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 王易新
用不到1/3的时间,穿透日韩20年的技术积累,一位“89年”的博导在常州拿下“世界首位”。
近日,溧阳中科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固能”)透露,世界首条年产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线」已调试完成并具备满产能力,产能超越日韩居世界首位。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是制造高性能固态电池的一种关键材料,具有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
公司官网显示,手握这个“黑科技”的中科固能,是全固态电池领域国家队和龙头企业,代表世界顶尖全固态电池技术水平。
而带领中科固能角逐世界级舞台的,是一位1989年12月出生的“开挂小哥”——吴凡:本科毕业浙大后前往美国深造,不满3年取得博士学位;27岁获聘哈佛大学研究科学家;30岁成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33岁创立中科固能,34岁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36岁拿下“世界首位”……
“开挂小哥”常州创业
打出一场漂亮的技术突围战
2011年,22岁的吴凡从浙江大学材料学本科毕业,随后前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继续攻读材料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他得到了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并于2年后前往哈佛大学担任研究员。
2018年,吴凡收到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团队的邀约,希望他能回国承担全固态电池及关键固态电解质材料产业化的任务。
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随之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于是,更可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终极技术”。
因此,吴凡对国内的邀约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自己回国发挥所长的时机到了。
在吴凡看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一直在推进硫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从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一直持续到今天。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或者说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是最有希望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我们也一直坚持在做。”
2019年1月,30岁的吴凡回国加入在国内锂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居于龙头地位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为全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10天后,他只身来到溧阳,在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科学家工作室。
2022年10月,吴凡联合中科院物理所、溧阳市政府创办中科固能。
在此之前,吴凡在溧阳领导的科学家工作室4年内申请了60余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发表了92篇SCI论文,承担了15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此外,截至2024年初,全世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内共发表7篇顶刊论文,其中中国唯一一篇正是由吴凡团队发表。
中科固能自2024年1月正式运营以来便专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的研发和生产,同年3月就斩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2024年,公司共推出19款满足市场需求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产品,并与中国中车集团、璞泰来、徐工集团、高能数造、宝晟能源等上下游企业完成战略签约。
回看吴凡和中科固能的来时路,我们发现,从2019年应邀回国承担全固态电池及关键固态电解质材料产业化的任务,到此番填补世界范围内百吨级以上硫系固态电解质生产线空白,吴凡和中科固能花6年赶超了日韩20多年积累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能力,以不到1/3的时间打出一场漂亮的技术突围战。
这恰与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有着共振之处。
为什么常州能成长为
新能源之都
常州从2013年布局动力电池到2023年构建“发储送用网”全产业链闭环,10年间新能源产值从起跑线飙升至7680亿,跑出了比一线城市更陡峭的增长曲线。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再上一个千亿台阶,达到8500亿元。首个“万亿级产业”已近在咫尺。
可以说,常州,以非资源城市的身份改写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版图,“拼”出“中国新能源之都”的名片:产业密度全国首位(拥有近4000家新能源相关制造企业);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全国第一(97%)……
常州为什么能?
1、产业布局的前瞻视野
早在2009年,常州就加入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项目,并出台《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新能源产业的初步布局。
到2013年,常州将新能源产业提升为全市战略,并在当年将财政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资金占比提高到15%。
2015年,常州“抄底”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投入资金8亿元助力其发展,抢得产业布局先机。
2018年,脱胎于长城控股的蜂巢能源创立。尽管当时其还未实现产业化,仅有动力电池的研究中心,但常州却坚定投向蜂巢能源,并拿出最大诚意: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常州就快速为蜂巢能源“量身定制”了700多亩土地。
……
2、“链”式思维
常州通过招引龙头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强大的产业生态。
比如2016年招引宁德时代落子溧阳。9年来,众多上下游企业纷纷在“宁王”周边扎根,形成了涵盖零部件、整装制造的产业矩阵,呈现“链主+上下游产业链”“链主+供应商”交叉融合的产业生态。
还有在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业绩最突出的“比亚迪”和“理想”,不约而同扎根常州,随之而来的是多个车型的整车制造基地。
如今,常州新能源产业不断“裂变”,在各领域都冒出了“独领风骚”的龙头企业。
比如在输变电、光伏产业领域,光伏组件出货排名全球前二的天合光能(科创板光伏第一股)、正面银浆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的聚和新材、光伏铝合金边框产品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永臻科技等。在动力电池领域,“宁王”布局在常州的核心企业江苏时代是全球锂电行业3座“灯塔工厂”之一,蜂巢能源用6年时间就成为江苏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中创新航逆势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
3、新力量不断涌现
除了龙头力量,常州的后备力量也在不断坚实。除了“89年”的吴凡,我们还看到:
“90后”殷苏创办了国内领先的熔盐热储能方案的供应商——江苏联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国内首座20MWht(兆瓦每时)熔盐热储能系统示范平台,开发了国内首个用于光热电站熔盐初融的高效化盐系统;“95后”方凝创办常州凝耀新材料有限公司,从光伏产业的一个小赛道切入,主营能够提升光伏组件效率的光伏反光膜……
如此看来,敢闯敢拼的战略定力、产业裂变的集群效应和不断涌现的年轻基因,便是常州能够以非资源城市的身份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版图的三大密码。
文章素材来源:
常观:《浙大学霸常州创业,刚刚拿下世界首位!》
常州日报:《常州,拼出“中国新能源之都”!》
常州统一战线:《方凝:95后海归女博士回乡创业,用反光膜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率》
企业公众号、官网
创客公社过往报道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