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并购扩张?蒙牛股东否决增发授权议案

反对并购扩张?蒙牛股东否决增发授权议案
2024年06月14日 22:13 用户561704119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14日讯(记者 王健文)6月12日,蒙牛乳业在香港太古广场JW万豪酒店举办了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大会上,蒙牛乳业股份发行授权议案遭投票否决,这也意味着在下一年的股东周年大会之前,公司董事会若想发行新股,就需要再次召开股东大会并取得特别授权。

行业龙头寻求增长总是更加艰难,蒙牛乳业再次更换管理层,试图扒开更大的增长裂隙,2024年以来,总裁卢敏放、董事长陈朗先后辞任,曾一手打造出特仑苏的老将高飞接任总裁。

“双千亿(收入、市值均要突破千亿元)”目标仍未落地,不断走低的股价令投资者的耐心不断流失。

股份发行授权议案被否,投资者心寒?

6月12日,蒙牛乳业在香港太古广场JW万豪酒店举办了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

根据蒙牛乳业公告,此次股东大会共审议了7项议案,其中,一项股份发行授权议案被投票否决。从内容上看,这项议案将授权蒙牛乳业董事配发、发行及处置公司额外股权,额度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这项提案如果通过,以公司39.35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公司董事会最高可发行3.94亿股新股。

但表决结果显示,这份议案获得的同意票数量为13.35亿股,反对票数量为15.34亿股,占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分别为46.55%、53.45%,反对票占比超过50%,该议案未获通过。

从蒙牛乳业的股权架构上看,公司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9.50亿股股份,占比为24.14%。在中粮集团之外,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还包括富达国际、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贝莱德集团、瑞银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而股份发行授权议案赞成票数量仅占总股本的33.93%,这也意味着除中粮集团以外,最多仅有一家持股5%以上股东赞同这一议案。

对于这一提案被否决会对公司产生哪些影响,蓝鲸新闻记者也致函蒙牛乳业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许多上市公司会选择在股价的上行阶段增发新股,并进行扩张和并购。但目前,蒙牛乳业的股价表现较为低迷,如果公司增发新股,则可能会进一步拖累股价表现。此外,目前的行业环境并不适合激进的扩大市场,也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并购。因此,许多股东会投票反对蒙牛乳业董事会取得新股发行授权。

自2021年以来,蒙牛乳业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表现低迷。6月14日盘中,公司股价一度下探至12.62港元/股,创2017年以来新低。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12.76港元/股,总市值约为502亿港元,较2021年的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仅2024年以来,公司的股价就跌去了36.76%。

此外,经蓝鲸新闻记者查阅,在2011年、2016年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公司推出的股份发行授权议案同样因反对票数量超过50%而被否决。从时间节点上看,这三次议案被否决之前,蒙牛乳业均出现过重大人事变动。

2011年6月,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辞任公司董事长,仅保留非执行董事席位,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这也意味着牛根生退出了蒙牛乳业的核心管理工作。2016年9月,蒙牛乳业多位中粮背景董事辞职,包括总裁孙伊萍、副董事长柳丁以及董事于旭波,雅士利总裁卢敏放接任公司总裁一职。

而在今年股东周年大会召开前,蒙牛乳业再度换帅,3月26日,担任公司总裁近8年的卢敏放宣布辞任,公司老将高飞接任总裁一职。5月22日晚间,公司董事长陈朗也宣布辞任,中粮集团副总经理庆立军接任公司董事长。

不能落地的“双千亿”目标与坚定地战略实施

1999年,41岁的牛根生创立了蒙牛,此后仅用了8年时间,蒙牛乳业的收入就超过了伊利,成为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哥”,并在这一宝座上一直坐到了2010年。但2011年,蒙牛乳业的营收再度被伊利反超,此后,双方的业绩差距越来越大。

2016年,蒙牛乳业陷入亏损。也正是在这一年,蒙牛第三任总裁孙伊萍辞任,曾担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接任,成为公司第四任总裁。在上任之初,卢敏放甲流对蒙牛乳业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变革,建立了品类为核心的事业部制,并对总部进行了30%以上的人员精简。

在新任管理层的带领下,2017年,蒙牛乳业的营业收入达到603.01亿元,同比增长11.47%,净利润达到20.48亿元,成功扭亏为盈。同在2017年,卢敏放还提出了“双千亿”目标,即在2020年,蒙牛乳业的收入、市值均要突破千亿元。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蒙牛乳业一边巩固液态奶主业,一边加大力度开拓奶粉、乳酪等新增长曲线,并斥资超百亿元用于并购。

2017年,蒙牛乳业斥资18.73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16.7%股权,并成为公司实控人;2018年,公司收购中国圣牧旗下圣牧高科51%的股权。这两笔收购这让蒙牛拥有了稳定的原料奶供应体系,对上游奶源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2019年,蒙牛乳业又以14.6亿澳元的对价,收购了澳洲有机婴配粉厂商贝拉米;2020年至2022年,蒙牛乳业通过收购以及增资等方式,累计花费超40亿元,获得了A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35.01%的股份,成为公司新任控股股东。

但从结果上来看,蒙牛乳业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业绩目标。对比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股份可以看出,双方液态奶的营收差距并不大,但伊利股份的奶粉、冰淇淋等业务收入均远高于蒙牛乳业。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刚刚卸任总裁的卢敏放在提到蒙牛乳业的业绩时也无不遗憾的表示,奶粉以及蒙牛国内冰淇淋业务拖了后腿。

对蒙牛乳业而言,2019年是公司奶粉业务的分水岭。这一年,公司的奶粉业务收入创下新高,达到78.70亿元,但同在2019年,公司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君乐宝51%股权,并购入了贝拉米。不过,在被收购以后,贝拉米的业绩表现逐年下滑,进而带累公司奶粉收入整体下降。2023年,公司的奶粉业务收入仅余38.02亿元,已不到2019年的一半。与之相比,伊利股份的奶粉业务收入高达275.98亿元。

此外,蒙牛乳业虽然凭借推出茅台冰淇淋等方式,实现了冰淇淋业务的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的冰淇淋业务收入为60.23亿元,同比增长6.61%。但这伊利相关业务仍较公司高出46亿元。

除上述两项业务外,通过收购妙可蓝多,蒙牛乳业在奶酪业务上取得了先机。2023年,蒙牛乳业的奶酪业务收入增至43.5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增至4.4%。但目前,妙可蓝多的情况也并不乐观,2023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再次下滑。

且早在2021年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后,蒙牛乳业就计划在两年内将所有奶酪业务都并入该公司旗下。2023年6月,妙可蓝多以6.01亿元的对价收购了广泽乳品42.88%股权。今年6月12日,妙可蓝多又公告称,将以4.48亿元的对价收购蒙牛奶酪。妙可蓝多表示,此次收购将解决双方奶酪业务上的同业竞争问题,并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过,从公告中可以看出,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蒙牛奶酪均处于亏损状态,双方合并后,妙可蓝多的利润或被进一步削弱。

由于收购企业的业绩不及预期,蒙牛乳业的并购“后遗症”也开始显现。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商誉账面余额高达89.52亿元,较2017年的45.33亿元增长近一倍。2017年以来,包括雅士利、贝拉米在内的奶粉业务累计给公司带来了36.63亿元的商誉减值。2023年,蒙牛乳业的营业收入为986.24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为48.09亿元,同比下滑9.31%。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牛乳业迎来了高层大换血。作为卢敏放的继任者,高飞于1999年便加入蒙牛,资历深厚。其曾带领团队打造了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如今特仑苏已是年销售额超300亿元的大单品。

官宣交班次日,高飞与卢敏放一同出现在了蒙牛乳业业绩会现场。在会上,高飞也对蒙牛未来的战略走向进行了简要表述,“从战略上来讲,蒙牛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未来会更加坚定地执行和落地。从组织层面上讲,目前没有考虑调整。”

不过,资本市场对于这位新任掌舵人仍有疑虑。在业绩发布会同一天,蒙牛乳业股价大跌9.92%。加之股东周年大会上,公司的股份发行授权议案遭到反对。或许,新一代蒙牛管理层需要拿出更好的成绩,以重获市场的信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