事
2020年10月29日 10:33 一壹厘米一

嘀嗒出行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吗?

在数据层面上,嘀嗒出行展现出亮眼的财务数据:

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净利润为1.5亿,净利润率达到48.6%。

但这种盈利能力的地基极不稳固。

其招股书显示,顺风车业务为嘀嗒出行提供了92%的营收,是嘀嗒出行业绩的顶梁柱。

顺风车业务一家独大,为嘀嗒出行埋下了巨大的经营风险:监管部门支持顺风车行业发展,但执法部门不认可嘀嗒出行,认为其顺风车模式不合规。

对资本机构和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一旦监管限制或是严查,嘀嗒出行没有其他业务可以弥补顺风车业务因整改、调整造成的损失。

其实监管政策变动造成的损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业务结构单一而无法弥补,因此对资本机构和任何投资者来说,被执法部门质疑的嘀嗒出行,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01顺风车对嘀嗒出行有多重要?

嘀嗒出行有多依赖于顺风车业务?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易观数据显示,2020年9月,嘀嗒出行活跃用户为658万,而其顺风车用户平均月活规模为410万,占比约为62.3%;

据嘀嗒出行六周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8月,嘀嗒注册司机数达到1900 万,而其平台上累计的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仅为190万,顺风车司机数量占嘀嗒出行平台的90%;

运力端和需求端的结构畸形,直接导致嘀嗒出行畸形的营收结构:

2019年,嘀嗒出行营业总收入为5.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3.7%,其中顺风车的营收贡献率为92%,达到5.33亿元。

不难看出,嘀嗒出行严重依赖顺风车业务,而这种畸形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还在随着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增长而加剧。

2020年上半年,在顺风车月均活跃用户规模上,嘀嗒出行为68.3万人,比2019年47.5万的月均值增长44%;

而在营收额度上,嘀嗒出行顺风车上半年实现2.71亿元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66%,增长额远超网约出租车等边缘业务;

顺风车在营收上的突飞猛进,给嘀嗒出行带来赴美IPO的资本。

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营业额达到3.1亿元,顺风车业务营收贡献高达92%,并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净利润。

但过于依靠顺风车业务真的好吗?没有一点风险吗?

02嘀嗒绕不开的监管问题

其实对行业来说,顺风车虽然挣钱,但却存在经营风险。

降低油费、提高乘坐率,顺风车能极大地提高大众出行效率,降低公共交通压力,监管部门在政策上支持,并鼓励顺风车发展。

但监管构想与现实产生严重冲突,很多黑车司机借顺风车之名,做“伪顺风车”、跑黑活。

而这样的冲突,在嘀嗒出行平台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今年8月,山东广播电视台报道称:有多名私家车司机因在嘀嗒出行上跑顺风车,被交管部门罚款1万元。

对此,相关媒体在采访执法机构时,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等多个地方交通运输局均表示:嘀嗒出行的模式不符合顺风车的相关定义、嘀嗒出行不属于合法平台。

而在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更是约谈嘀嗒出行,要求平台禁止以分类管理为名突破行业安全底线。

据了解,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办的信用中国网站中,嘀嗒出行的行政处罚信息高达25条,其中多起处罚信息为——网约车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监管严厉禁止黑车司机假借顺风车之名经营,是为了市场规范经营,但对于嘀嗒出行来说,合规经营意味着要规范、淘汰一大批司机,削减自身运力。

嘀嗒出行合规进展缓慢,且多个地方的执法部门,认为嘀嗒出行不合规,是以顺风车之名而行非法运营之实。

除了在经营资格上受到监管执法部门质疑,嘀嗒出行在基础设施上同样存在硬伤。

“公司可能被视为在并无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为非金融机构进行支付服务”,在招股书中,嘀嗒出行也直接表明,无支付牌照对公司的业务来说,是一大隐患。

不难看出,不论是在营业资格,还是在业务的基础设施上,具体的监管政策都是嘀嗒出行的夺命锁,未来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势必会大规模整顿。

其实监管整顿不要紧,从资本和投资的角度来看,一旦整顿出现,嘀嗒出行能否弥补业绩上的损失?

03孱弱的其他业务

从行业态势来看,一旦顺风车出现整顿,嘀嗒出行几乎无法弥补业务下降带来的损失。

在嘀嗒出行的营收构成中,顺风车业务是绝对的主力,提供了92%的营收和几乎全部的净利润,而网约出租车业务、广告及其他业务只贡献8%的营收。

营收占比少不要紧,关键看这些边缘业务是否有增长空间,能不能成为嘀嗒出行的另一根支柱。

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网约出租车业务完成0.196亿笔交易,实现0.156亿元营收,对比去年同期,网约车业务量实现快速增长,是国内第二大网约出租车平台。

但在网约车市场中,嘀嗒出行的与行业巨头在市占率上有着十几倍的差距。这让嘀嗒出行的任何增长数据和行业排名都没有任何意义。

再看嘀嗒出行的广告和其他业务。

广告更看重用户的注意力,但出行类公司更偏向工具类,用户用完即走,不会停留,因此,互联网出行类平台,在广告业务中只是边缘渠道。

这是平台的天生基因决定,天花板就那么高,再怎么增长也无法达到社交类、视频类APP的广告规模。

这点在嘀嗒出行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020年上半年,广告业务为其带来0.224亿元的收入,而在去年同期,该业务创造出了0.225亿的营收,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基本持平。

网约出租车被巨头压制,广告业务受天生基因影响无大的增长空间,可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或是监管整改,嘀嗒出行下滑的顺风车业务将由谁来补齐?

答案是无解。

短期看,嘀嗒出行是一家冲刺IPO的盈利公司,但盈利的背后隐藏着暴雷的风险——监管和执法部门认为嘀嗒出行的模式不合规。

而这种不确定性,带给投资人巨大的风险。

试想一下,当一家公司因监管整改,业务量下滑92%,并且无力弥补下滑的损失,对于这样公司,它的股票,你还敢买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