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谷底。︱刘德科

还没到谷底。︱刘德科
2022年11月01日 16:24 德科地产频道

文︱刘德科

旭辉还是没顶住,不得不宣布债务违约(俗称「爆雷」)。

在股票停牌三个交易日之后,今天(11 月 1 日)旭辉发了公告:「已暂停支付旭辉控股集团境外融资安排项下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

错判

此前,我们有个「排队枪决」的比喻:现在的房企,差不多就是等着排队枪决;靠高杠杆扩张的,排在前面;安全度相对高的,排在后面;在那一句「枪下留人」的命令到来之前,谁也逃不掉,早晚而已。

现在,轮到了旭辉。

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要下决心让房地产转型吗?房地产当然要转型,但在「土地财政」没找到替代方案之前,转型差不多就是釜底抽薪——这种转型,就是消灭。

房地产虽然令人讨厌,但不至于到要消灭它的地步。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主要原因是:错判。

我们回头再去看看一年前央行的那场新闻发布会(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2021/10/15)——

Q:房企资金链紧绷怎么办?

A:是部分金融机构「误解」了央行的政策,该发的贷款没发。

Q:恒大危机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A:恒大集团的问题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房企经营稳健。

Q:房企债务违约频发正常吗?

A:这是自然反应,市场情绪会恢复的。

当时的这些判断,如今看来,几乎全错。

一直到今年 4 月份,代表决策者意志的「权威人士」,仍然把频发的房企「爆雷」现象定性为「个别现象」(新华社《当前中国经济十问》,2022/4/18)

「至暗时刻」根本就还没到来

现在已经不止是民营房企的生死问题了,在即将引爆的房价恐慌性下跌面前,央企与国企也将会陷入资金链紧绷状态。连华润置地也不敢掉以轻心,也已经有延期开工的项目(「对于个别难盘项目,未开发的实行停缓建策略」,华润置地中期业绩发布会,2021/8/31)

上周,中央部门对房地产密集喊话——

● 10 月 2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10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给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因城施策运用好政策工具箱中的 40 多项工具,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相关工作,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防范发生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37 号)

● 10 月 24 日,央行:「加强部门协作,维护股市、债市、楼市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党委、外汇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喊话,若放在从前,资本市场一定会给予正向反馈;但密集喊话之后,地产股仍然深跌。口号的激励作用已经在衰竭。

一年前,花样年发生债务违约时,老板曾宝宝用了「至暗时刻」这个词。随即,整个房地产行业接受了这个词。但放在今天来看,「至暗时刻」根本就还没到来。

并发症

旭辉会是最后一家宣布债务违约的房企吗?当然不是。如果接下来依然没有针对性政策出台,房地产行业只能滑向更深的深渊。

今年 3 月份,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但直到今天,仍然没看到「有力有效」。

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有力有效」?很多人的期望是:等到明年二季度,即 3 月份中央政府完成换届之后。

但问题是,房地产恐怕熬不到明年二季度。此前,房地产的主要问题是行业困境(即民营房企「爆雷」),但眼下已经交叉感染了,并发症已经非常明显——

● 行业困境正在引爆房价恐慌性下跌

● 托底拿地的地方城投平台正在承压

● 地方财政也正在承压

力挽狂澜

怎么办?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现在的房地产困境,已经是无解之局了。那么,到底还有没有办法?办法有的是,但现在几乎没人敢做「有力有效」的决策。现在,只能期望那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