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兵来了!

图:kyuhana

聊聊最近的热点,股和债。

A股今天大放量了,买入汹涌,出现了一个关键突破。

走出了3000-3100这个箱体区间,站上了3100点。

这算是个明确的好信号。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自三月初开始的调整阶段,结束了。

目前有一些明面上的利好:

财报披露接近尾声。

晒财报时,很多人担心自己买的股“见光死”,业绩暴雷,就选择提前卖出避险。

现在财报披露完成,这部分钱可能会回流。

外围也出现了一个变量:

日元贬值加速

我身边有不少认识的朋友,最近计划跑日本去玩,花销会便宜不少。

Haha~

那从投资角度来说,随着日元贬值,部分外资可能会挪一些仓位到A股、港股。

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最近这俩给力——

就和外资加仓有紧密关系。

下面这图,是2018年以来,北向资金每年的流入情况。

来源:查股网

前年和去年惨极了...

外资纷纷撤离,A股软塌塌

今年才过去四个月——

外资流入A股的规模,已经快到去年的两倍,接近于前年了。

接下来,国内会陆续披露4月经济数据;

如果数据不错的话,估计5月股市会更好。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主观瞎想。

能否成真,就需要边走边看了。

虽然现在大环境不景气,失业率很高。

但如果从股票到基金,能给大伙儿一些甜头;

多多少少可以缓解焦虑。大家尝到甜头了,也会更愿意花钱消费,犒劳自己。

但A股如果持续向上突破,有一部分人可能会不太开心。

比如——

收息大军。

这几天收息股接连回撤...表现无力。

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不惊慌

我本身是奔着长期拿分红的目的,它们之前已经帮我赚了很多,扛住了下跌风险。

已经挺开心了。

如果能换来大行情回暖,收息少赚点,没啥不能接受的。

我之前也捡了一部分赛道成长股。

希望它们能替换上阵

有一个事情不得不提。

最近债市出现了明显回调。

这两天收到好些读者留言。

有人反馈,理财产品这两天反常下跌了:

“越越,我招行R2风险的理财,这两天怎么跌了?以前都是每天收米的。”

有人抱怨,债券基金跌到肉疼:

“越越能聊下最近的债基吗?跌的肉疼...就买了几万块钱。买后就一直跌,作为一个普通打工人,真是太难了。”

读者们的反应,有点像2022年底那回了。

当时理财、债基跌了一两个月,把好多人跌吐血了。

它们为啥跌呢?

从银行理财,到债券基金——主要投向就是债券。

而债券短期进入了震荡阶段。

尤其长期债券跌得挺明显。

债券的回调风险,我提醒过几次。

原因无非这些,大致说说:

1)接下来国家会发行超长期国债和地方政府债,规模还不小。

供给增加,会打压债市的价格。

2)央行上周出来喊话,认为国债收益率太低了(即债券价格太高),不符合我国实情。

这也吓住了债市。

3)还有一个因素无法忽略:股市回暖

债券和收息股都属于稳健型。

股市不行时,资金会买债、买收息股避险。但A股行情变好时,有些钱会杀回去继续冒险。

从而冲击两者价格。

但,理财和债基下跌,真的那么可怕么?

也不要太担心。

我回测了一下数据:

像2022年底,短债和长债跌最惨时,用了多久回血呢?

短债指数是——

下跌了-0.55%,用了29天修复回血

长债指数,波动更大一些——

下跌了-1.08%,用了58天修复。

当然,这是总体状况,不同产品修复力度不同。

支付宝上可以查单个债基的回撤修复情况,用了多少天修复收益。

可以看看。

比如——

所以。

如果你持有短债基金,R1/R2理财,不用太慌。

它们风险不大,哪怕跌到2022年底那种惨状,也只伤了皮毛。

很快回血了。

没必要一点风吹草动,就换血大调仓。

可以更多耐心点。

至于——中长债基金,它们波动性更大

不少长债基金今年的最大回撤,就是这几天出现的。

比如上周跌最多的1只中长债基金,净值几天就跌了1%——它今年涨了3.7%。

果受不了波动风险的话,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减减。

有经验、能扛住的,静观其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