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多年血糖好,只因用了七个控糖技能,同时也防了并发症!

糖尿病多年血糖好,只因用了七个控糖技能,同时也防了并发症!
2025年01月03日 11:19 糖尿病同伴

一、糖尿病的 “家族阴影”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糖尿病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 “家族诅咒”。我的爷爷、奶奶都患有糖尿病,晚年时深受并发症的折磨,视力模糊、腿脚不便,频繁地出入医院。我的父亲在中年后也没能逃过,体检时查出了糖尿病,从此过上了与药物、血糖仪为伴的日子。

或许是从小目睹亲人们与糖尿病抗争的艰辛,我对这个疾病有着超乎常人的警惕。从懂事起,我就格外注意饮食,糖果、饮料这些高糖食物基本不碰,还养成了定期运动的习惯,跑步、打球成了我的消遣。在学校,同学们课间吃零食时,我总是默默走开,生怕那些甜蜜的诱惑会将我拽入糖尿病的深渊。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只要足够自律,就能远离这个可怕的病魔。

二、30 岁的 “晴天霹雳”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我。在我30岁那年,身体开始频繁发出警报。那段时间,我总是莫名地口渴,喝再多水都无法缓解,夜里还常常起夜,白天工作时也变得疲惫不堪,注意力难以集中。起初,我以为只是工作太累,并未在意。但当连续一周自测空腹血糖都达到 7mmol/L 时,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当医生一脸严肃地告知我确诊 2 型糖尿病时,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我,一个对糖尿病严防死守的人,一个自认为生活方式足够健康的护士,竟然也没能逃脱它的 “魔掌”。震惊、恐惧、绝望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才 28 岁啊,往后的人生难道就要与这个难缠的病魔相伴一生了吗?未来的事业、家庭、梦想,是不是都要被这该死的糖尿病蒙上一层阴影?无数悲观的念头在脑海中疯狂闪过,那几天,我整个人都沉浸在低落的情绪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三、我的控糖 “兵法”

(一)低糖零食 “百宝箱”

身为护士,工作强度大、节奏快,时常忙得脚不沾地,饿肚子成了家常便饭。可糖尿病像个苛刻的 “管家”,限制着我的食物选择。为了不让饥饿感打乱控糖节奏,我精心准备了一个 “低糖零食百宝箱”,就藏在科室抽屉里。

里面有香脆可口的无糖坚果,富含优质油脂与蛋白质,既能饱腹又有益健康;还有浓稠丝滑的无糖酸奶,补充钙质的同时,不用担心糖分超标。全麦面包也是必备好物,饿的时候来上两片,麦香四溢,饱腹感满满。苹果切块装在保鲜盒,清甜脆爽,放在两餐之间吃,既能解馋又稳血糖。这些低糖零食,成了我工作中的能量补给站,让我在忙碌中也能坚守控糖防线。

(二)健康打卡 “抱团战”

我们医院有个糖尿病患者健康打卡团,确诊后不久,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病友,大家来自不同科室,年龄、病情各异,但目标一致 —— 战胜糖尿病。

每天,我们在打卡群里分享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数据。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测空腹血糖,然后把数值发到群里,开启新一天的相互监督。有人晒出自己的粗粮早餐,搭配丰富的蔬菜、蛋白质,引得大家纷纷点赞学习;有人分享下班后的运动打卡,或是慢跑,或是跳操,激励着其他人动起来。要是谁哪天犯了懒,不想运动,或者忍不住想吃甜食,群里立刻就会有人温馨提醒、加油打气。在这个充满温暖与力量的团体里,我不再是独自战斗,懈怠时有人拉一把,迷茫时有人指方向,大家携手共进,让控糖之路不再孤单。

(三)饮食 “松与紧” 之道

“管住嘴” 可是控糖的关键一招,但偶尔也得给味蕾放个假,这其中的分寸可得拿捏好。

主食上,我告别了精细的白米饭、白馒头,换成糙米饭、大燕麦片这些粗粮 “主力军”。它们就像缓释胶囊,消化吸收慢,升糖稳稳当当。蔬菜是餐桌上的 “主角”,每餐必占半壁江山,绿叶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变着花样吃,膳食纤维满满,既能填饱肚子,又对血糖没啥影响。水果也不能少,但得挑着吃,苹果、梨、柚子这些升糖指数低的,放在两餐之间,每次吃上一小份,甜蜜又安心。至于蛋糕、油炸食品,那可是 “危险分子”,我只能偶尔尝一小口,解解馋就打住。逢年过节,面对一桌子美食,我也会先挑蔬菜、瘦肉吃,浅尝几口喜欢的甜品,既享受了节日氛围,又守住了血糖阵地。

(四)运动降糖 “必修课”

运动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我深有体会。每天,我都雷打不动地抽出至少半小时来 “挥洒汗水”。

清晨,趁着空气清新,我会穿上运动鞋出门慢跑,感受脚步与大地的律动,心跳微微加快,身体逐渐被唤醒;下班后,要是时间充裕,就去公园跳健身操,跟着欢快的音乐,伸展、跳跃,一天的疲惫都随着汗水消散。遇上阴雨天,在家也不闲着,铺上瑜伽垫,来一组简单的力量训练,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

运动前后,血糖监测可不能马虎。运动前测一下,要是血糖偏低,就先吃点小零食垫垫;运动后再测,看看降糖效果,也防止低血糖 “偷袭”。刚开始运动时,千万别心急,得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强度和时长,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运动不仅帮我稳住了血糖,还让我活力满满,工作更带劲。

(五)定期监测 “瞭望哨”

定期监测血糖,就如同给控糖之路安上了 “瞭望哨”,一刻也不能松懈。

每天清晨,我都会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餐后两小时,准时再测一次,看看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这些数据就像身体的 “晴雨表”,稍有波动,就能及时察觉。每三个月,我还会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眼底…… 一项都不落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控糖效果的 “金标准”;肝肾功能检查,能让我及时发现药物是否有副作用;眼底检查则像给眼睛 “拍 X 光”,提前预警糖尿病眼病。有了这些详细的监测,医生就能根据我的情况精准调整治疗方案,让我在控糖路上走得更稳。

(六)心态调适 “阳光法”

刚确诊那会儿,我心里就像被乌云笼罩,低落、沮丧、焦虑一股脑儿涌来。看着身边同龄人自由自在地享受美食、熬夜玩耍,我却要小心翼翼地计算碳水、按时吃药,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但我知道,一直沉浸在负面情绪里,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于是,我试着打开心扉,多和家人朋友倾诉,把心里的苦水倒一倒。周末和家人一起做饭、散步,感受亲情的温暖;下班后约朋友逛街、聊天,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烦恼。我还加入了线上糖尿病患者社群,和天南地北的病友交流心得,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和困惑,可依然乐观坚强。在他们的感染下,我慢慢释怀,不再把糖尿病当成生活的 “枷锁”,而是当作一个督促我健康生活的 “朋友”,用阳光心态迎接每一天。

(七)遵医嘱的 “铁纪律”

病友们,这条一定要牢记在心:遵医嘱按时用药,这可是控糖的 “铁纪律”!医生是根据咱们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胰岛功能等诸多因素,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那可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的病友觉得自己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就私自停药或者减药,这可千万使不得!血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旦停药减药,立马就会 “撒野”,波动起来,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甚至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我每天都把吃药当成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定好闹钟,按时按量服用,绝不马虎。遇上出差、旅游,也提前备好药,保证治疗不间断。只有乖乖听医生的话,才能让血糖长治久安。

四、携手共赴 “甜蜜” 未来

回首与糖尿病抗争的这些年,有泪有汗,有迷茫有坚定。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如今的从容应对,我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收获了宝贵经验。病友们,糖尿病虽无法根治,但它绝不是生活的终点。只要我们怀揣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控糖,管住嘴、迈开腿,定期监测,保持乐观,严格遵医嘱,一样能活出精彩。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控糖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坚强与毅力驱散疾病的阴霾,迎接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向着健康、快乐的生活大步迈进!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