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努力?看完你就懂了!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努力?看完你就懂了!
2024年06月21日 07:11 价值事务所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05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自媒体做得越久,所长越发现一个事实,那便是以前的自己努力错了方向,而且绝大多数人可能也都同以前的自己一样努力错了方向。

自媒体算是所长误打误撞走上的一条路,走上好几年再回过头来看,可以说,自己现有的一切美好都要归咎于自媒体,简直是捡到大宝了,可以一直做到底那种!

为什么呢?

自媒体的核心就在于每天都要输出,需要输出,就必须要有输入,一千字输出的背后往往可能是一两万字的输入。毕竟你不能照抄别人的东西,你看了别人不错的东西得自己消化吸收、同已有的知识串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最顶级、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其实就暗含了这个世界上最顶级、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所长很小的时候就发现,看书虽然有好处,但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因为看完一本书过不了多久可能就忘的差不多了,隔个一两年要是重翻,你甚至会觉得这是一本从未读过的新书。

而为什么会如此,这里所长借用查理芒格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似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参加了很多培训,但这些学习的知识都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人类大脑其实并不擅长理解和记忆这些孤立的信息,大脑真正擅长的事情是串联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新知识能与我们已有的旧知识相连接,才有可能真正被我们消化吸收。

为什么会如此?

这其实和我们大脑的运行模式有关。

我们不论是习得一门新手艺,还是学习一个新知识,亦或者培养一个新习惯,其实都是在大脑建立相应的神经元连接,用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产生了强关联

当我们刚开始学习某项知识时,这个神经元的关联非常微弱,哪怕某个道理我们当时感觉再好、再触动,只要时间稍微一久,这个神经元连接就会断掉。

在一个孤立模式下,新的神经元需要从零开始重新连接,这个道路自然是漫长又不容易的,时不时就可能被中断,所以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又有一个概念叫一万小时定律。虽然当下有很多科学理论将一万小时定律推翻了,但也足以说明一些东西,如果你真的想从零开始习得一项技能并成为顶尖水平,是需要大量时间刻意练习的。

《思维导图》的作者曾这样描述大脑在培养一个新习惯时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一些,就像在丛林里清出一条小路一样。一开始非常费劲,但是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这条路也会开辟得越来越彻底,你所遇到的阻力也会慢慢变小。到最后,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如果你的新知识可以同旧知识串起来,那就相当于将原本微弱的单线连接转变成了一个蜂窝状组织,即便一条通路断了,还能有另外好多条,而且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作用,甚至可能在一次次互相作用中又产生新的连接和启发,于是,知识开启了自我生长。

下图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在他的学习金字塔中,最好的学习就是教授给他人,也就是本文一开篇所长所说的输出。

当你开始输出时,其实就是不自觉地在动用已有知识为新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知识的串联过程,你输出的越多,串联得也就越紧密,相应的蜂窝状组织也就越庞大。

凭感觉学习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为什么前文所长说自己以前包括绝大多数人都努力错了方向,因为我们所谓的学习大多指的只是输入,只输入不串联更不会输出,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似很勤奋,实则做的都是些无用功。

现在获取知识的路径越来越方便,还经常有人将一本书压缩成30分钟的语音讲给你听,所长当年就在得到买了这样的听书会员,每天都听好几本,看似勤奋的不要不要的,学了好多好多知识,然后呢?若干天后回头一看,学了和没学一样,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给了我一种心理优越感,啊,我今天学了好多东西!

回过头来,当我们清楚了最顶级的学习方法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串联然后输出,就自然清楚了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适合学习的知识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喜欢找大佬要书单,觉得大佬推荐的书肯定很好很适合自己,拿到书单后兴冲冲抱回家一翻,嗯?哪里好了?完全读不下去好嘛?然后没多久就没兴趣了。

嗨,所长就踩过好几次这种坑,因为你的认知和大佬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在大佬眼里很好的很适合他读的书,到你这里可能就是“天书”,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过往知识可以与之串联,那这样的书其实就是鸡肋。

那么问题来了,找大佬推荐书不合适,那我们该怎么选书呢?

所长的答案是,凭感觉。

是的,如果一本书你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那说明这本书是符合你当下阶段的,对你而言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都是很难读下去的,所以,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读一本书老走神,不想翻开,那就果断弃掉,如果可以读得津津有味、酣畅淋漓,那就继续。

举个例子,《黄帝内经》对于当下的所长而言就是天书,直接抱着这个啃那就是找虐,可曲黎敏、徐文兵解读的《黄帝内经》就很好懂,所长读得津津有味,那么,所长的正确做法就是先看这些解读版,然后再慢慢深入,当解读版、周边的看多了,自然而然就想深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