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的《延禧攻略》其实什么也没有改

“反套路”的《延禧攻略》其实什么也没有改
2018年08月08日 22:30 用户5593320020

每年暑假都是影视作品必争黄金档期。电影如此,电视剧也一样。

今年的暑假档在7月下旬进入白热化,《扶摇》《芸汐传》《天乩之白蛇传说》《延禧攻略》《甜蜜暴击》等诸多电视剧作品纷纷抢占收视率。虽然这些作品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但在质量上似乎却很难在观众心中达标。

于是,观众们在吐槽剧情、相继弃剧的同时,这种不满的情绪也体现在了豆瓣评分上:《扶摇》豆瓣评分4.8分,《芸汐传》6.5分,《天乩之白蛇传说》5.7分,《延禧攻略》6.9分,《甜蜜暴击》2.8分。在同期电视剧作品中,似乎只有《延禧攻略》有望实现突围。

实际上,《延禧攻略》上线3天就突破了2亿播放量;已播数量不到三分之一,百度指数已经超过了《扶摇》的历史峰值;每逢更新也免不了登上微博热搜。种种迹象表明,《延禧攻略》正在渗透进越来越多观众的社交圈子,这种渗透程度也正在反哺收视率和播放量。

所以和女主一样逐步在暑假档中逆袭的《延禧攻略》,总是免不了要被人拿出来分析其爆火的路径,试图从中摸索出其中的规律。

铁打的辫子戏,流水的清宫剧

你一定想问,为什么大家都在一窝蜂扎堆拍清朝戏,而不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呢?科学的解释有两个:一个就是清朝距离咱们太近,近到很多清朝时候的事情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痕迹。

比如沙琪玛(又叫萨其马)作为传统满族甜点,在清朝时期流行起来,到今天依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美食;比如坎肩这种服装样式,实际上就有一半满族服饰血统,清朝时期的马褂,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老北京在穿;今天的部分城市的名字,比如哈尔冰、佳木斯、齐齐哈尔等等也是满语。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清宫剧的编剧们不必向其他编剧一样需要向观众铺垫很多东西,或者是提前科普。同时对于观众来说,也不存在观看的门槛或障碍,清宫剧自然而然也就积累了大量的观众。至于为什么不是“流水的民国剧”,或许和民国本身的不太平和敏感程度有关。

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发生时间近,所以清朝相比其他朝代的史料记载、保存也最为完整。

比如清朝历代皇帝们收到的所有奏折几乎都还保存完整;比如康熙给江南织造批复的奏折上的小花(据说是某种暗号);比如乾隆喜欢盖章的小怪癖;比如清朝女子“一耳三钳”的风俗习惯等诸多事情都有史可据。

这些详尽的史料,不仅让清朝所有历史人物的性格变得饱满,也让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变得清晰且有迹可循。正因如此,清朝的这些史料非常适合用来做写作素材。

比如当年琼瑶的第一部《还珠格格》就有史可考——根据公主坟地铁站编写。公主坟这一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当初北京修建地铁1号线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发掘了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庄敬和硕公主、四女儿庄静固伦公主的坟墓。

所以,大量的史料记载给文字工作者们提供了创作思路,以清朝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开始涌入了市场。这些作品在观众需要多元的娱乐元素调剂的时代,在导演的镜头下摇身一变成长为一个个重量级的IP。

《延禧攻略》其实什么也没改

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影视制作方是一个巴掌,观众则是另一个巴掌。观众对于剧情相似的影视作品的容忍,是市场难有创新的最根本原因。

这就说明制作方忽略了一点——对于观众来说,娱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播放量和收视率却是衡量作品质量的基本标准。所以,即便《延禧攻略》能够从数据上在同期作品中艳压群芳,但实际上依旧没有完全跳出清宫剧固有的模式,即相同的故事的内核。

比如即便是主角、配角们已经贵为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他们斗争的方式依旧停留在打小报告、偷东西等“小坏”或者“蔫坏”的层面上。

当然也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不可以涉及生活行为,比如1987年横扫了奥斯卡奖的那部《末代皇帝》,溥仪也经常在故宫狂喷、上房揭瓦、打骂太监,像极了你遇到的所有熊孩子——但镜头语言也告诉大家,这是畸形的童年成长环境、压抑的皇权社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充满了乱世的无奈。

倘若想改,《延禧攻略》也可以做同样的处理,比如贵妃娘娘只会偷东西,像极了不成熟的爱,也是封建包办婚姻带来不幸的必然结果。

而在美国大片中,同样也有这样一群超越凡人的存在——漫威英雄。在漫威宇宙里,钢铁侠会好吃懒做,雷神会炫耀自己的女朋友,灭霸这个大反派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同样是超乎常人的存在,漫威塑造的人物看起来就没那么违和,甚至谈起恋爱来情商有点低的雷神还很可爱。

这其实关乎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从剧中的人物出发去表达,还是根据表达去塑造一个剧中的人物。同样都是“打怪升级型”的爽片,漫威宇宙像是一个“我想到了一个好故事”,清宫宇宙似乎更像是“我想到了另一种讲这个故事的办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清宫剧实际上并不叫创新,《延禧攻略》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改。同样地,在很多国产影视作品中,主角们似乎只是被场景化改造了一遍:

大多数主角们都是在不同场景里谈着一样的恋爱,在不同场景里同样地凭借着主角光环完成了逆袭。所以向老师、向上司打小报告这种行为,在宫廷剧中变成了宫女、太监向嬷嬷、大太监打小报告。

而在这种具象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剧情本身并不会有什么亮点,所以主角自身所带的流量,成了一部作品收视率和播放量的最终保障。

于是,流量又成了演员们片酬水涨船高的筹码。

总结

市场的反馈养活了影视行业,影视行业又反哺市场,这种行业闭环有的时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好事。这种生态能够在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出错。具体到影视行业来说,也就意味着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收视率或票房。

但是观众的口味是多变的,综艺节目的不断创新就是最好的证明,从《奔跑吧兄弟》到《亲爱的客栈》的改变,从《开心辞典》到《朗读者》的迭代,多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已经实践了这一真理。

所以对于影视制作来说,套用有限的历史去满足观众无限的娱乐时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这套说辞只能勉强维系现阶段的收视率,不断创新、尝试多种题材与剧情才有可能把好观众喜好这根脉。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拍雷剧或是其他让观众难以接受的东西。毕竟,如果雷剧代表了人气,那反而是一种褒义,比如当初的《太子妃升职记》。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指数官网、媒体报道、《末代皇帝》,为非商业用途。如因版权等问题有疑问,请于文章发布30日内联系创业公司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