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批复!国家中心城市,不香了?

最新批复!国家中心城市,不香了?
2024年10月25日 23:18 用户5589335102

文丨西部君

最近,随着新一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陆续批复,围绕不同城市的定位变化、区别,引发了诸多讨论。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争议。

过去几年,坊间,乃至官方层面,一直都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说法。还有多座城市都公开表示,要争夺第十座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从目前批复的十座城市的总规看,“国家中心城市”的出镜率,和这几年大家所习惯的说法,明显存在差异。

比如,之前作为“九大国中”之一的成都,被确定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类似的,明确向国家中心城市发起冲刺的南京、杭州等,则被定位是“东部中心城市”。

一时间,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似乎就不香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

01

讨论这个话题,首先要厘清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既然是对比城市定位的变化,那就要找准参照系。

比如,这次的城市总规是由国务院批复,那么最合适的参照对象,自然应该就是上一轮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规。

如果只是拿一些城市平时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追求的定位来对比,难免得出不够客观的结论。

下面就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上一轮在批复的总规中,所获得的定位。

可以很明显看出,真正称得上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仅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其中,北京、上海各类“中心”的前缀,几乎全是国际化的,那自然可以默认为是“国家中心城市”。

可以理解是被直接点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则仅有广州、重庆。前者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后者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据此可以说,在国务院的口径中,可以称得上是“国中”的城市,在之前其实仅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再来看,最新的批复。

北京、上海,依然可以被默认为是“国中”(实际批复中依然没有出现“国家中心城市”,或类似的表述)

其余的,则有三座城市——广州、重庆,以及天津。对应的表述都统一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其中,天津算是最大赢家,在上一轮的定位仅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在正式被明确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对照上一轮的批复,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由之前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变为了四大直辖市和广州。

也即,除广州外,“国中”都是直辖市。这更加确认了一个“国中”的规律,即城市的行政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02

那么,上述五座城市之外的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些“国家中心城市”,难道就真的降级了吗?

目前,武汉、郑州、西安的批复还没公布。从成都来看,此次批复给出的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与上一轮批复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个角度说,成都显然并不存在什么降级的说法。

并且,参考成都及杭州、南京的最新定位表述,武汉、郑州、西安,或大概率也只会拿到中、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即同样是区域性的,而非国家层面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惑,那到底怎样恰当理解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在过去几年被说了很久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首先,如前所述,上一轮国务院批复的定位中,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都不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要知道,所谓“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本就只是源自住建部、发改委等部委层面的表述,而一直未在国务院层面得到认定。

并且,这里面还有细节上的明显区别。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是2010年2月,在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被确认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这与此轮国务院批复的总规,算是形成了呼应。

其余的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则是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由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发函,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也就是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一直都处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之中,获得的只是“建设资格”。

那么,成都此次在国务院的批复中被再度明确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不是意味着取消了建设资格?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成都的总规中,依然有这样的表述: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所以,从这轮总规批复的情况看,其实很难说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什么新的信号,更难得出一个“九大国中”说法彻底过时的结论。

如果真要说什么信号的话,天津在国务院的批复中首次被明确为“我国重要的家中心城市”,反倒说明国中建设的力度是在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

03

当然,“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外,是否还会有新增,或者说未来的国务院批复中,会否会出现更多的“我国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来看确实存在疑问

一方面,如很多人所说,国家中心城市,仅从常识就可以判断,如果过多,也就无所谓真正的“中心”了。

另一面,确立“国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上的辐射带动作用。但近年来,随着都市圈概念的流行,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层面已批复14个都市圈的情况下,“国中”继续扩容的必要性,也明显弱化。

其实,一座城市的功能和定位,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很多时候也未必是自身能掌控。特别在各方面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今天。

比如,这次沈阳虽然没能如愿拿到“国中”,但最新的定位较之于上一轮的批复情况,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大家可以细品:

2017年: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4年: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这背后显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同样,成都定位的微妙变化,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关于发展腹地的话题。

2015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24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成都的定位和功能虽然更加聚焦于西部区域,但却更加全面了。同时,批复中,还有一句表述值得注意: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说到底,定位和功能,只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因素,一座城市要持续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都缺一不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