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内斗”+业绩亏损,呷哺呷哺怎么了?

高层“内斗”+业绩亏损,呷哺呷哺怎么了?
2021年07月31日 18:41 九州瞭望2022

近期,呷哺呷哺风波不断:先是公司发布消息称,集团行政总裁赵怡因表现未达到董事会预期被罢免,接着赵怡两次发长文回怼,怒斥呷哺呷哺未充分披露罢免实情,并提起劳动总裁试图保留其副总裁职务,上演了一场“内斗大剧”。大白财经观察注意到,7月30日,呷哺呷哺发布业绩预警称,2021年上半年预亏4000至6000万元。

“内斗大剧”愈演愈烈

2021年5月20日,上市公司呷哺呷哺在港交所发布《更换行政总裁》公告,称由于集团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到董事会预期,故罢免了赵怡集团行政总裁一职,呷哺呷哺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贺光启获委任为呷哺呷哺行政总裁。受此消息影响,5月21日,呷哺呷哺股价暴跌近15%,市值蒸发超19亿港元。

6月14日,呷哺呷哺在港交所发布《罢免董事》公告,称董事会认为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继续让赵怡参与管理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因此建议罢免赵怡董事一职。

对此,6月27日晚赵怡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声明,对此前呷哺呷哺通过两次公告的方式,分别解除自己CEO及公司董事职位表示不理解,并提议改组集团公司中关键子公司的董事会组成和总经理任命。

在长达3000多字的声明中,赵怡她回顾了自己2012年加入呷哺呷哺担任财务副总裁、推动公司上市、受邀担任公司行政总裁以及遭“突袭”解职的经过,并介绍了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公司发展战略及应对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称“所谓发展不达预期的判断不知从何而来”。

对于赵怡的声明,7月26日早间,呷哺呷哺发布补充公告,说明了赵怡与董事会的主要分歧,称罢免赵怡是因为“集团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致公司董事会预期”,以及“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如果继续允许其参与公司管理,将“不符合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所以才建议罢免赵女士的执董职务。

补充公告还透露,赵怡在北京提起仲裁,申请裁定其与北京呷哺作为副总裁的劳动合同依然有效。此前,赵怡遭到解职罢免集团行政总裁职务及公司执行董事职务。呷哺公司已聘请律师处理仲裁事宜,并且董事会不认同赵怡的指控。呷哺呷哺认为有关指控毫无理由及缺乏理据且不会影响罢免建议。

同日,赵怡发布“致投资者公开信”,称呷哺呷哺上市公司至今仍未充分披露罢免实情,她有责任将有关情况和请求告知投资者。并要求上市公司未向投资者充分真实披露之前,推迟特别股东大会,请求香港联交所调查有关情况。赵怡还称,呷哺上市公司对其主要业务运营实体北京呷哺公司监管不足,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和风险,需要予以完善。

7月28日,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已通过罢免赵怡董事一职的决议,赞成票达到百分之百。

这一消息是否意味着“内斗大剧”的落幕?赵怡事件是否有最新进展?7月30日,大白财经观察以股民身份拨打了呷哺呷哺官网显示的投资者关系电话。一名工作人员称,公司目前处于静默期,按照要求,一个月内都不得跟投资者说公司业务的情况,哪怕是数字也不能说,因此透露任何事情都是违规的。

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管理层变动是上市公司很常见的事件,并不是只有呷哺呷哺一家,别家公司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效果如何要看换了管理层以后的表现,如果业绩更好,那么更换管理层就是正确的事情。

上半年预亏4000-6000万

大白财经观察了解到,就在呷哺呷哺罢免赵怡董事一职的第二天,呷哺呷哺发布了盈利预警,称集团预期2021年上半年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收入增长约5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在4千万元(人民币)至6千万元(人民币)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8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呷哺呷哺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未能实现公司盈利。而造成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呷哺呷哺品牌经营不善,公司预计全年将会关闭呷哺呷哺品牌亏损门店约200家。

这一消息让外界联想到,此前呷哺呷哺因业绩表现未达到董事会预期而罢免赵怡行政总裁一事。但网友们似乎对该公司的内斗事件并不感兴趣,而是纷纷吐槽呷哺呷哺性价比问题。

有网友表示:“如果人均预算150+,我为什么还要吃呷哺呢?”

“我以前超爱去吃呷哺呷哺,装修和价格都很亲民,一个人50多就能吃得很不错,每次去都爆满。后来突然就开始装修,装修完那风格老气死了,一看风格就知道铁定涨价,后来和家人去了一次,果然涨价了而且菜品还变少了,装修风格一点也都不呷哺,就再也没去过,不是我心里的呷哺了。”

“我家附近的呷哺装修过之后,涨价了,风格很老气,服务也不咋地。价格跟海底捞差不多的情况下,海底捞有人帮我看孩子还送小玩具,我高高兴兴吃一顿,不香吗?”

“亲民价起家,转型高价,市场不买账。”

“定位改变了?性价比越来越低了,旁边情侣就点一个锅俩人吃了。蔬菜盘底下都是白菜,我是兔子吗?”

呷哺呷哺为何会沦落至此?曾服务于多家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的李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20年以来,呷哺不仅扩张明显放缓,在其传统的“主场”华北区域的经营也出现了下滑,“主要是最近两年呷哺的店面和价位普遍做了升级,初衷是想提升品牌形象,但实际过程中反而丢失了原有的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特色和优势,变得高不成低不就,也就被相当一部分老顾客所抛弃。”

“2015~2016年两年间,呷哺的实际人均消费提升到约50元。涨价不是不可以接受,但从产业规律的角度,必须给客户提供价格较低的菜品可选择,就像麦当劳,既有几十块一份的新品不断推出,也保留了十几元一份的麦香鸡汉堡套餐。消费者的想法很简单,对呷哺的品牌依赖并没有那么高,如果仅仅涨价,服务没跟上,那顾客完全可以选择商圈内诸多其他的餐饮品牌。”李先生说。

曾陷入“老鼠门”风波

大白财经观察梳理发现,近年来,呷哺呷哺除了价格策略备受争议外,还曾因”老鼠门”事件引发较大舆论热议。

2018年9月,山东潍坊一位姓马的先生称,当晚带家人去当地的一间呷哺呷哺火锅店吃饭时,从火锅的锅底汤里捞出了一只老鼠。马先生担心怀孕三个月的老婆感染疾病对胎儿不利,遂联系该店工作人员协商。

该店工作人员表示愿意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赔偿。马先生不同意,要求去医院做过检查后再做协商。据报道,马先生称,这家呷哺呷哺连锁店工作人员当时还称“担心孩子的话,给你两万把孩子打了”。

针对此事,9月8日晚间,呷哺呷哺在官方微博中发表声明称,通过全面检视各个环节和餐厅监控视频,初步排除因菜品出餐操作不规范或餐厅环境污染造成老鼠进入的可能,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随后,该则声明又被删除。

该店家工作人员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未证实此次事件由呷哺呷哺方面原因造成,正在接受食药监部门调查,若有不实指控,将保留司法追究权。”

随后潍坊市奎文区市场监管局对此作出回应: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店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证明齐全并按规定公示,有委托消杀合同,每月消杀施工记录正常,餐厅操作间区域和仓库区域根据规定设有粘鼠板。现场未发现鼠迹。

监管部门称,不过这家呷哺呷哺门店确实存在其他问题,比如加工区地面有积水,部分蔬菜供货商资质索证不全。调取监控视频显示,投诉人曾以就餐过程中发现火锅里有老鼠而与店方交涉。对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呷哺呷哺官网显示,呷哺呷哺源自台湾,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时尚小火锅品牌”。1998年创立于北京,由北至南覆盖中国19个省份、118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开设直营餐厅超千家,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是中国十大火锅品牌及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一,并于香港隆重上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