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288篇原创文章”
万事万物均不平等,这句话在各行各业先后复苏的2023Q1真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3Q1,一月份大家基本都是废的,一边阳一边过年,2月开始才陆续恢复,整体来说,大部分行业/企业成绩都同2022同期持平或者略微表现好一点,甚至还有不少表现不如2022同期,按绝大多数企业的话说,3月以后加速恢复,预期Q2能有不错的成绩。
本来所长对绝大多数企业的Q1成绩不抱什么期望的,但眼科确实太出乎意料了。
真真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除了“无敌”,所长都找不到什么形容词了。
01
价值事务所有点无敌的眼科
爱尔眼科2023Q1的营收、利润均录得20%+的增长,这样的成绩,即便是在业绩平常期,即啥外界干扰都没有的情况下,都会让人觉得还不错,更何况又阳又过年的,除了复苏强劲,确实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词了。连Q1都能录得这样的成绩,后面Q2、Q3那不是稳得一逼?
至于爱尔的2022年报,几乎就没啥好说的了,毕竟当时国内不是这里封就是那里控,对于终端医院而言,不下滑就已经很不错了,爱尔业绩整体还有7%-8%的增长,总体还是很不容易。
之所以爱尔2022业绩没有负增长,核心原因在于屈光(近视眼手术)和视光(近视防控、矫正等、配眼镜等)两块消费医疗业务需求强劲,前者全年有14.8%的增长,而后者则有11.85%。选择这两种服务的患者一般在医院待的时间都不长,整体操作也比较方便,因此受疫情影响相对会小一点;而需要住院、与严肃医疗相关的如白内障手术,受疫情影响就会更大,爱尔全年出现了2.19%的下滑。
今年Q1之所以复苏超预期,所长预计很大部分是之前下滑的严肃医疗需求开始爆发所致,这点咱们也可以从麻药企业以及相应手术耗材企业2023Q1(尤其2、3月)的情况看出来。
消费医疗需求本就旺盛,在疫情三年间都没有耽误增长,挤压了三年的严肃医疗需求又开始“报复式反弹”,如果看爱尔还不是很明朗的话,我们还可以看看大A其他经营得不错的眼科医院,
何氏眼科2023Q1营收3.07亿元,同比增长26.91%;归母净利润 5682.63 万元,同比增长117.82%。
乍一看,比爱尔还要猛,但主要是他2022年太拉垮了。2022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5 亿,同比减少 0.74%,归母净利润3320.62 万元,同比减少61.55%。两样都下滑,利润更是腰斩还要多。
普瑞眼科2023Q1 收入 6.50 亿元,同比+38.73%,归母净利润 1.62 亿元,同比+334.85%,扣非归母净利润 0.71 亿元,同比+92.30%。
和何氏一样,普瑞之所以2023Q1尤其猛,也是2022太拉垮的缘故。2022营收17.26 亿,同比增长0.91%,归母净利润 0.21 亿,同比下滑78.09%,扣非归母净利润 0.19 亿,同比下滑78.36%。
华夏眼科2023Q1 实现营收 9.31 亿元,同比+15.10%,归母净利润 1.50 亿,同比+34.01%,扣非归母净利润 1.47 亿元,同比+21.47%。数据比起前面三家稍微差一点,但总体也还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华夏2022年的表现也还比较稳得住,2022全年实现营收 32.33 亿元(+5.51%),归母净利润 5.12 亿 元(+12.50%)。
从爱尔、普瑞、何氏、华夏四家眼科医院2023Q1的成绩单不难看出,眼科医疗复苏强劲是全行业大势,而四家企业中,爱尔这个龙头的位置确实坐得稳得一逼,2022年是四家中唯二利润跑赢营收且实现正增长的,2023Q1也和其余三家相差不大,若按2020-2023四年复合增速来看,爱尔也是其中表现最好的,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呀!
在医院这个行业,龙头效应比一般的行业还要强得多。
2022年,即便疫情封控严重,爱尔也没有闲着,推出了全新的屈光手术“智臻飞秒 ICL 手术”,即把飞秒激光技术与ICL 晶体植入手术进行融合。
还引进了离焦框架眼镜“升级版”——“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以及散光三焦点人工晶体(术后能让患者获得远、中、近都能看清的全程视力)。
同时依托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可以理解为医疗器械、手术、药品等小范围的快速获批通道,在这个地方很多创新性的东西可以快速获批,但仅限于这个地方使用),推动开展 ICL-V5 晶体手术集团首例工程,推进 ICL 手术新技术应用。
博鳌乐城的爱尔眼科医院也作为首批机构应用氟轻松玻璃体植入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全年完成对顺德爱尔、南漳爱尔、忻州爱尔、西陵爱尔、西安爱尔等40多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的收购,提升了地、县基层医院网络的布局。
医院布局更加完善,更多的新产品、新术式得到引进,也新添了和西北大学、河南大学的校企合作……
爱尔眼科的永续性增长逻辑,进一步得到巩固。
02
价值事务所牙科尚需时日
相比隔壁眼科2023Q1的喜气洋洋,牙科的复苏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2023Q1,牙科龙头通策医疗实现营收6.75亿元,同比+3.04%,归母净利润1.69亿,同比+1.49%,仅实现个位数微弱增长。
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医疗服务,牙科龙头弱眼科龙头这么多呢?毕竟牙科也是既有消费属性又有严肃医疗属性的服务呀。
从通策Q1的单月表现情况来看,2023年1月、2月、3月单月营收分别同比-31.8、+32.3%、+5.6%。1月的大幅下滑是正常的,毕竟1月大家几乎都阳着外带还有一个春节,2月看上去就仿佛恢复了正常,坏就坏在3月,像眼科也好,前文提到的TAVA植入手术也好,都是3月比2月增长还要强劲,怎么到通策这里就不对劲了呢?
答案在于种植牙集采。
国内种植牙集采是从4月20号正式开始陆续执行,因此,部分本来想在3月份种植的人很多就都开始观望了,反正也不差这一个月,这里面就包括《新能源大爆炸》团队主理人leo同学(他的父亲需要种植六颗牙)。
正是因为种植牙的观望,影响了牙科业绩的恢复(本来2月份还恢复得好好的)。
同属于牙科的上市企业,瑞尔集团这样说自己的恢复情况:12月下旬起医护陆续开始阳,12月份客流量是历史冰点,每天仅10-20个,1月份开始恢复上班,春节前恢复到平时50%-60%的水平,春节后1个月时间每周环比增加,2月底已经恢复到正常的90%,3月份恢复到100%,客流量周末是800-900/天,周一到周五400/天,比2019年高10%,最高每日1000人。
换句话说就是,牙科的客流量已经恢复到同眼科等其他医疗行业一样的水平,春节后开始陆续恢复,到3月其实已经比2019年同期好了。
但即便客流量开始恢复的瑞尔,业绩也不容乐观,核心原因也在于种植牙集采。
那么,现如今种植牙政策已经落地了,对相应企业的影响到底如何呢?
按照通策四月份投资者交流的说法是:高端种植牙的变化不大,对于集采种植牙,还没看到明显变化,未来这块种植市场的主力会是公司的年轻医生,平海院区已经开始推出针对年轻医生的种植活动,由于公司前期积累了大量客户,预计 2023 年的种植牙量应该会有表现。
关于种植牙集采具体会如何影响牙科企业的业绩,说真的,在没落地之前,一切分析都是徒劳,毕竟种植牙属于非标产品,比起原材料,医生的服务费会更贵,即便集采后,也属于自费产品,因此,在事情落地之前,一切分析都是“纸上谈兵”。
不过,根据leo同学的说法,咱还是不要对种植牙大降价抱太多期望……
不过,即便有种植牙集采这个因素扰动,终究还是在恢复,Q1整体还是正增长了,只是牙科恢复时间相比眼科会稍长一点。
虽然疫情三年耽误了通策的业绩,但并没有耽误公司的发展,同爱尔一样,通策也在苦练内功。
截至2023Q1,通策的蒲公英分院已经累计开业 37 家(2022年开业17家),2023全年将开业8家(Q1开了一家),即到2023年底,通策会拥有44家蒲公英分院。
2022年全年,蒲公英分院实现营收约为 4 亿,同比增长 96%。值得一提的是,总体已经实现了盈利,净利率达1.15%,要知道这里面有17家都是2022年开业且多为下半年开业(截至2023Q1,这17家里已经有7家实现盈利)。参考通策过往的表现,新院开张后一般第三年增长会较快(50%-100%),而后效益越来越高,不出意外,今年蒲公英分院会有较好的表现。
2023Q1,蒲公英整体贡献营收 1.26亿元,同比增长 60%。
虽然短期有集采政策、疫情带来的扰动,但通策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有条不紊地向前走,考虑到牙科同眼科等其他医疗服务一样,属于永续性增长市场(老龄化带来的量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价),而且由通策开创的1+N(品牌大总院+N个小分院)模式已十分成熟,长期无需过分担忧。
最后附上市场对爱尔眼科、通策医疗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
爱尔眼科:35.8亿、46.76亿、58.69亿
通策医疗:7.83亿、10.13亿、12.33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