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清华北大!新能源汽车界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竟是这所大学

碾压清华北大!新能源汽车界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竟是这所大学
2022年01月14日 16:56 无冕财经

wumiancaijing.com

////

广汽的曾庆洪、小鹏的何小鹏、宝能的姚振华、威马的沈晖、宁德时代的曾毓群、TCL的李东生、开沃的黄宏生……这些创始人级别的大佬,都是华工校友。更别提在新能源汽车各家公司里担任中高层的中坚力量,华工毕业生更是不计其数。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国资饶员外

编辑:雷缓之

设计:岚昇

实习生:罗婉儿

中国人讲究混圈子和搞关系,除了血缘关系外,我们还喜欢搞老乡会和同学会。

曾经有人对芯片半导体的行业大佬做了系统性地梳理,发现清华大学毕业生占据了这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清华大学扛起中国芯片半壁江山。

今天我们就来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一下另外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探究一下,到底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高校。

答案你也许想不到,不是清华,不是北大,也不是复旦上交……而是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主要分为四大类:整车制造类、新能源电池类、自动驾驶类和关键器件类。

目前,四个类别里都出现一批牛逼公司,比如造车的“蔚小理”、搞电池的宁德时代、玩无人车的百度,做车载显示屏的京东方。具体情况请看我做的这张表格——

中国总共有50位新能源汽车大佬,其中就有14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

广汽的曾庆洪、小鹏的何小鹏、宝能的姚振华、威马的沈晖、宁德时代的曾毓群、TCL的李东生、开沃的黄宏生……这些创始人级别的大佬,都是华工校友。

更别提在新能源汽车各家公司里担任中高层的中坚力量,华工毕业生更是不计其数。

要知道,榜上的清华校友也才4人,北大3人,浙大3人,上交1人,中科大1人,复旦和南大吃鸭蛋。顺带提一下,后面五个学校都位于华东地区,所以合称“华东五校”。

如果算总和的话,华工系的这14家公司总市值超过了2.1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之前被媒体吹爆的“清华芯片圈”总市值也才6000亿元,不到“华工新能源汽车圈”的三分之一。

难以置信。

华南理工大学,一个常年排在20名以外的学校,居然有一天能在单项指标上秒杀“好基友”中大,碾压香港八校(港大、港科大、港中大、城大、港理工、浸会、岭南、港教大),甚至打败了“清北+华五”。

为什么是华南理工大学?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跟北大清华比,华工有地缘优势

我们都知道,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一条鄙视链,站在顶端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里面的每个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的天才。但清北两校毕竟规模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占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华五”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而华南理工大学最多只能位列第三梯队。

但是,学得好不如生得好。中科大所在的合肥是后发地区,清北所在的北京没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交所在的上海、南大所在的南京、浙大所在的杭州的新能源汽车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而华工所在的广东省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美闭环。

广东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且人口结构最年轻的省份。广东有拥有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这样才能造出一台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广东又有最旺盛的消费需求,一年可以消化几十万台新能源汽车。

广东是经济和金融第一大省,这里的融资渠道最通畅,融资成本最低。新能源汽车刚好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随便搞个研发项目就要几十亿,在广东最容易做大。

广东是40年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和前沿阵地,这里的招商政策最好,营商环境最为宽松。北京是央企大本营,上海是国企和外企的天下,都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风险的朝阳行业,只能是民企冲一线、当前锋,所以说广东是最佳土壤。

大多数人都知道,曾毓群是福建人,宁德时代的总部在福建宁德。但很少有人知道,曾毓群的硕士学位是在华南理工大学拿到的,宁德时代的发源地是在广东。

1985年,曾毓群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福建一家国企,捧上了铁饭碗。但他没干几个月就辞职了,南下广东进了一家外企。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仅用9年时间,曾毓群就爬到了工程总监的位置。请注意,这是一家外企。

在创业氛围浓烈的广东,人人都想下海。曾毓群也一样,他搞了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ATL),注册地在香港(后来他拿到了香港居民身份证),生产基地在东莞。这家公司发展飞快,进入了苹果、三星公司的供应商名单,成了电池行业的标杆。

后来,在宁德市领导的反复劝说下,曾毓群把生产基地搬回了老家,这才有了宁德时代的辉煌。

跟中大比,华工有专业优势

我们都知道,广东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校不是华工,而是中大。那么,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50人名单里,华工的上榜人数远远多于中大?

中山大学虽然综合排名高,但侧重发展的是人文社科、理学和医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积淀不够厚。而华南理工大学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华南地区最好的工科学校。

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南理工大学就开设了汽车专业,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等28个顶级科研平台。

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华南理工大学整合计算机、自动化、新能源、车辆工程等相关优势课程资源,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教师开展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的研究。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说:“我本科毕业就去了美国,华工四年的教育让我受益良多,让我能高蹈云端放开思维,也能卷起袖子一点一滴干活。”

相比之下,中山大学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和人才储备就差了一大截,既没有车辆工程专业,也没有汽车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所以,华工在这个领域能够超越中大。

跟香港八校比,华工有创业优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高等教育最强的不是广州,而是香港。在香港八所公立大学里,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是世界公认的工科牛校,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明显强于华南理工大学。那为什么这两所世界名校没有培养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人物呢?

这是因为香港的经济已经“空心化”了,土地和人力成本奇高无比,制造业基础极其薄弱。香港大学生都涌向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外语等学科,很少有人去学工科。偶尔冒出一两个工科精英,也是去跨国公司当高管,不愿意冒风险创业。

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不是政府高官,也不是律师医生等专业精英,而是科技领域的创业大佬。

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就打出了率先在全国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即创新、创造、创业,探索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荣登“中国大陆创新创业百强榜”。

而且,华工还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师兄帮助师弟”的文化传统。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何小鹏在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

那些创业有成的华工毕业生,还会用各种方式回馈母校,为华工发展添砖加瓦。

2010年,创维家电创始人黄宏生(如今兼任开沃汽车董事长)便与同为华工校友的夫人林卫平,一起为母校捐赠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设立“宏平长青基金”,资助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2012年,亿纬锂能创始人、董事长刘金成在华工设立了“亿纬锂能奖学金”用于长期资助优秀学生,同时还与华工开展了校企合作。

2013年,宝能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姚振华向华工捐献2000万元。

2020年,何小鹏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1024智能日”,这是小鹏汽车的年度品牌活动。

2021年,巨湾技研协同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行业校友会在广州举办巨湾技研与华南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湾区产业创新发展。

……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将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华工校友的行业影响力也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清华北大,这回你们可不得不服了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