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换“引擎”

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换“引擎”
2024年06月06日 21:32 用户5589335102

区域竞争,风起云涌。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大动作频频。

长三角,十四城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个涉及人口1.1亿,GDP总量达18.28万亿元的“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大湾区,随着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四线贯通、横跨五城的“轨道上的大湾区”,再加速。

把目光转移到西部,重庆与新疆携手,宣布要合力服务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同样在西部,作为内陆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四川,也开始摊牌了——到2027年,经济总量再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也即三年后,四川GDP超过8万亿,大致相当于2023年底浙江的经济总量。

众所周知,作为唯一在国家批复中被钦定的大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四川在当前格局下被寄予厚望。

这一目标的确立,意味深长

01

日前,四川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公布,信息量很大

它确立了到2027年,GDP超过8万亿的目标,同时也描绘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西部君认为可以是:

升级动力系统,更换新引擎

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科技创新

决定提出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具体包括六大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

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航空航天重大科技专项;先进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制造重大科技专项;清洁能源重大科技专项;先进材料重大科技专项。

比如,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突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通信导航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打造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拳头产品;

生物制造领域,则加强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等前沿生物技术研究,突破生物检测与治疗、核医学、脑机接口、生物育种、生物智能发酵、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

据悉,光今年,四川“揭榜挂帅”的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就在30个左右。

作为内陆省份,四川开展科技攻关的底气何在?

这组数据可以参考:

四川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实际上,作为战略腹地,四川在科技创新上,一直承载着重大使命。

其一,去年,四川就被高层委以重任:

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其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纲要赋予成渝地区的定位之一,就是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节点,要想提高发展质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科技创新上必须要有所建树。

这一点,对处于“后发”状态的内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道理不难理解:越是在技术和产业变革期,“后发”地区越有更多赶超的可能性。

这已经被过往的发展实践所证明,并且现在也仍在进行之中。

比如,过去十多年,一批内陆重镇的崛起——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都直接与高铁普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兴盛直接相关。

眼下,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国内汽车产业面临洗牌,一批新的“汽车城”的诞生,如西安、长沙、常州、合肥等,也是直接受益于技术、产业的变革。

四川要承担起新的使命,真正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实现大跃升,眼下就是不容错过的窗口。

02

技术突破之外,则是产业革新

四川虽然是西部省份,但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产业基础在整个内陆地区算是首屈一指,当务之急则是要加快转型升级。

决定提出,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几个亮点值得注意。

一,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推动重大项目提能增效,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万亿级产业,争创航空航天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抓好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参考的是,四川上一个提出的产业方面的“一号工程”,是2000年左右的电子信息。后来的成效,大家都应该看到了。

一个指标很有说服力,成都入围的三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有两个都与此相关: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可以想象,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够接替电子信息,成为四川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四川产业的升级换代就可以说是跨出了一大步。

目前,四川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有2家国家级算力平台,有1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有27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这个“一号工程”的前景,值得期待。

03

科技、产业的升级之外,四川的动力系统要实现再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上,四川“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短板。这也是外界观察四川时,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点。

决定对此有直接回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

前者,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强成都极核支撑

这几年,“强省会”战略和“副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可谓并驾齐驱。对拥有典型“强省会”的四川而言,“副中心”建设任务似乎相对更重。

但要厘清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支持做大“副中心”,从来不意味着要削弱“强省会”——四川一再重申要做强成都极核支撑,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也是对于现状和区域发展规律的顺应。

道理很简单,“强省会”作为人口、产业、资源、政策等综合高地,其对全省的支撑作用,具有客观上的难以替代的优势,如果刻意“弱化”它,其实就等于自缚手脚。

事实上,这几年四川的发展现实也证明了,在持续做强成都极核支撑的同时,“副中心”也在变得更强

2018年,四川首次提出“副中心”建设,和很多省份直接指定副中心不同,四川采取的是七城竞争的模式,也即靠实际发展成绩来决高下。

最终,经过数年的较量,四川逐渐确立了三大副中心: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

可以看下它们的GDP占比变化。

2019年,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占四川GDP比重分别为6.1%,10.0%,9.5%,合计25.6%;成都占比为36.5%。

2023年,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占四川GDP比重分别为6.7%,10.9%,9.0%,合计26.6%;成都为36.7%。

可以看出,三大“副中心”整体占比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分别来看,绵阳、宜宾-泸州占比都提升了,南充-达州则有所下降。

成都,从2019年的36.5%,略微升至36.7%。这种幅度,既体现了必要的支撑左右,又算得上把握了合理的度。

当然,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不止是成都的任务。

成都都市圈被确立为是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

绵阳要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

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则要谋划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承载地。

可以预期,未来几年,经济副中心城市,将收获明显的政策倾斜。

此外,支持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增强省级新区产业和人口集聚承载能力,深化集成授权改革试点。

04

接下来是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动川中丘陵地区四市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这四市分别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

众所周知,成渝中部地区的洼地,不仅是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短板,也是成渝双圈建设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另一个短板——川东北经济区,决定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持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川东北包括达州、广安、南充、巴中、广元。其中,南充-达州组成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在2019-2023年的几年里,在全省GDP占比不升反降,本身也说明该片区域补短板的迫切性。

还有一座城市被专门点名——支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高水平建设川渝高竹新区。

广安可以说是目前四川最特殊的城市。因为它纳入了重庆都市圈,也意味着可以享受到川渝双边红利,这对于补短板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比较优势。

对于四川这样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来说,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更多的发展动力引擎,之于全省发展水平和综合能级的整体跃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步必须跨过。

05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谋求推进高质量发展突破,是四川的一种自我加压,也是使命使然。

要知道,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同一句话: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由此可见,努力打造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四川,本身就是要成为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承接地。据此,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也是要更好抓住其中的机遇。

同时,这也意味着四川在大国版图上的角色的一种强化和丰富

说到四川,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资源保障上的安全底座作用——负责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这是由四川的资源优势所决定的:

四川是全国水电第一大省,西电东送,全国每100度水电有30度产自四川

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西气东输,全国每100立方米天然气有24立方米产自四川

现在,作为战略腹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四川同样必须担当大任——“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西部君之前多次说过,越是在复杂情势之下,四川作为“大后方”重要性就越突显。具体到当前,就是安全与发展,都要挺起来。

新的时机开启,四川,必须牢牢抓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