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考点,常考题型:单选、简答、辨析(中学)
记忆及其品质
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是人的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品质
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记忆的分类
记忆过程(遗忘)
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 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保持与遗忘
(1)保持:
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遗忘及其规律
①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②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 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及意义性
②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好,中间差(早上、晚上记忆效果好)
③前摄抑制——先学习的内容对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
④倒摄抑制——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干扰
⑤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50%
熟练程度:150%
(4)遗忘的原因
再认或回忆
(1)再认:
①回忆——想起来——做简答题
②再认——认出来——做选择题
③追忆——需要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
(2)回忆的种类:
记忆系统
记忆系统分类
根据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记忆从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提高记忆的方法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记忆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
中学生记忆的发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提高,到16岁趋于成熟,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
(2)同一年龄的中学生,受所记材料性质的影响,记忆效果不一样;
(3)中学生短时记忆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大;
(4)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效果都不断提高,但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5)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要记忆手段;
(6)抽象记忆在中学阶段占据主导地位。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答案要点(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短时记忆就其心理功能而言是操作性的,正是在这个意又上,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保存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才会长久保存。
辨析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通常是( )
A. 7±2个组块
B. 8±2个组块
C. 9±2个组块
D. 10±2个组块
【答案】A
单选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