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贵州茅台?正急速崛起的预制菜赛道,潜力龙头深度分析

下一个贵州茅台?正急速崛起的预制菜赛道,潜力龙头深度分析
2023年06月06日 07:11 价值事务所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290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前天的文章中,《价值事务所》就预制菜这个万亿级别的赛道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文章中,所长有讲自己的一些想法,即未来国内预制菜会B端先行,B端先渗透,然后C端再崛起,不过C端能渗透到多少现在有点不太好说。因为B端有成本、标准化和便利性三方面的要求(除极少的高端手工餐厅),如果不用预制菜,未来必将越来越难满足顾客的需求,远期而言,B端的渗透率有望超过95%。

即便把C端当成送的,光B端就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市场。

不过由于中国菜式博大精深,菜品过于丰富,能做的创新也太多,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会有点类似创新药,少数头部大企业凭借自己的渠道及客户优势(To B生意会更稳定,做贴牌或联名)、研发和资金优势、众多80分标准产品的产品矩阵坐稳头部,后面还会有一大堆如繁星般的地方预制菜企业,他们会凭借自己对小众菜式的掌握程度、地方口味的了解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里面的大企业,有两种发展路径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一是以B端为切入点,然后逐步发展到C端;其二便是自己就是很大的“渠道商”(包括自己开门店,如一些餐饮连锁、超市、生鲜电商等零售渠道),掌握很多C端消费者流量,再往上做自营品牌、建自有工厂,然后把资源对外开放。

今天我们就里面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一下梳理,由于篇幅有限,今天主要讲以B端为突破口切C端的案例,至于以C端渠道做突破口的案例,我们明天再讲。

几家大B代表企业

立高食品

立高前身是做烘焙原料的,2014年才通过收购奥昆切入冷冻烘培行业(理解为预制面包吧,工厂把烘焙食品做好后立马用零下70度冷冻,而后购买者只用自行加热即可得到和新鲜现制差不多的产品),2014年之前,立高一直专注在原料行业。

2022年,其冷冻烘焙食品实现营收17.84亿,占整体营收的61.41%,是冷冻烘焙行业里少有的营收超10亿的头部选手,山姆的网红产品麻薯便由立高供应,目前立高是山姆冷冻烘焙第二大供应商。

其代表产品如下图:

近五年,除了让人难受的2022年外,公司的业绩增长一直比较不错。疫情放开的2023Q1,公司整体恢复速度也较快,Q1 实现营业收入 7.94 亿元,同比+26.19%;实现归母净利 0.50 亿元,同比+24.6%。

目前立高的营收可以说100%来自B端,但天猫上也能找到他的店铺,C端消费者也可以买,只不过公司当下有点“姜太公钓鱼”的意思,并没有把精力花在C端上。

千味央厨

To B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几个可以撑场子的大B客户才行,因为大B对供应商的要求都很严格,能获得大B青睐且为其创造不错效益的供应商,一般都会吸引其他的大B以及中小B抢着合作。

立高正是因为打入了山姆的供应链,才能以让业绩快速增长,立高抱的超级大腿是山姆,千味央厨抱的超级大腿就是肯德基背后的百胜中国。

立高只做冷冻面团,千味的业务会更广泛一点,包括油炸类(典型如肯德基的油条、华莱士的香芋地瓜丸)、烘焙类(典型如肯德基的牛角包、华莱士的蛋挞皮)、蒸煮类(典型如海底捞的汤圆、真功夫的馄饨)以及菜肴类(典型如真功夫的鸡肉馅饼等)。

下表为千味同几个大客户的主要合作产品:

千味同肯德基的合作已经持续十多年了,按照公司的说法是,千味之前一直没啥野心,只想在肯德基手下打磨能力,近几年觉得打磨得差不多了,才开始陆续拓展客户,公司的业绩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较大变化的,海底捞是2020年才新合作的客户,瑞幸则是2021年才新合作的客户。

正是因为有较大的渠道红利(新的大客户可以开拓)以及产品红利(较多的产品可以提供给新客户),即便是立高比较困难的2022,千味都还是实现了较为不错的业绩增长。

2023Q1 ,千味实现营收 4.29 亿元,同比+23.18%;归母净利润 0.30 亿元,同比+5.49%;扣非归母净利润 0.30 亿元,同比+23.83%。

根据公司官方账号的公告,已于近期正式发布 C 端品牌,一直To B的企业要开始往C发力了。相比立高等企业,千味在C端本就有不错的积累(之前是思念旗下的一个部门,后面分拆出来的),千味后续的C端业绩表现可以期待一下。

安井食品

想必安井食品所长不需要过多介绍了,咱《价值事务所》的读者或多或少有消费过安井家的产品,这看似是一个非常“To C”的品牌。

但其实人家是个既To B又To C的品牌,而且B才是主导(B占了约60%、C占了40%),安井就是前文所长说的靠To B往To C切的典型代表。

在咱们C端消费者心中,安井是个做火锅料制品(各种冷冻丸子、肠类)以及速冻米面产品的企业,不过,近两年,安井也在积极向预制菜肴方面发力。

一方面靠自研自产(下图的安井小厨),一方面靠并购(下图柳伍),另一方面靠OEM贴牌(下图的冻品先生)。

由于有火锅料、米面制品打下的客户、渠道、品牌基础,当安井进军预制菜市场时,起势非常快,到2022年,安井的菜肴类制品已经实现营收30.24亿,同比增长111.61%。正是菜肴类制品的强劲增长,带动公司2022全年实现营收 121.8亿元,同比增长 31.4%;实现归母净利润 11亿元,同比增长 61.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亿元,同比增长 78.2%。

2023Q1,疫情褪去,安井进一步取得了收入 31.9 亿元,同比+36.4%,归母净利润 3.6亿元,同比+76.9%,扣非归母净利润 3.4亿元,同比+94.3%的好成绩。

其中,鱼糜制品、菜肴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收入增速分别为+29.2%、+64.7%、+28.3%、+19.6%。

照这个速度,预计今年,菜肴类制品就会成为安井第一大营收来源。

金龙鱼

所长认为,看了安井食品的例子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金龙鱼。

安井本不是做预制菜肴的企业,但由于有米面制品、火锅制品打下的客户、渠道、品牌基础,以及大集团积攒的资金、研发基础,预制菜业务放量速度非常快,快得让人咋舌。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行业里最强的对手往往并不是行业里本来的那些人,而是具备一些相关实力的跨行选手。

在一大堆预制菜跨行选手中,所长觉得金龙鱼和安井算是里面最有看点的,甚至,金龙鱼未来的看点可能比安井还要强得多。

对比安井,金龙鱼更不需要多说了,连续十多年国内的食用油老大,大米、面粉Top3级别选手,不论B端还是C端,都是最刚需的日常消费品牌之一,一年2500多亿的营收体量,不论客户、渠道还是品牌,在餐饮行业都是恐怖级别的存在,这样的“软实力”一旦迁移到餐饮行业的其他领域,一定会让对手脑壳疼好几圈。

目前,金龙鱼相中的第二增长曲线就是预制菜,或者说是中央厨房。

金龙鱼当下的主业米面油都是受政府管控的毛利率低得惊人的生意,想要在这份生意中赚到钱,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使自身生产、营销、物流配送成本都具有竞争力的模式,所以金龙鱼在全国建立了综合性的生产基地。

如今,金龙鱼的想法是,将这些生产基地升级为食品工业园区。一方面,园区可以租赁,租给自己以往合作的一些餐饮客户,向他们提供包装更大的米面油、调味等产品,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诸如物流、仓储、IT、营销等等服务;另一方面,园区可作为自己的自营中央厨房,提供料理包、团餐、预制菜等产品。

按照金龙鱼的规划,央厨园区的收入会分成四块:一是出租带来的租金,二是自营央厨带来的业务收入,三是为租户提供服务带来的收入,四是通过开展央厨带动的公司米面油、调味品、日化品等的销售增长。

因此,公司预计整个央厨项目的投资回报会比较好。

下图为当下金龙鱼布局的部分央厨项目,目前杭州园区已经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根据公司近期投资者交流的说法,“产能目前处于爬坡期,但和我们原本的预计基本一致。通常来说,新项目前期的投资回报率会较低,但随着业务逐步成熟,我们相信央厨会成为公司最好的业务之一。”

就像上图的规划,当下金龙鱼的央厨主要还是面向B端的,不过,用不了多久,金龙鱼的预制菜一定会进入C端,毕竟品牌和渠道都是现成的。

金龙鱼的中央厨房一旦开始放量,其利润必然会开始爆炸式增长,预制菜业务毛利再低,也比公司自己的米面油业务高太多太多了……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