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万点研究
当今汽车业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新旧两代武林高手对决,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较量,谁能笑到最后仍是一个悬念?是一家独大、还是二分天下?未可知也。
对于各大车企,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豪赌。燃油车的辉煌已历百余年,而新能源汽车的深度发展不过十余年光景。在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对比争论中,市场的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同样也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消费者就像坐在看台上好奇的观众,手中的票根上写满了他们对这两类车型的关注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新能源的好奇与关注点,一定加了很深的标记!
关于新能源汽车,多少答案已经给出,又有多少问题尚未解决?
数说新能源
从年初到国庆假期,汽车市场仿佛经历了一场马拉松,谁领风骚,谁又悄然落后?
回顾2024车市总体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月,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830万辆,纯电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5%,混动更是以60%的增幅领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正在迈向主流,逐步改变着汽车行业的格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已经达到42%(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为28%,混动汽车占比为14%)。
而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新能源汽车销量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税务总局10月8日公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5.8%。一些门店也表示:客流量翻倍上、新能源试驾数量也大幅提升,甚至有门店表示大定客户提升近四成左右。仔细来看,国庆期间各大厂商均各有所得:比亚迪新增订单超过16万台,领跑销量榜;鸿蒙智行国庆假期累计大定突破2.86万辆,其中智界R7、问界M9、问界M7大定分别突破9600辆、7800辆和9000辆;零跑汽车交出1.7 万订单成绩;小鹏汽车新增订单突破1.6万;雷军微博发文公布黄金周SU7锁单超过6000辆......
新能源车补和绿色减排的深入人心,无疑加速了新能源车的普及,而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和充电时间的缩短,正逐步解决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的问题,让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心日益增强。公众对于新能源车的态度,从质疑转向认可的宏观趋势是肉眼可见的,毕竟兜里掏出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感和个性化,新能源车以其智能互联和创新设计,正逐渐成为时尚与科技的代名词。
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来了吗?
长路漫漫
新能源汽车的征途,是肉眼可见的崎岖不平。
充电桩不足、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等普及障碍,如同减速带,考验着新能源汽车的韧性和市场的耐心。众所周知,充电桩的布局如同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决定着其行驶范围和便利性。然而,充电桩的分布却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一二线城市,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充电体验。但在四五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充电桩的稀缺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让驾驶新能源汽车出行成为一场冒险。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也加剧了消费者的购车顾虑。
换电,被视作解决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的灵丹妙药。尽管部分城市和企业已经开始试点换电服务,但其普及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现实中,换电网络的建设却如同一场马拉松,步伐缓慢。高昂的建设成本、统一标准的缺失以及电池兼容性问题,如同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阻碍了换电模式的普及。比如坚守初心的蔚来,死磕并已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换电蓝图,2560多座充电站让蔚来汽车的六成消费群体选择换电而不是充电,且蔚来汽车还在不断与众多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扩大换电“朋友圈”。然而,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表示,换电站单站成本约为300万元,按照现有规模计算,在过去6年时间内,蔚来已经投入近80亿资金用于换电体系建设。对于一个新兴和正在成长的车企而言,这是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要知道,蔚来汽车6年净亏损已达650亿。
换电这条路,太费钱!是否能从电池方面下功夫,“从根本求生死”?
近年来,电池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能量密度的提升、材料的创新探索等,但电池技术的瓶颈依然存在。比如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一件事,低温下电池性能显著下降,如同新能源汽车的一块软肋!此外,电池安全问题,如热失控风险、循环寿命限制(衰减),也如同悬在新能源汽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然而,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给了市场和消费者一丝亮光。中信证券分析称,从行业发展来看,2022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至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开始量产装车。而事实上,固态电池量产的消息从来都是不绝于耳。对此,国内头部品牌比亚迪有着自己稳健的眼光和布局规划。正如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此前的表态,比亚迪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还需 3~5 年。时间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度量标准,那些量产时间和决心,是“放嘴炮”或是“博流量”,还是踏踏实实攻坚克难为上策。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之路,虽布满荆棘挑战,但正是这些障碍和险阻,激发创新火花。而埋头苦干的各大车企,又是何等境地?
百家争鸣
新能源汽车的不可阻挡之势,有目共睹。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先驱,特斯拉是有席位的;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头部力量,它们的历史和正在讲述的故事,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缩影,更是未来出行方式变革的先声;而各方造车新势力,又如何头顶创新之名,搅动市场风云......
特斯拉
曾被评为最具创新力的电动车企业——特斯拉,以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为自身使命,是一家源自美国硅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环保理念引领着汽车行业的革新。有着“网上没赢过、销量没输过”江湖评论的特斯拉,9月份又卖出了4.8万辆,位居纯电销售榜首。
而对于未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多次表示,特斯拉的未来取决于销售全自动驾驶汽车。与此同时,特斯拉也将在2025年底推出低成本车型、无人驾驶出租车和跑车。
比亚迪:绿动未来
比亚迪,这家起源于深圳的新能源巨头,以其引领行业的电池技术和深厚的研发实力,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自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F3DM以来,比亚迪便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了包括纯电、插电式混动在内的多款车型,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更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2024大火的比亚迪秦L和海豹06,在2024年9月的销量也是分别斩获39490辆、37155辆,分别占据了中型轿车销量榜的第一、第二,表现非常出色。审视比亚迪的新能源版图,不仅涵盖了乘用车,更延伸至商用车领域,其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其产业布局策略堪称典范。比亚迪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深耕细作,更在新能源产业链上进行全方位布局。从电池到电机,从电控到整车制造,比亚迪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保证了比亚迪在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可控,更使其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拥有显著优势。在竞争策略上,比亚迪坚持以技术为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吉利:智驾未来
吉利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抢眼,尤其是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投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吉利不仅推出了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几何、领克等,通过与沃尔沃的深度合作、共享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了其新能源战略的布局。吉利的新能源车型,以其卓越的性能、智能化的配置和优秀的续航能力,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纵观吉利的新能源布局,则呈现更加多元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不仅拥有几何(GEOME)和领克(LYNK & CO)等多个品牌,更通过与沃尔沃的深度合作,共享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了其新能源战略的推进。吉利的多元化布局策略,使其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在竞争策略上,吉利强调智能化和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提升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造车新势力:“搅动风雨”
除了行业巨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涌现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它们以创新为驱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路径。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名字在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名词,它们不仅在产品创新上下足功夫,更在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这些新势力的崛起,不仅丰富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线,更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新势力更注重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在竞争策略上,这些新势力强调产品体验和用户服务,通过建立品牌社区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粘性,构建品牌忠诚度。
主流厂商稳坐中军大帐,新势力虎视眈眈!各家招数新颖,却也在比拼内功和实力,如同精心布下棋子,每一步都透露着智慧与策略。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与竞争策略,正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无论是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布局,吉利的多元化策略,问界的设计引领,还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灵活布局,都在推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着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不仅车企加油干,政策层面也是马力开足。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扶持到消费激励,一幅复杂而精细、“善意十足”的政策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保驾护航,提供强大的后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无需参与摇号或拍牌的“上牌便利”政策,在部分城市车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极大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销售。
如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此刻我们是否也可以略窥一斑?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电池领域的发展从单纯的能量密度提升,转向快速充电、低温性能优化与电池回收利用的全方位升级;充电桩布局将从“数量优先”转向“质量并重”,更在充电速度、支付便捷性与位置智能化方面进行优化,同时换电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将形成充电与换电并存的多元化补能生态;而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将赋予新能源汽车更强大的感知与决策能力,新能源汽车正逐步驶入智能出行的新时代。
万点研究认为,这场汽车绿色革命,不仅发生在车辆本身,更延伸在整个供应链。未来,从原材料的开采到零部件的制造,再到车辆、电池的使用与回收,新能源汽车必须构建起一条绿色、低碳的全产业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燃油车一决高下。这样的使命当担,需要的是对崇高理想的坚持以及脚踏实地,类似用“车里吃火锅”的“绝活儿”来博眼球、玩造车事业,显然不可取。
从全局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从单一的国内竞争转向全球范围内的多维度竞争。国内车企不仅需要面对本土市场的激烈竞争,更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角逐。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多样性与市场准入条件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将要面对的,是全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这也将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