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20万耳蜗事件“营销”了?你还被类似事件“套路”了不止一次!

被20万耳蜗事件“营销”了?你还被类似事件“套路”了不止一次!
2018年12月21日 16:39 360你财富

12月19日,一篇“张家口小伙丢失20万耳蜗,重配要开颅”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不少朋友想帮助这个小伙子找回耳蜗而主动转发这个新闻。

“小伙的姐姐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在寻找耳蜗,如果找不到,弟弟可能需要重新开颅手术,不算手术费用需要20万”。

小财妹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12月以来全国一共发生四起“耳蜗丢失”事件。

耳蜗丢失事件三大疑点

第一,耳蜗丢了就得开颅?专家:不需要。

10月21日,郑州三岁男童也发生了耳蜗丢失事件!当事人徐女士表示,半年前,小侄子花了28万元做了手术,种下人工耳蜗。

也是花了巨资植入耳蜗,也是满城寻找好心人,也是丢失之后需要开颅。

结果媒体介入之后,当事人改口称:“耳蜗如果找不到,可以重新配置。但孩子的耳蜗刚使用半年,才适应好,不想错过耳蜗适应的黄金时间。”

专家观点:根本不需要开颅!当事人夸大其词。

第二,12月以来全国四起“耳蜗丢失”,营销痕迹明显

简单搜索,从12月以来,全国发生四起“耳蜗丢失”事件。事件发生地分别位于:河南郑州、青海西宁、河北石家庄和北京,套路都十分相似,都是在公众场合丢失耳蜗,价值20万、30万,全城刷屏找耳蜗。

第三,耳蜗到底值多少钱?有报道称仅为4.8万。

在石家庄那起“耳蜗丢失”新闻中,这么描述耳蜗的价格:“人工耳蜗价值30万……虽然丢失的是耳蜗的外挂部分,但这部分也十分昂贵,价值7万多元”。

在新闻末尾写:“一位售卖耳蜗的商家得知情况后,决定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向听损儿童一家提供人工耳蜗,原本8万元的耳蜗只卖4.8万元”。那为什么明明4.8万的耳蜗,新闻里要写20万,还要“开颅”那么恐怖?

都是为了点击率,为了热炒一天之后,澳大利亚那个公司顺理成章的“好心商家捐助耳蜗,帮小伙恢复听力”。一个刷爆朋友圈的营销策划就这么产生了,完美!

互联网帮助大家具有了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但是大传播之下必有毒瘤。近年来,这种恶意营销事件并不是少数。

一.利用人的善良,引发的传播

在2018年年初,小财妹的朋友圈被下面这张图刷屏。

据说转了这张图,会把爸妈身上所有的疾病带走。大家纷纷转发,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

后来这张插画的原作者发声了,她说:作为一个原创插画师,她最讨厌的就是迷信,请不要用她的心血做迷信的事!

二.因为营销而导致的网络暴力

还有“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刷爆网络,这则悲剧在微博、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网友关注,600多万人次阅读,相关微博的转发量已近 10 万,评论超5000条。主要原因是公众怀疑其家人延误了王凤雅的病情,拿着捐款给儿子看兔唇,却只送女儿去卫生院挂盐水。

漫画《“救我……”3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中的漫画主人公丫丫,疑似王凤雅,导致大众误解,网友们纷纷谴责王辉、杨美琴夫妇诈捐。

对于网上的舆情,太康县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最终结果:王辉、杨美琴夫妇不存在诈捐。

真相查明后,网友们纷纷道歉。

漫画《“救我……”3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的作者@明白漫画致歉,称漫画主人公“丫丫”并非王凤雅,因过于相似导致误解:“如果由此引起了大家的误会,我向大家道歉,如果因为这样伤害到凤雅的家人朋友,我真诚地向你们道歉。”

智能搜图

营销也要有底线,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一些媒体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

在恶意营销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固然重要,更需要我们擦亮双眼,在传播“善良”的时候,更要分辨善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