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业2021年净利4.21亿同比增25%,公司称未来会上链提升数据安全,亦指出区块链无法解决数据来源真实性问题

盛业2021年净利4.21亿同比增25%,公司称未来会上链提升数据安全,亦指出区块链无法解决数据来源真实性问题
2022年04月03日 15:19 蓝鲸财经

日前,盛业(6069.HK)公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较2020年年底增长33%至1320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净利润实现4.21亿元,同比增长25%。

盛业的运营主体为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供应链科技平台,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以及供应链科技服务三个方面,服务行业包括大基建,医药和能源等。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供应链科技服务云平台“盛易通云平台”,可将信息转换为信用等。

蓝鲸财经在盛业发布业绩前夕,就公司业务与技术层面的相关内容,对盛业进行了专访。

首先,盛业产业金融部总经理王峰对蓝鲸财经表示,在大基建,医药和能源等服务场景中,从盛业目前的平台资管规模来看,大基建板块占比最高,这意味着公司目前在大基建领域挖掘最深。

在关于盛业掌握哪些行业重要数据方面,王峰坦言:“我们的模式是在关注主体信用的同时,对交易真实性更加看重。在供应链特别是基建行业的正常运作中,它本身会产生很多数据,正常的供应链交互就会产生数字化和线上化进展。比如线上的招标平台、电子合同、线上下订单、线上做验收和结算等。我们没有改变这个产业,而是遵循产业原本的运作模式。这些数据本来就是有的,只不过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并未关注到。我们也是基于这些数据一步步地去做积累和发掘,深入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

其次,蓝鲸财经关注到,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曾公开提到“保理业务脱离不开场景。”对此,他向蓝鲸财经表示,盛业自身虽然没有产业场景,但是盛业具有通过产业科技植入产业场景的能力。

对此,原野补充表示:“商业保理市场从2013年开始发力,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快速增长。8年前,我们看到了供应链金融市场万亿潜力,传统的金融模式无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于是在保理牌照爆发的机遇下,盛业也入局其中,并于2013年12月顺利拿到保理牌照,由此开启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

原野进一步解释:“伴随着205号文政策的推行以及《民法典》保理合同章的正式立法,商业保理获得国家层面的重要认可和支持。同时,行业逐渐向“严监管、促合规”的方向转型,而部分大型国企保理公司,需要加强金融科技运用、产业科技创新、数字能力和风控能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持续深耕。盛业与无锡交通集团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国金保理,正是商业保理行业国企混改的经典案例。”

原野指出,盛业与上述大型保理公司合作的两个核心原因:一是将业务和服务植入具有优质产业场景的大型国企,有利于盛业的长期发展;二是大型国企的支持下,盛业更容易获得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此外,这个模式可以高度复制。

在盛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原野向蓝鲸财经表示:“虽然上述模式可以高度复制,但要与大型国企建立合作并非容易的事情。因此,市场上真正能把产业科技和数字金融打通的机构非常少。盛业可与京东科技对标,但两者服务的场景仍有所不同。京东科技主要面向政府构建智能城市、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等,而盛业专注大基建和医药等国家战略性行业。”

最后,对于近年来,较为火热的“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这一话题,盛业信息技术部向蓝鲸财经阐述了公司的未来规划。

盛业信息技术部透露,公司虽然目前并未搭载区块链,但未来会上链,提升过程把控中的数据安全。此前,公司未引入区块链的原因是认为该技术无法解决数据来源真实性的问题。

原野补充称,区块链是“过程把控”工具,可以保障数据在流通环节不可篡改,但是却无法保障源头数据的真实性。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核心在于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而这一点无法通过区块链来把关。盛业需要在交易场景中获取实时数据,属于“实质风险把控”。假设数据源是虚造的,那么就算数据流转过程中有区块链保障无法篡改,也无法规避虚假交易的事实。

据盛业官网显示,其战略机构股东包括中国太平信托有限公司、兰亭投资、美国泰山投资控股集团、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合作伙伴包括宁波通商银行、中国银行、中金支付、前海交易所、国药集团、云筑网、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无锡国金商业保理、建设银行、光大银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