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综 述
作者:海带岛
(日语译者、媒体撰稿人、图书及影展策划。)
2024年即将翻页,“女性”依然是文化场域中最易搅动讨论漩涡的热词之一。场内场外,围绕作品和创作者本身,生产了很多或真诚、尖锐,或荒唐、错位的对话。无疑,“性别”是舆论高地。电影圈也不例外。
从春节档的《热辣滚烫》口碑攻防战,到《坠落的审判》的出圈映后谈,再到《妈妈与七天时间》《出走的决心》《女人世界》《好东西》等一系列口碑佳作的上映,性别总是诸多评论选取的第一切入点。
何源如此?原因当然很多,整个观众层的性别意识变化,创作者主体性的不断进化,现实社会中性别处境的残酷等等。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这场“我们自己的游戏”,还在变动不居,充满纠缠不清、尤待探索、就连内部都无法达成共识的混沌和未知。在每一次讨论中,团结都有可能分裂,分裂也有可能再次聚合。
但换句话说,变动不居也象征着生命力,因为旧规则是确定的,革新却总是没有章法。这场新游戏,得从零开始玩儿。
为什么聊这个,缘起上周在深圳参加的“2024山一·盛放时刻”。作为深焦的特派记者,我在那里观看了5部新人女导演的短片作品也参加了一些相应的活动,发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信息,关于最新一批女性导演。
当然,会有人老生常谈,强调性别就是性别不平等。没错,但既然隐性的性别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堂堂正正地给予机会又何尝不可?
零零后已入局,题材也在多元
山一从2021年开始启动“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成功运作的4年中,已经帮助20位新作者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或第二部短片作品。据她们自己的统计,时长419分钟。
这相当重要。短片是大部分新导演入局产业的敲门砖,但因为短片发行方式和回收模式的单一,一般的短片制作资金只能来自作者自己。能自掏腰包地完成一部首作甚至已经算幸运,更多作者则只能止步于此。
基于制作环境的拮据现实,山一的模式不是挑选和展映已经完成的作品,而是从剧本阶段开始培育作者并共同完成成片,给予6万人民币的创作基金和其他设备支持,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成片发行到国际电影节及线上平台。
以当年给出的关键词为切入点,山一每年收到的剧本提案在600部上下。这些剧本的题材与视角也微观地呈现着社会氛围的变化。2021年“萌芽”,2022年“动物寓言”,2023年“动心之时”,今年则为“非必要时刻”。
从短片扶植计划发起人李沫筱那里,我们得到了一些具体的信息:“2021正值疫情,收到了很多剧本跟病症有关。22年最直观的当然是跟动物有关的故事,我那年可能认识了100多种动物,还有写蟑螂老鼠的。23年我有一个最直观的体会,非常多导演写的参考片例是《晒后假日》,可见每年的一些优秀女性电影会给这个群体带来很多影响,23年也有很多作者写了跟亲密关系有关的剧本。今年我的体会则是实验题材很多,也出现了大量有关AI的文本,人工智能的进程确实让电影创作者有了很多反思,无论是反AI或者拥抱AI。”
在更早的阶段,女性电影或许意味着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如今已大有不同。女性并不一定在拍女性主角或女性“的”故事,很多创作者是在用女性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这个眼光常常更具反思权利上位者的特质,更具有对下位者的同理心,换句话说,她们呈现另一个性别(一个更具话语权的性别)所不可见的世界。
简而言之,表达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个,但角度和方式决定着创作者的差异。一个女导演不一定必然更想拍摄具有细腻质感的情感故事或一个女性的心灵密语,悬疑和惊悚类型片也是剧本提案的一大类目。
山一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视为一种工作坊,每年会有3位评委帮助创作者从剧本阶段一起打磨作品直至完成并展映。今年的评委是导演刘伽茵、剪辑指导刘新竹以及导演梁鸣。剧本、粗剪、定剪阶段会有相应的线上会议提出具体的建议。
2024年入围作品《小小》的导演孙坤帮我补全了这一指导方式的具体细节:“说起来跟山一 ‘共同创作’印象深刻的事情,首先就是跟三位评委开剧本会的时候。刚得知入选山一不久,我在一趟旅行中。跟三位评委开线上剧本会时,我正好在拜访一个有700年历史的很偏远、冷清的藏传寺庙。开完会觉得特别清醒、醍醐灌顶。三位的建议事无巨细,十分真诚。这种交流一直延续到后期剪辑阶段。那次的剪辑会议我们从一个小时,讲到了一个半小时。梁鸣导演拉着时间线给我分析剪辑点。新竹老师更是把她的想法直接具体的1,2,3,4全部列了出来。刘伽茵老师说:你别皱眉头啊,这不是有解决办法嘛?你要知道这世界上多数事情没有解决办法的。”(写到这儿是不是有点软文嫌疑了,但确实没收钱。)
投递山一的剧本提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创作者,正在寻求拍摄自己第一部短片的机会。从今年开始,大量的零零后创作者已经进入业界,她们有很多还在校,以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为目标。也有一些从事编剧或摄影工作的女性创作者正在找寻机会转型做导演。
众人其实拥有多样的经历和家庭、地域背景,“女性”只是她们众多身份中的共性之一。
这些作者都将成为未来电影的血液。
成长、身体、复仇以及其他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作品说话,5部成片到底好不好?
有个巧合,山一活动期间,正值大热港片《破·地狱》上映,参加短片首映的第二天,我也去看了这部近期的重要院线片。展映作品里的《小小》竟然意外地和它形成了某种对仗和差异。
《小小》讲述在英国学习摄影的女孩回家参加父亲葬礼并在家乡小城重新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诸个性别认同时刻的故事。摄影质感非常精细,在短短的时长内呈现了成熟的调度,利用静帧完成了形式和主角身份的对映以及叙事节奏的多样化。《小小》在映后当天也得到了器材赞助商的摄影特别奖。惊喜之处在于,这不全是一个“假小子”找寻自己认同的故事,最后母亲所代表的上一辈女性的勇气极具能量。
《听月》以一位听障少女的生活为题材,以身体的“非日常”为题材的作品在山一中并不少见,往年的《口腔溃疡》《第三诊室》《飞蚊症》都有涉及身体“非日常”所带来的精神隐喻 。导演冯诗乐在灯光和声音上的表现很亮眼,最后也得到了器材赞助商的灯光特别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徐佩瑶的表演,后来发现她也是2022年度山一短片计划成品《怪物迦丽》的演员《怪物迦丽》几乎可以说是我的往年最佳,欣赏的人不断地被自己确认,这也是好作品带给人的快感之一。
《甜茶馆女孩》 是当天的最大惊喜。 以少数族裔为主角的作品山一有过 《最后的女猎人》。《甜茶馆》的舞台是藏地,演员的质感非常引人注目,带有绝佳的松弛感,当我问岗珍这些演员是专业还是业余时,她说“拉萨没有专业演员”。看着潇洒帅气的女主角骑着自行车急驶过的镜头时,我以为她是一位多元性向的主人公,但故事并非如此,导演以出其不意的剧情塑造了一位丰富而层次多样的女主角。她和家庭、伙伴、心动对象之间的关系背后也隐藏这一道拉萨社会进程的暗线。
往年的山一成片中都会看到一些儿童题材的作品,今年虽然没有直接与此有关的作品。但林诣涵导演的《无辜的肉》则讨论了生育对一位女性意味着什么,作品灵感则来源福建当地的女性传说,在动画和实拍之间跳转的画面令作品自带实验性。
5部短片究竟怎么样,每位观众的答案都不同。我和同去的发行方第一顺位都是《甜茶馆女孩》,故事、剪辑、声音以及摄影都具备极高的完成度,我们几乎同时说想立刻再看一遍。
偶然同一部接机车上的媒体老师则喜欢《无辜的肉》,认为在一个短小的作品中呈现了非常多的哲学命题和实验手法。《安全剂量》以反叙事的方式和华丽的剪辑讲述了惊悚的复仇故事,坦白说有点没看懂,可惜导演束放在国外未能来参加映后,无法直接求证了。
有趣的是,在放映结束后的酒会上,酒品设计师——也是一位女士——在看完片子后为5部短片设计了专属的鸡尾酒。我问她最喜欢哪一部,她说《小小》:“这个最接近我的现实,中国有太多三四线的小城市,还有很多老旧的性别观念完全没有被撼动,相比更多更前卫的话题,这部电影里谈论的处境我会觉得更有意义,即便这个小孩出国留学了都那么优秀了,一回到这里就会被这些禁忌打回原型。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妈妈的角色,她的做法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这位调酒师在自己设计的酒签背后,为每一部片子都选了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台词,《小小》是“规矩是活人立的,不是死人。”
她也几乎是我这次深圳之行中最为影响深刻的邂逅,她也是一位创作者不是吗,酒是她的媒介。
几乎与每一个作者聊天时,她们都会告诉我在大银幕上看过成片以后更能明白自己哪儿做得不够,会在之后的作品里改进或规避。短片的拍摄不仅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也是走向下一阶段的有效练习。
包含《小小》在内,孙坤导演正在完成自己的家乡三部曲,第三部短片则会讨论环境与个人的关系,之后她将筹备自己的长片作品,笑谈:“拍完这三部,我终于可以和自己的乡愁告别了。”
《甜茶馆女孩》的导演岗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长片,她告诉我:“我生活在拉萨,我会不断去拍摄我看到的拉萨,长片讲的就是我这种来内地上了学接受了教育的年轻人回到那里之后在如何生活的故事。”我很期待。
今年,除了短片扶植计划的成果展示,山一也邀请导演韩帅、陆小雅,出版人肖海鸥,媒体人张之琪,跨界创作者田原、春晓、麦子,演员黄璐,作家蒯乐昊,制片人郑菁等创作者参加了多场论坛。
在结束了所有活动后,山一又公布了自己的长片扶植计划,每年会选出3个项目提供100万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对更多走过短片阶段,走入更有挑战性的创作阶段的女性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利好信息。
最后,赶去机场准备飞回北京的路上,我在想一句朋友略带讽刺的话:“你说女性电影是不是已经变成一种类型片了。”
或许这是又一个被审视和质疑的时刻,但转念一想,话语的质感可以由我们自己书写,先拍出来再说!
- FIN -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