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青年梭罗,在超验主义先驱爱默生的支持下,打算去以身寻找真理,所以他回到了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过上了隐士一样的生活。
此后,他便终日漫游家乡康科德地区的林地、草甸和湿地,观察那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和他的邻居们,然后在他的《梭罗日记》里记录下观察所得,并用了两年时间,写下了传世经典《瓦尔登湖》——这样一本既寂寞又孤独的书。
他这样形容瓦尔登湖:
“……你见到月光从森林深处一个个树桩上返射回来,仿佛她在照耀万物时有所选择,她的星星点点的光芒使人想起一种叫做月亮籽的植物——似乎是月亮把它们种在这些地方……”
在此后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便成了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代名词。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他:
“就好像我们中国古时的文人画家一样,梭罗并不是一个以工笔见胜的画匠,可是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
爱默生曾说:
“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
的确如此,如果梭罗仅仅记录了一个男人在森林中的生活琐事,或者抒发下满腹牢骚,怕是《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多年旺盛的生命,成为流传的经典。
梭罗记下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像是“农夫眼中最有技艺的测量师”,用4000多个日夜,仔细观察着随处可见的森林、草地、树木和栖息其中的小动物,还留下很多观察记录,按照日期先后来排列,并提供了梭罗自己的情绪和哲学思考。
而这,便是闻名后世的珍贵的《梭罗日记》。
《梭罗日记》洋洋洒洒两百万字,不仅蕴藏着有关动物思想和趣事的宝藏,而阿信今天要说的这部《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pick了其中一些最为动人的篇章。
植 物 篇
先来说说“植物篇”。
从1850 年,也就是梭罗33 岁那年开始,他对植物的观察更加系统化。他开始把植物装在草帽里带回家并制作成标本,供以后研究使用。
瓦尔登湖畔梭罗的小木屋
他更加一以贯之地标注日记篇目的日期,指出某些植物的花期,并且在提到这些植物时使用了拉丁学名。
他通读了所有他能获得的植物学权威著作,下定决心学习植物分类学,了解康科德地区生长的每一种植物,甚至包括那些被专业植物学家忽略的、不起眼的禾草和莎草。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植物篇》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关于梭罗周围自然世界的一幅全景画卷,而且它在随着一年中时节的推移不断变化。
这份记录不只是自然历史的流水账,也是对于梭罗的精神意义的一次深入探寻。它们描绘了梭罗精神生活的一个中心主题:期待。
梭罗在冬天发现的早发的花蕾,是一种含蓄的期许,暗示春天和生命即将重返人间,梭罗将自己完全和谐地融入他周围的生命中。
正如历史学家、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副教授程映虹所说:
“想要隐士的声名却又不想过真正隐士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梭罗的本意。”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植物篇》这本书还配有 200 多幅手绘插图,由著名艺术家、插画师巴里·莫泽(Barry Moser,他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设计和插画奖)创作。
行云流水般细腻地笔触,也让人更容易感受梭罗眼中的大自然。
动 物 篇
再说说“动物篇”。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动物篇》选编了《梭罗日记》中的最为精彩的篇章,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
梭罗逮住一只鸣角鸮和一只鼯鼠,并把它们包在手帕里带回家照顾
他在瓦尔登湖里发现了一个鱼类的全新物种
他追捕并最终逮住了从他家逃逸的小猪......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动物篇》的内容既按照一年中的日期先后将十几年的精彩内容汇聚在一起。
春开驴蹄草,秋绽紫菀,同样,动物的来去也遵循着季节变换规律,同时也赋予季节以意义。
就连简陋的麝鼠居所也是季节更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就像太阳此时落在天秤宫或天蝎宫上一样确定,”梭罗于1859 年这样写道,“每到此时,我就会看到麝鼠的锥形冬季巢穴,顶部从枯萎的梭鱼草和菖蒲中钻出。”
梭罗相信,康科德地区是“全世界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是一套大师写给大众看的博物科普。
如果说《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那么《瓦尔登湖植物图鉴》便是万众期待的精华本。
梭罗用600篇日记,近500种野生植物,超过400种野生动物,200余幅精美插画,带领读者亲历四季轮回,复活大自然,让我们从任意一页翻开,都可以跨越时空,呼吸自然。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