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过后,哪些房企能活得好?|| 焦点

大浪淘沙过后,哪些房企能活得好?|| 焦点
2022年03月31日 21:21 无冕财经

wumiancaijing.com

////

市场震荡之下,碧桂园管理层表示,“对未来的市场仍充满信心”,是什么在支撑这家房企的信心?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陈欣苗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邓颖茵

又到了房企财报季,但不同以往,好消息寥寥。

过去的2021年,雷声滚滚,大批房企拒绝躺平艰难自救,以求得一线生机。多家房企因此业绩“难产”,延迟披露年报。市场情绪低落,资本信心不足,不少直接抽身离去。

诘问、反思,已成为房企常态。外界疑惑,震荡中的房地产行业,可还有一线生机?

“去年是近10年来行业波动最大的一年,调控政策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只是受疫情影响,行业的现状以及市场信心,还需要一段时间继续恢复。”3月30日的业绩会上,碧桂园管理层表示,“对未来的市场仍充满信心,房地产仍是一个支柱型的行业。”

诚然,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变。这一轮大浪淘沙过后,能存活下来的房企,难能可贵。竹子三年不长,但一夜千尺,这些未来可期的房企,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危机意识

而今回头看,过往常被指责“太保守”的房企,而今多处于安全期。

需要看到的是,面对行业变化,不同房企的战略选择均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近年来,在多数同行仍在“唯快不破”的情况下,这些房企已及时转向,“慢”下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这背后既是这些房企的危机意识,亦是对行业趋势的洞悉。这轮去杠杆,实则从2018年便有迹象,随后不断深化。

较早意识到高增长时代终将结束的是万科。早在2018年秋天,其便喊出“活下去”,而后几年接连发出“节衣缩食”、“背水一战”等危机预警,并将当下定义为“黑铁时代”。

另一龙头房企碧桂园,亦在2018年,行业杠杆扩张仍是主流的情形下,提出“提质控速”,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转向高质量发展,而今已是大象转身的第五年。

这样的思维仍在延续。

在业绩会上,对于今年的销售目标,碧桂园管理层表示,销售规模不是第一追求,合理的量价关系、有质量的销售和经营是公司的追求,“今年总的可售货值大概在6500亿元左右,我们会精准供货,提高货量的利用效率,使去化水平提高到70%-75%。”

▲2021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前十的城市,图片来自克而瑞。

另一个共同点是,这些房企跨步多元化、寻求新利润增长点,亦是审慎,多是与主业高度协同,最终回归现金流、利润逻辑,并指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未来。

典型如龙湖,开发业务之外,其更致力于存量市场的挖掘,包括物业服务、商业运营、租赁服务等,并已逐渐壮大,甚至可反哺开发业务。

过去的2021年,其经营性收入达188亿元,同比增长39%。这当中,长租公寓板块冠寓首次实现盈利,期内收入22.3亿元。

碧桂园则是瞄准机器人和农业赛道,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明确两大多元化业务之前,碧桂园已覆盖了房地产行业几乎所有环节,包括垂直整合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再到园林、装修、物业、酒店、学校等。在这个能力基础上,布局机器人及农业,可看成是其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潜力的战略行动。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2月,其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并对外开展租售业务,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机器人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财务自律

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在过往高杠杆、高负债的发展模式下,不少房企激进扩张,将杠杆拉到极致,债台高筑。特别是动辄近达10%的高息借款,不仅侵蚀利润,在房企流动性愈发枯竭之时,光是利息便能大厦将倾。

当然,近两年,这当中也有部分房企意识到这种模式的脆弱性,主动调节杠杆。但在融资监管不断加码、市场环境急速下滑的情况下,计划已赶不上变化,过往沉疴如鲠在喉,危机一触即发。

也只有在这时候,夹杂着“保守”的争议,实则是长期的自律与审慎,所带来的稳健的财务基本面,才是房企在这轮调整中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

在这点上,除了有国资背景的国企及央企,比如中海、华润等,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等民营房企,表现颇佳,这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的合理,以及较低的融资资本。

碧桂园披露的2021年财报就显示,期内,其杠杆水平再次降低,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1年,其有息负债总额同比下降2.6%至3179.2亿元,这其中,短期债务的占比降至24.9%,现金短债比约2.3倍;净负债率45.4%,较上年底下降10.2个百分点,已连续多年低于其给自己设定的“70%的财务安全红线”。

▲碧桂园严控债务比例。

业绩会上,碧桂园方面透露,截至今年3月30日,其年内已无境内到期债券,仅余腾越两笔可回售公司债,共计40亿元的可回售公司债,境外仅7月份到期的一笔7亿美元优先票据,公司已做好还款安排,“会据市场情况考虑再融资等,一步调整负债结构。”

此外,碧桂园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为5.2%,较上年底下降36个基点。龙湖、美的置业亦保持低融资成本,过去的2021年,其平均借贷成本分别为4.14%、4.82%。

这样的融资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亦在民企中表现突出。

可参考的数据是,据亿翰智库统计,2021年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中有41家披露了融资成本,均值为5.96%,这当中,国企背景的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为4.84%,而民营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为6.43%。

长期的自律与审慎带来的,是金融机构的信任,在诸多房企仍在为融资发愁之时,它们已率先接到金融机构抛来的橄榄枝。

比如在今年第一季度,碧桂园、美的置业均获得银行机构大额度并购贷,分别约350亿的、370亿。

▲碧桂园融资状况向好。

这期间,碧桂园还完成发行多笔供应链ABS、中期票据及可转股债券。这个月,其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首度获批50亿元中票额度,并将在业绩发布之后进行首发。

内生造血

这轮危机演变至今,房企最痛的领悟之一,约莫就是手中没有存够充足的现金,以应对金融机构信心消退下几近断流的融资口,以及急剧冷却的市场。

现金流充裕的房企,优势益加凸显。中海等国企外,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均是当下为数不多的,手有余钱的民营房企。

以碧桂园为例。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现金余额约1813亿元。“在1800多亿元的现金中,沉淀在各地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里的大约是900多亿元,另外900亿元左右是可以自由动用的。”其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称。

另一个数据是,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正,达108.6亿元。这表明,公司不需要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撑现金流,自身造血能力强劲。

手里有钱的安全感,是当下许多房企难以体会到的。而这样的回血能力,在市场收缩期更显差距。

销售回款率便是考验之一。

龙湖、碧桂园于2021年的回款率均达到90%或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当中,碧桂园已是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今年前2个月,其共实现权益销售回款金额约656.8亿元,权益回款率超95%。

碧桂园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便表示,“碧桂园在市场下行期,以可动用资金作为考核目标,牵引每个区域、每个项目都在安全范围内做正确的事。”

所谓“正确的事情”,是做有现金流的利润,“确定的事情”,是控支出、调结构、保资产。

若再往上追溯,则是产品层面。调控常态化下,市场消费回归理性,房企的产品力更受考验。这直接关系到房子好不好卖,接下来才是回款。

多数房企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对产品的打磨,也非一日之功。

近年来,“产品力”一直是碧桂园的核心关键词。多年的市场探索和经验沉淀下,其产品已经过数次迭代、创新,形成多个产品线。同时累积其自身的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在三四线,这亦是其销售能多次实现逆势增长的动力之一。

也由此,自我造血能力强劲房企,才能在投资端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在审慎中,亦保持发展节奏。

2021年,碧桂园共获取项目333个,土地权益地价合计1416.2亿元。其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好投资策略。

特别是,在当下市场,有余力的房企能够择机选择优质标的收购。

美的置业、碧桂园均有类似举措。

去年四季度至今,美的置业共进行了13个项目的股权收购,涉及正荣、雅居乐、花样年等合作方项目股;碧桂园亦与十余个合作方就80多个项目进行沟通,目前已完成35个项目的收并购,另有30个项目基本谈妥。

碧桂园方面表示,接下来,其有意加大收并购的力度,未来通过收并购获取的项目在集团总土储中的占比有望提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