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谈数字资产金融监管,提出数字经济“自金融”概念

姚前谈数字资产金融监管,提出数字经济“自金融”概念
2019年09月17日 16:02 蓝鲸财经

9月17日,在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发表致辞。其后,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演讲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信任、数字链接和数字货币,很可能重构经济金融的模式。

首次出席区块链全球峰会并发表演讲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提出了“自金融”的概念以及可参考的监管思路,对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的概念做出了解读。

在题为《数字资产和数字金融》的演讲中,姚前表示,其个人认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并表态,数字资产才是数字金融的核心命题。

姚前谈到,ICO之所以争议很大,除了被利用成为诈骗工具之外,就在于数字股权的公开发行、流通和交易,与传统的股票概念、模式有所不同,使传统的证券概念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整个金融体系和监管规则,出现了歧义。

SEC在2018年11月的公开声明中,提到Digital Asset Security(数字资产证券)。姚前提出,SEC试图想把证券这一面纱,重新再盖回新型数字资产上,SEC在Digital Asset(数字资产)后面加上Security(证券)的用意,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它的政策立场。

姚前认为,近期美国证监会(SEC)批准了BlockStack等多个项目,让大家看到,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介的参与,融资活动仍可开展,且资产的数字化使融资成本可以更低,范围可以更广,效率可以更高,开启了金融体系的全新局面,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或将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

姚前谈到数字资产的能量。他表示,在传统金融业务中,证券、货币、现货、期货等名目是资产可以流通的“护身符”;而在数字资产的新金融模式下,边界模糊了,资产数字化打通了金融市场的“任督二脉”,任何资产形式上都变成了数字,都有了可分割性和流动性,都可标准化了,无须依赖传统的外在力量来激活和赋能。

而关于数字货币,姚前认为,区分加密货币与虚拟货币意义重大。姚前分析称,央行加密货币(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CBCC)应可以让客户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货币,而不是托付给第三方,赋予客户自主掌控的能力。

姚前提出了“自金融”的概念。姚前谈到,自金融的典型特征有三个:一是用户自主掌控数字身份;二是用户自主掌控数字资产,承担交易责任;三是用户之间点对点交易,可以独立于第三方中介机构。

在监管上,数字资产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挑战。姚前提出,一方面,机构准入的牌照管理,应转变为用户准入的权限管理。在自金融模式下,用户入场须经过相关认证机构的身份认证和核验,业务过程须与身份认证隔离,并采用密码学原语与方案来实现交易身份及内容隐私保护,管理部门则有权开展穿透式监管。

其二是业务核准,应增加智能合约审核。在自金融模式下,传统的金融业务将被逻辑编码为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承载着各种金融业务,甚至一个智能合约就代表一个金融业态。此外,智能合约的参数设置也是一种监管手段,就像利用法定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来防控银行风险一样,监管部门亦可通过调整或干预智能合约参数,来管控自金融业务规模和风险。

姚前再次提及“模糊”一次,他表示,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模糊场内与场外之间的边界。通过可信技术的赋能,原来分处“两张皮”的数据与价值,真正聚合成物理与逻辑一体的数字资产。任何资产均可利用可信技术开展数字化,流转盘活起来,而不完全依赖法律增信,此时,什么是场内,什么是场外,也就不再“泾渭分明”。

姚前评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现状称,金融科技的新形象包括“互联网+”、“AI+”、“移动+”,新的概念有直销银行、网络银行、开放银行、智能投顾等。姚前认为,若站在更高的维度,可以发现依然没有摆脱传统金融业务的巢臼。

姚前认为,资产数字化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运用,图灵奖获得者Pascal之父Nicklaus Wirth曾提出一个著名公式:“程序=算法+数据结构”。同比可推出,“金融科技=算法+数据”。姚前表示,监管科技、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等,实质上均是算力突破奇点后“算法+数据”的体现,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而资产数字化正是算法与数据综合应用的典范。

除了金融应用,此次会议还覆盖了区块链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演进探索。曾提出“公众联盟链”概念的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此次提议区块链优化社会治理参考框架“善度“。据其介绍,“善度”可借助5G、IoT、生物识别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获取用户授权的善行数据,并结合激励相容和合规治理形成一种社会治理模式。

马智涛以低碳出行举例,当环保局、交通管理局等部门实施了“善度”模式后,各交通出行平台可以提供绿色积分的兑换入口,终端用户可以在该入口平台积累绿色积分,并在环保交易平台上进行兑换奖励。,整套系统接受监管部门监督,由保险公司、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或者产品服务作为绿色出行奖励,形成闭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