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探索长三角古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路

安昌古镇探索长三角古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路
2023年12月31日 14:12 华东旅游媒体联盟

一、古镇背景

绍兴安昌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杭州一小时都市圈内。杭州中环经过安昌,与杭州萧山区瓜沥新城相邻,距离杭州湾环线高速出口仅1公里,距绍兴北高铁站10分钟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5分钟车程。

作为绍兴柯桥北大门,接轨沪杭都市圈的排头兵、桥头堡,安昌北接杭州萧山,南靠柯桥城区,东邻杭甬高速公路,与沪杭都市圈紧密相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突出。

安昌古镇是国家4A级景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师爷文化之乡、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浙江省智慧景区、浙江省5A级景区镇、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示范镇。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

古镇目前拥有区(县)级文保单位1处,区(县)级文保点7处,历史建筑2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

二、安昌古镇以保护为前提,对景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

在立面整治上,开展东街沿河立面及景观改造提升,沿河立面改造处区部分牌匾、竹帘和石凳石臼石槽放置和零星补修;对镇中路、环镇南路、柯北大道、大禹路、安华北路等主要街道进行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管线入地等,深化整治力度,进一步协调古镇风貌。

在夜景亮化上,投资1200万元实施“一河两岸”夜景亮化扮靓古镇,通过对老街房屋屋檐灯光改造,凸显出白墙黑瓦的朴素韵味,流光溢彩的五彩射灯营造出浓浓年味,流水纹路的映射凸显古镇灵秀水乡的韵味。

在污水处理上,2021年投资2100万元,进行古镇北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针对住宅密集,老台门多,街巷多且窄等短板,采用先进的真空负压技术,设置真空泵站500m³/d一套、一体化真空收集箱88个,实现每家每户应接尽接。

目前投资2500万元的古镇南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中,助力安昌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

在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上,投入400余万元,完成古镇入口“三桥工程”(即安昌桥、阳明桥和水阁桥)修建工作;同时紧抓闲置农房再激活的契机,推进建筑活化利用,将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米厂改造成天官第酱米文创园,包括米厂、酱醉工坊、城市书房、民宿等空间,功能涵盖观光、住宿、餐饮、研学等;携手律派巨匠平台、光年文化等民营资本,将娄家台门建筑进行改造,融入律师律法的文化元素,将其演化为一座蕴涵当地特色的历史人文型民宿,即律行慈舍。

同步实施宣卷馆、石雕馆、民俗风情馆、合筑文宿、红尘再等闲置农房再利用项目,通过转型升级再盘活,既解决土地要素制约,又推进古镇有机更新,丰富业态,传承文化。

在数字化转型上,近年来安昌古镇着力推进景区数字化转型,完成智慧旅游和智慧安防两项工程,涵盖无线覆盖、监控覆盖、广播覆盖、二维码自助导览系统、软件平台开发等,同时集成热成像吸烟告警系统、数字音响扩建系统、古镇全景AI鹰眼指挥系统、景区车辆引导系统、古镇广场大屏五项延伸系统。

在文旅业态上,不断优化业态和管理模式,推出诸如腊月风情节、安昌有戏、汉服巡演、祭月仪式、非遗嘉年华等精彩活动,引入星巴克、城市书房等咖啡吧、书吧,打造优质民宿,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安昌游购娱。

挂牌成立各类文化、影视创作基地,安昌文化登上中央电视台《大运河之歌》、开展省级“百县千碗,共富浙江”项目等;推进多方合作,如开通绍兴首档普法类访谈节目《师爷.》、举办华语辩论世界杯赛等,邀请胡锡进、单霁翔、储殷等知名人士参加论坛,成功搭建了一个青少年群体沟通交流的高规格舞台。

三、主要成效。

借助小城镇综合整治、五星3A创建、美丽城镇创建等契机,对古镇基建、立面、生活污水等基础设施方面都做了适当的改造,设置了洗衣房等来引导居民日常生活。

持续打响古镇文旅品牌。每年成功举办腊月风情节、柯桥区非遗嘉年华等节会活动,年接待流量最高超过338万人次。

安昌古镇获得了多方面的认可,取得诸多荣誉,如入选国家级4A旅游景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是全市首个上榜的“古城古镇名村类荣誉;入选首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全省第一批旅游驿站(试点)名单、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成功获评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第二批绍兴市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柯桥区十佳精品疗休养线路;华语辩论世界杯赛事永久举办地落户安昌。

四、创新经验。

1 )整体保护示范方面经验

首先是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古镇2.0模式,留住古镇烟火气。安昌古镇的特点是生活气息,安昌的特色是越地传统风貌和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

从1999年至今,安昌古镇坚定不移的遵循“文化保护为主、商业开发为辅”这一原则,以保持古镇原真性、留住纯粹烟火气为目的,在文化传承的历史逻辑中谋求古镇新发展,而不是模板复刻、削足适履,重蹈商业化过于恣肆、文化味渐趋凋零的覆辙。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昌古镇现由政府主导、撬动市场的1.0阶段已转换到现在的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2.0阶段,适应了时代要求。如今安昌作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原居民生活其中,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江南水乡传统风貌,市井烟火味道浓郁的江南古镇,其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其次是在不破坏古镇文脉和历史格局的前提下,以“绣花针”手法为千年古镇织“新装”。

安昌古镇在对古建、长街和古桥进行“微改造、精提升”的过程中,以“绣花针”功夫,坚持“小切口、大场景”“小更新、大变样”“小创意、大修复”。以“微”入手,凝聚绍兴传统台门建筑工艺,对47座台门、17座古桥以及街巷空间进行日常维护修缮,大量运用旧砖瓦和旧石板等材料,增设竹帘、石凳、石臼石槽等。

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服务中心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原则,专门列支经费用于古镇景点和基础设施的修缮和维护,由一支古镇自建的专业队伍对旧房进行统一修缮,并明确修复的材料和工艺要求,最大程度保持古镇古朴风貌。

在去年开展的古镇生活污水改造工程时,对每一块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青石板都做了序号标注,小心开挖,等污水管网铺设完工后一块块恢复原样。

2 )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经验。

一是在喧嚣中开辟静谧之地,城市书房赋能古镇空间,让古镇居民多了一些幸福感。

安昌自古商贸兴盛、教育普及、文风炽盛,古镇居民对于阅读服务的热望与城区居民是一样的,借助柯桥区打造“15分钟公共图书阅读圈”的契机,安昌古镇着力打造酱醉文创园城市书房,通过对原安昌米厂地块内一处建筑物进行改造,植入阅读服务、文创售卖、社群交流等功能,旧建筑新功能,在古镇喧嚣之地开辟一处静谧之地,满足古镇居民的阅读需求。最是书香能致远,古镇城市书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单元,也是古镇建设的一个缩影,城市书房的建设为读者提供了舒适、便捷、智能的阅读空间,让周边居民和往来游客,在袅袅升腾的书香之气中,来一次传统文化之旅。

二是既是百宝箱,又是爱心宝,创新“背包勤务”让古镇居民多了一些安全感。

安昌古镇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或年久老宅,房屋密度高,且居住群体中老年和外来租户较多,消防隐患难以根除,同时消防车又难以通过狭窄街巷进入古镇内部。在加强基础消防设施布设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前置执勤”“背包勤务”模式,把消防员的职责同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不仅掌握了社情民意,巩固了消防安全基础,更重要的是延伸了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和服务触角,随时随地为群众帮“小忙”、办“小事”、解“小忧”,努力实现勤务围着民意“转”,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古镇居民多了一些安全感。

3)活化利用方面经验。

一是坚持传承为要,传承水乡古镇独有文化。立足传统,办节会扬文化。安昌古镇利用传统的腊月风情节、水乡婚礼、水上拔河、七夕相会等年度月度节会活动,结合本地特色举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在时间上固定、形式上创新、周期上常态。自第十九届腊月风情节起,安昌古镇景区将风情节的时间拉长至一个月,纵向扩展了节日活动编排的疏密,并通过每周不同主题的方式,体验和展示并举,将本地节庆文化推广出去,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到古镇感受传统文化,记住传统习俗,传承传统技艺,保持景区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游客忠诚度,也进一步增强游客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宿感。主推非遗,设基地传文化。安昌古镇拥有“绍兴宣卷”、“绍兴福”、“绍兴师爷故事”“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三六九伤科”、“安昌腊肠制作技艺”、“绍兴剪纸”、“水乡社戏”、“端午习俗”、“安昌腊月风情节”等1个国家级、4个省级和10个市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文化是越地先民的宝贵遗产,是本地人精神上无价的财富。通过在绍兴师爷博物馆、绍兴酱园、安昌镇中心小学、安昌镇人民医院等开设传承基地,联合柯桥区非遗中心、柯桥区文广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不定期活动,让绍兴水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二是当代艺术激活千年古镇,烟火气里更添艺术气。安昌古镇延续历史文脉,以文化创意催生文化业态,又借力文化业态厚植景观内涵,高位推动古镇蝶变,形成了“不夜安昌”、“时尚安昌”、“人文安昌”、“年味安昌”四大文化品牌。

在去年的第二十四届腊月风情节基础上创新推出安昌新IP——安昌国际光影艺术季,采用当代艺术破局古镇新发展,让创意艺术热点和新旧美学相融合的方式,为安昌古镇打造出独特新IP,新老IP相辅相成,互为映照,让古镇既有最地道的人间烟火,也有最理想的未来之梦,进一步丰富安昌古镇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

4 )技术方法创新方面经验。

一是“真空微创手术”解古镇难题。

在2020年实施的古镇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考虑到古镇建筑密集、道路狭窄且多数为青石板铺面,施工设备进入与路面开挖存在诸多限制,为兼顾古镇保护与污水治理,创新采用中国中车真空排水系统技术工艺,生活污水收集至密闭真空箱内,通过内

外正负压比将污水吸入真空管网输送到真空泵站,再抽送至市政管网中。这一项技术具有铺设灵活、埋深浅无需大型设备、施工便利、不易堵塞等优势。同时结合现有的古镇智慧旅游系统开发全域真空智慧管理系统,全面监测真空排污设备运行状态,真空阀开启状态、次数,各收集箱排水量、总排水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同时显示整套真空排水系统的工艺,大数据显示等展示功能。实现零直排建设展示。

二是以“智”增“祉”,智慧旅游为古镇“添新”。

2018年至今,安昌古镇结合省5A级景区镇创建机遇,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智慧古镇建设。以智慧旅游和智慧安防为抓手,着力推进景区数字化转型,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3D建模等数字化手段,为“古镇添新”。古镇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线下的实体业务场景,建成涵盖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综合集成等多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更舒适、智慧、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将票务系统、污水循环系统、安防系统、流量管理系统、警务系统五大系统进行集成,可实时对280余个摄像头、900余个烟感报警器、3处真空污水处理泵站和2个安防点位进行实时管理,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5 )公众参与和管理方面经验。

一是“代表茶座”议事更显古镇烟火气。“代表茶座”是安昌街道代表联络站独有的公众参与模式,利用“茶座”这一有效载体,为群众交心谈心、提出建议、化解矛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实践,不断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茶为媒,化忧解难,拉近和选民的距离,更能听到群众心声,让接待更轻松自由。同时,“代表茶座”不光面向前来反映问题的选民,每天打开门欢迎过往游客,游客可以进来“坐一坐”,与代表交流,这种更加开放的模式也使代表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让“代表茶座”迸发新活力。通过“代表茶座”,修路筑桥、路灯维修等诸多百姓关切事得以解决。自联络站建成以来,开展代表代表街道活动22次,接待群众98人次,收集建议意见105条,办结建议意见97条,解决率达92%。

二是制定《安昌街道古镇保护公约》,以基层自治护航文化之脉。游客来古镇旅游观光,不仅看到的是物,也接触古镇居民,居民的一举一动,旅游者无不看在眼里,不文明现象、对历史文化都会给古镇精神风貌带来负面影响。为此街道人大代表团走访数月,道出古镇痛点,在与居民充分沟通后,制定了《安昌街道古镇保护公约》,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市场秩序”等四十六条公约内容,并于2022年11月签订发布。《公约》传承了古镇旧时的乡约文化,接地气达民意通民情,又与时俱进。公约的制定实现古镇居民思想上的集体认同,意识上的集体自信,行动上的集体自觉。建立“古镇大妈”巾帼志愿服务团队,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治理能力。

五、总结。

安昌古镇的蜕变成功,在于兼顾保护与开发,走出了一条古镇的“青春”之路。一方面坚持保护为本,留住水乡古镇烟火味。遵循“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持古镇原真风貌,将各种节庆活动与古镇相结合;另一方面,安昌将传统的“卖风景”变为“卖生活”,卖原汁原味的旧时光、老故事,但从不仅限于淳朴的店面、粗犷的土特产包装,而是通过文化创意俘获年轻消费,集聚产业共同创优,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体验需求,将古镇的厚重文化轻松表达,实现时尚与活力的新韵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