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更新 乡在振兴 —— 看菏泽如何下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一盘棋”

城在更新 乡在振兴 —— 看菏泽如何下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一盘棋”
2024年06月26日 09:24 菏泽日报

乡村是文化的土壤,文化是“千村千面”的核心,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中,坚持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出台了《菏泽市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2023-2027)》《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0年)》等系列文件,坚持“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七区支撑”的文化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立足“红色、黄河、牡丹、水浒、非遗、祖源”六大文旅IP,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推进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擦亮“一都四乡”靓丽名片。

不断讲好菏泽文旅故事

菏泽古称曹州,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菏泽地处山东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四省通衢,物产丰富。祖源文化、黄河文化、汉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融汇,现存有尧王墓、蚩尤冢、仿山遗址、刘邦登基坛、水浒故里等名胜古迹,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作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最具特色的文旅IP无疑是牡丹。随着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2024世界牡丹大会的连续成功举办,让世界得以看到菏泽牡丹之美、感悟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菏泽牡丹的美令人心驰神往,而独特的菏泽非遗文化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曹州刻瓷、东明粮画、巨野工笔牡丹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赴境外交流,在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多项重大外事活动中大放异彩,获得中外嘉宾纷纷“点赞”。

近年来,菏泽全方位挖掘展示地域文化资源,老城曹州流光溢彩,白虎天池风光旖旎,黄河湿地壮丽秀美,17个项目入选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2家景区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汉服、鲁锦等文创产品越来越火,带来真金白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优质、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

聚力擦亮菏泽文旅品牌

如果把牡丹比作菏泽提振文旅产业的一个“磁极”,那么这样的“磁极”还有很多。

菏泽是山东省首个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对菏泽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突出、机遇难得。

在菏泽,人们既能在被称为“江北故道明珠”的浮龙湖上,感悟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又能去郓城水浒好汉城,体验一把水浒武术的魅力;既能在巨野的工笔牡丹画中,一览菏泽牡丹和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又能身着曹县汉服佩戴牡丹簪花,感受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这些丰富的文旅体验,如一个个“磁极”,吸引力极大,使得菏泽有更多机会打响“牡丹之都 花样菏泽”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提升“容器”规模,实现更好的发展。

如何用好丰富的文旅资源,将其做大做强?菏泽的做法是通过打造夜经济地标商圈、开发牡丹宴和水浒宴、推出景区剧场项目、打造乡村微度假目的地等,用好当地特色资源,丰富多元产品供给。今年牡丹节会期间,市县联动组织了43项主题活动、推出了15条精品旅游线路。效果显示,创新的路线策划更好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备受欢迎。

彼时,菏泽还实行了对外地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只纠违不处罚、规范价格秩序等措施,点亮了当地良好的城市形象,使得菏泽的好人缘持续上涨。

把文旅优势激发出来,把发展动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菏泽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品牌穿透力和综合带动力,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盛夏时节,走进菏泽市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郁郁葱葱的绿意扑面而来,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几年随着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和对古村落保护力度的加大,当地开始高标准规划,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今天表演的是明末清初王家大院娶媳妇的故事。我扮演的是刚过门的新娘子,通过下轿、作揖等传统礼仪,向游客们展示‘中式’浪漫。”前王庄村村民王慧茹说,古村有了崭新的发展前景,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有的人发展农特产品电商直播,有的人从事观赏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游,这些新兴业态正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每逢旅游旺季,曹县魏湾镇张康村周边占地百余亩的围村林便会成为游客观赏拍照的好去处。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境内的黄河蜿蜒185公里,由于毗邻黄河故道遗存的万亩荷塘湿地,张康村的白鹭或蹁跹飞舞,或嬉戏觅食,观鸟台上的摄影机位颇受欢迎。

在距张康村不远的董楼村,游客们可以在生态种植园的圣女果区里体验采摘乐趣。村企生产车间里,当地特产莲藕变成一罐罐包装精美的藕粉,不仅成为游客的伴手礼,还通过电商直播销往全国。“夏采莲子冬挖藕”的风光,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文旅特色,更为黄河故道古村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内涵。

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1+1>2”的效果,那么“旅体”融合呢?在牡丹区组织的“村BA”篮球赛场内,两军对垒激战正酣。此次“村BA”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体育赛事,更成为当地人民展示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的重要窗口。

牡丹区“旅体融合”的尝试,不止“村BA”。今年3月,“村马”在牡丹区小留镇成功举办。比赛期间,特色美食、非遗文化演出等富含农村元素的赛事活动一度火爆出圈,为展示当地文旅资源搭起了宣传舞台。

目前,菏泽市已累计签约、培育特色文旅项目80余个,总投资280亿元,21个项目入选省级以上重点项目;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36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由4家增至6家;旅行社从49家增至109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零的突破;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帐篷露营、篝火晚会、观星赏月、剧本娱乐等新兴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如今的菏泽,全域旅游多点开花,文旅融合频显新貌,跑出了乡村文化振兴“加速度”。

菏泽日报记者 文/李若生 图/李保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