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铜齐飞!“铜博士”还能高涨多久?

金银铜齐飞!“铜博士”还能高涨多久?
2024年05月20日 20:31 证券时报e公司

刚刚过去的周末,国际市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美铜期货持续上演逼空行情等因素,有力助推了有色市场。

5月20日亚太交易时段,COMEX期金、COMEX期银、COMEX期铜继续上涨,均创下多时新高。而截至20日国内商品期市收盘,沪银各合约均涨停,锰硅涨近7%,国际铜、沪铜涨逾5%。

上周,伦敦现货黄金就延续震荡走高至2414.5美元/盎司,现货白银则实现快速拉涨,较前一周上涨11.81%至31.49美元/盎司,并创自2013年2月以来新高,金银比从80附近快速回落至76.7附近。

“上周公布的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3.4%,持平预期,较前值3.5%小幅下降;美国4月核心CPI同比降至3.6%,符合预期,但低于前值3.8%,为三年以来最低,环比增速6个月来首降。”对于贵金属价格走强的刺激因素,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金属总监、贵金属资深研究员展大鹏分析,美国CPI缓降,提振了市场对于9月降息的预期,金价也再度表现积极,目前来看,美联储降息之前,市场多理解为持续性利好,因此在首降之前,结合当前地缘紧张局势,均给予金价较强支撑,金价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另外,黄金的强势情绪逐渐传导至白银市场,当前金银比处在历史偏高位,若从金银比回归的角度,白银向上的弹性要显著高于黄金,这无疑也会把本轮金银走势推向另一个高潮。”他表示。

贵金属整体走强的大背景下,国际铜价近期更是频繁冲高,成为资本关注热点。

上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铜价格飙升,一度创历史新高,主力7月合约上周五收盘价格达每吨1.12万美元大关,单周涨超9%。

现货方面,据卓创资讯监测,当前卓创资讯1#电解现货铜价格87195元/吨,单日价格涨幅达4660元/吨,刷新历史新高点。

“COMEX现逼仓行情,COMEX市场价格溢价明显,带动了国内以及伦敦铜价的上涨。另外,欧美央行的降息预期升温,也是带动铜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基本面上供应依然存在较多扰动,市场投资者看涨心态也较为明显。”上海钢联铜分析师肖传康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当前现货市场上,铜精矿端依然存在偏紧预期。根据Mysteel所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铜精矿TC约为2.9美元/干吨,价格依然较低。国内铜冶炼厂目前也尚处于检修高峰期,根据近期Mysteel所调研的国内铜冶炼产量来看,4月产量为95.9万吨,5月计划产量为95.1万吨,相较于1月的102.14万和3月的98.05万吨都有明显的环比下滑趋势;国内整体供应预期依然较为紧张。

不过当前需求端表现不佳,目前主要的几个铜加工材产能利用率都处于近三年同期最低值。而高铜价也限制了市场新订单的落地,尤其是订单的作价十分困难,导致了新增订单有所减少。同时,高价位的订单提货速度也相对较慢。

对于推动铜价上行的因素,卓创资讯铜分析师刘芸祯分析,宏观面上,国内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首付比例下调,地产去存量措施逐渐落地,刺激市场对于大宗商品看涨的积极性。国外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4%,符合市场预期,且美国4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增长均较3月放缓,市场重燃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

供应端,当前冶炼厂TC持续下滑至负值,更加速冶炼厂的检修进程,供应缩紧的预期下,多头力量入场,不断拉动铜价冲高。但回归于现货市场,供应收紧情况还未反馈至现货市场,社会去库存进程缓慢,供应格局仍显宽松。不过需求方面,当前高铜价的背景下,下游需求十分有限,刚需拿货为主,电解铜现货市场近3个月以来延续大贴水报价,更有小型终端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畅的背景下,面临破产风险。

她认为,后期来看,铜价仍会延续高位运行趋势,主要为海外铜矿端的扰动,影响市场对于未来供应缩紧的担忧,多头力量提前入场,带动铜价逐步脱离当前基本面。在宏观偏暖以及供应收紧预期的支撑下,铜价预计易涨难跌。

不过肖传康认为,目前市场看涨情绪高涨,在情绪的引导下,资金做多的数量也较为明显,但情绪若有所消退,铜价回落的风险也将增加,加之目前需求端受铜价影响明显,后续的上涨趋势可能有所拖累。整体来看,在供应偏紧和市场情绪的作用下,铜价上涨的趋势依然存在,但目前价格行至高位,需要提防上涨后续乏力和铜价的回调风险。

展大鹏也提示,美巨量中长期债券发行稳健、降息预期得到提振以及国内稳增长动作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宏观维系偏乐观的市场氛围和风险偏好,流动性充沛下铜价也保持强势。另外,市场关注的COMEX铜挤仓事件,让市场看到了铜库存窘迫的一面。目前来看,COMEX铜持仓还在高位,所以可能还会发酵,继续提振市场情绪。短期来看,在未看到关键性拐点事件之前,方向可能还是向上,但预期和现实背离越来越严重,做多收益和风险同在,投资者需注意控制仓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