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287篇原创文章”
虽然不像药明、博腾、凯莱英2022年有新冠大订单加持,但昭衍新药依然在当年实现业绩新高,或者换句话说,“爆表了”。
2022 年昭衍实现营业收入 22.68 亿,同比增长 49.54%,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9 亿,同比增长 92.27%。即便是又阳又过年的2023Q1(药石、药明等成绩单都很一般),昭衍依然实现营收3.69亿,同比增长36.32%,扣非净利润1.85亿,同比增长39.56%的好成绩。
2022全年,昭衍订单爆棚,新签订单38 亿,同比增长35%。其中, CGT 订单同比增长50%,国内承接海外订单同比增长60%。
考虑到截至2023Q1,昭衍拥有46亿在手订单,2023全年高增长基本毫无悬念了。
不过,2023Q1,其新签订单金额便开始下滑,同比有43%的下降,达5.7亿。这里面有一部分大环境的影响(又阳又过年),到四月份的时候,昭衍新签订单金额又开始呈明显逐月改善的趋势。在前不久的投资者交流中,问及未来订单时,昭衍也很实诚地说:“4月好于历史同期,维持之前对订单的判断,1 季度的增长不理想,一线 BD对 2、3 季度还是比较乐观的,全年应该会有一定增长。”
上面那段话的重点要放在最后一句上,全年应该会有一定增长,换句话就是,公司的新签订单全年即便有增长,但也比较勉强,有放缓的迹象。因此,我们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昭衍2023年新增订单放缓是偶然性事件还是未来会持续的长期事件,昭衍到底是步入中年,还是因外界影响有一定的反复?
01
价值事务所昭衍未来增长点
不同于药明、康龙、泰格、药石都在想方设法搞端到端一体化,从前端药物发现甚至分子砌块要一直做到后端CDMO的商业化生产。
昭衍就是个老老实实做CRO的,至少到2023年还是如此。
当下昭衍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临床前研究、临床CRO以及实验模型服务,但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临床前研究(超95%),这里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安全性评价(昭衍的安全性评价业务市占率全国第二,仅次于药明康德,可惜2020Q3后,公司再没有单独披露其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占比情况)。
而安评业务,并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必须拥有GLP资质,昭衍当下拥有最全面的国际化资质,包括中国 NMPA、美国 FDA、欧洲 OECD、韩国MFDS、日本PMDA颁发的五类 GLP 认证,国内当下同时具备中美欧三地GLP资质的CRO仅有六家而已。
这就对国内做创新药想出海以及海外有创新药想来国内发展的企业而言,拥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其实讲到这里,所长觉得都已经足以说明昭衍未来的增长可能性了。即便剔除其余的业务,只要国内创新药行业在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被立项,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想出海,海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想杀入中国市场,昭衍新药就会一直增长下去。
当下的几家头部CRO中,昭衍是唯一一家国内业务占绝大多数的,截至2022年,其国内业务占总营收的83.11%,他和国内的创新药产业捆绑得更紧密(不似药明、康龙,同海外产业更紧密,国内业务几乎无法对他们的业绩产生什么影响)。
而国内的创新药产业发展,归根结底,现在才刚刚开始。
下图为国内某机构对创新药行业占比的测算情况,2022年,国内创新药占整体药物市场的比例仅10%左右,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3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0%。考虑到国内医药市场大盘整体是永续性增长的,再考虑到创新药对中药、仿制药等的挤压,未来十多年,国内的创新药终端市场至少能扩容10倍,市值由当下勉强过千亿到未来至少万亿。
在国内创新药产业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安评环节龙头(极少的拥有全球五大GLP资质的企业),昭衍一定会充分受益于这个过程,而且由于CXO头部集中的特性,昭衍的增速必将远超创新药行业整体的扩容增速。
如果对此还不是很能理解,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昭衍近两年的新签订单数据,再同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做个对比。
对医疗行业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的医药产业就开始呈现挤泡沫的情况,2022年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对比2021年是腰斩还多的状态,无数企业裁员、砍管线、宣布破产。
但昭衍的新签订单金额依然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一直到2023年才被打断,但也并没有同国内融资额一样出现断崖式下跌,只是略微比2022年差,2023年也过了一半,也许再用不了几个月,公司手里积攒的订单还没做完,国内创新药投融资金额就又起来了,昭衍又开始接新一波订单。
毕竟按道理来讲,似昭衍这样的CRO的订单金额,大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因为医药行业从早期的小分子时代到如今的大分子时代,再到未来的CGT时代,生产、研发成本整体是不断往上走的,带动上游CXO为首的生命科学服务业不断扩容。
2022年,昭衍的CGT订单就有同比50%的增长。
跟着国内创新药行业的整体扩容而增长,是昭衍的第一增长点。
国内业务是一个前景巨大的蓝海市场,海外的天空则更是开阔,相比海外,国内拥有无可匹敌的工程红利,因此成本优势非常明显,昭衍还可以同其他同行(如药明、康龙等)一样往海外进军。其实近几年,昭衍的海外业绩是非常不错的,海外业务占比已经从几年前的几乎为零到2022年占了总营收的20%左右,2023年,昭衍直说国内新签订单会下降,但却非常有信心地给出海外订单增长超50%的指引。
出海抢海外的单子,这是昭衍的第二增长点。
在之前的文章中所长反复提及,不想做一体化的CXO不是好CXO,昭衍这些年其实也在默默往一体化发力,虽然速度很慢,但确实是在一步步这么走。由前文可知,在2018年的时候,公司90%以上的业务还来自安评,但到2020年,安评业务的占比就降低到60%左右,虽然上市后公司没再具体披露各项细分业务占营收比的情况,但所长估计,如今安评业务占比应该不足50%了。不过,昭衍的一体化如今更聚焦于CRO中的临床前试验室业务板块,也就是药明康德的WuXi Biology+WuXi Testing中的实验室分析与测试。
2022年,药明康德的这两项业务营收合计为66.2亿,是昭衍当下总营收的三倍。
一体化发展,是其未来第三个增长看点。
至于备受大家期待的CDMO,昭衍体外虽有大分子CDMO昭衍生物在孵化,且实力不俗,按其近期的一轮融资,投后估值已达10.5亿美元,但上市公司昭衍新药持股比例过低(仅不到9%),考虑到CDMO的“烧钱”属性,后续估计也很难装进上市公司体内,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了,或许未来昭衍生物同昭衍新药的关系,会变成如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一般。
站在这个角度看,还是康龙化成对股东好,大分子/CGT子公司虽也在融资,但终归在上市公司体内,未来上市公司也会控股并表。
02
价值事务所写在最后
当下国内创新药产业刚刚萌芽,连一哥恒瑞当下的营收也还有60%来源于仿制药,在国内创新药产业链刚刚开始,由千亿迅速向万亿市值扩容的大趋势中,轻言国内头部CXO不行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国内创新药产业崛起只是时代大势中的一个,国内头部CXO除了这个时代大势外还至少拥有两个时代大势。一是创新药开始进入入胞时代,由小分子到大分子到CGT,整个研发、生产成本呈指数级上涨,从而带动上游配套产业链大涨;另一个是中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让全球CXO产业开始往中国迁移。
有这三大时代大势在,只要国内头部CXO不自己作死,未来就是越来越好的。
最后附上市场对昭衍新药2023-2025净利润一致预期:11.4亿、13.94亿、17.5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