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短剧并非“赚快钱”的赛道

【e公司观察】短剧并非“赚快钱”的赛道
2024年03月28日 18:18 证券时报e公司

短剧的造富故事不断冲击着大众眼球。诸如“一部短剧一天充值2000万”,“夫妇做短剧月入数亿元”,“国产短剧海外疯狂变现”之类的词条,频繁见诸媒体。

去年以来,有不少上市公司宣布入局短剧。其中既有影视内容公司,也有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甚至传统制造业企业。短剧赛道火热是事实。

短剧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么多“玩家”,首先是因为其开发制作门槛相对较低。传统影视内容开发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讲究“短平快”的短剧刚好与之相反。

其次,短剧作为较新的细分内容领域,迅速跑通了商业模式。“用户充值+商业广告”,短剧的变现高效而快捷。许多短剧新“玩家”,正是冲着快速变现这一点来的。但“赚快钱”,或许正是市场对短剧的一大认知误区。

内容产品的收益与市场反响紧密相关,电影、电视剧莫不如此,只有极少数爆款才能获得超额收益。比如去年我国上映的电影中,票房超过1亿元的,只占约15%,超过5亿元的则只占6%。

短剧同样适用这一规则。目前每年上线的数以万部短剧里,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少之又少。而即便是爆款作品,也未必能带来高额收益。

传统影视作品成本主要消耗在制作阶段,短剧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播映阶段却需要依靠大量买量、投放信息流广告来获取用户。在扣除这部分成本后,短剧的暴富故事,或许就要大幅“挤水”了。

按照目前的买量成本,一部收入过亿的微短剧,可能有80%、甚至90%要花在投流上,再扣除制作、人员、资金各项成本后,制作方到手的收入将大打折扣。

根据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即使是行业头部玩家,短剧业务也无暴利可言。比如近期港股上市公司柠萌影视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短剧业务毛利在25%左右,不及长剧业务。被传“靠短剧月进账4亿多”的点众科技也曾对外澄清,其短剧业务净利率不到1%。

制作成本较低是短剧目前的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也不可能持续下去。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观众对短剧品质的要求提升,短剧的制作成本也在快速上涨,这会进一步压缩制作方的利润空间。未来,依靠“批量生产,押注爆款”这条路线,可能行不通了。

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当前短剧整体品质不高、剧情庸俗、同质化高等问题饱受诟病。虽然“霸总”、“赘婿”这样的剧情能吸引部分观众,但如果行业只能向观众提供这样的内容,短剧何谈未来。

短剧行业的发展,或许可以参考国内游戏产业。曾经,买量是一些游戏企业实现收入增长的法宝。但随着流量成本上升,玩家对游戏品质的要求提升,买量模式几乎无法为继。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游戏企业摒弃了买量模式,转入精品自研道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