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与转型金融

能源转型与转型金融
2022年07月28日 10:44 绿法国际联盟

化石能源的前路

首先是煤炭消费达峰。

其次是化石能源中的石油消费达峰。

再次是碳排放达峰。

最后是天然气消费达峰。

依据上述情况,2030年以后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将逐渐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逐渐上升。从上述目标也可正向推出我国各种能源消费在2025-2050年的大致情况。目前各界研究达成共识,到2060年我国最多只能有15-20亿吨的碳排放量。据此,从2021年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全部能源中的占比要从56%降低到2%-3%,石油要从19%下降到5%,天然气要从10%降到8%。最后整体情况是,化石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的15%,其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85%。到2050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只能维持在17亿-20亿吨,否则到2060年就不能通过其它方法把碳排放抵消或者中和掉。不过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2050年的碳排放总量可能会低于预期值。

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的一部分碳排放要通过各种碳中和方式抵消掉。

从各部门情况来看,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会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建筑部门估计要到2028年甚至2030年才能完成目标,而工业部门总体在“十四五”期间可以实现碳达峰。总之,再看各地的情况,地方退煤路径是抓重点的煤耗区域。从全球各国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排名看,排在前七八名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少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省。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些煤炭基地怎么转型?现在提出来的转型金融应该如何支持这些地区转型。各部门将以各项政策措施和技术方法全力实现煤控和碳达峰目标。

很多煤炭基地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隐患,导致煤矿事故经常发生,但绿色金融又不支持煤矿将融资用于解决安全问题,而现在转型金融就应该把支持煤矿安全生产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此推进地方能源转型。

所以,在完成能源转型这一艰巨任务时,我们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也在做调整,这也是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所致。碳中和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碳中和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实施、示范和应用,并催生出新业态和新生产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应积极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而不要只关注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一些暂时影响。

碳中和是推动能源与金融转型的新引擎

认识碳中和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看:

如果我们减少碳排放和自然灾害,保护好环境,那么绿水青山就能够增加环境生态自然财富。化石能源消费要逐步由非化石能源消费取代,未来的能源系统就不像现在这样由煤、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共同组成,而是以电力、电气化为主的新能源系统。

1. 碳中和提高环境生态自然资本。

2. 碳中和促进能源转型。

除了促进金融转型,碳中和还促进新业态出现。电动汽车的出现并没有摧毁传统的汽车产业而只是改变了耗能模式,所以电动汽车可以获得较快发展。这和煤电的情况还不一样,如果将来大部分煤电要退出,前面产生的煤电投资恐怕就要面临问题,所以煤电退出的阻力也比较大。碳中和催生各种新业态、新经济模式和新企业,促进我国经济获得高质量发展并形成新的增长模式。利用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产品推动国际贸易,目前绿金委(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已经支持有关部门对此做研究,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扩大支持范围,比如把转型金融也纳入进来。

3. 推动技术管理体系创新,促进经济内循环。

4. 推动国际贸易。

我国能源转型正受到挑战。2021年经济同比增长5.5%,能源消费增加约5.2%。其中,煤炭消费上涨4.6%,增加近2亿吨;碳排放增长4%,增加4亿多吨。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疫情后经济反弹、2022年俄乌冲突等国内外形势导致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由此增加能源消费趋势的不确定性。即便如此,正如中央所要求的那样,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推进、坚定不移地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增加的领域包括,高耗能部门电力增加10%,交通领域中电动汽车增加151%,建筑领域中农村和城市新增建筑面积导致11%,都增加发电煤耗。因此,在控制产量下,我们的转型金融应该从哪些方向来支持煤炭项目?对此恐怕会有不同结论。严格控制煤电项目仍然是中央的决策,这一点并没有改变,但也有些特殊情况,比如两湖一江地区恐怕还要上一些保障性煤电,部分地方还需要上煤炭项目来支持经济发展等。

煤炭消费的增减分布

煤炭消费减少的领域主要源于散煤治理、钢铁和水泥产量得到控制。

从与煤炭消费有关的主要政策可知,中央始终没有改变严格控煤的态度。原来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现在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合理”就是指要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政策中也出现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源”可以“扣除能源消费计算”这样的新提法,这对煤化工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都值得关注。

2022年1月公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到,电力占终端能耗30%左右。把电力占终端能耗作为一个约束性指标,是因为将来会普及电气化。2050年电气化将占终端能耗95%,2060年占97%,电气化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模式。因此,《“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没有提到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占比、煤电供电煤耗等强制性指标,恐怕与当下发展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有关,包括新冠疫情还未彻底消除等原因,所以规划中突出强调了能源安全。但是关于煤炭占比和煤电供电煤耗的指标,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提出来,因为目前煤耗量仍较大。在此路径下,2020年传统电力系统在可控、可用等原则下向新型电力系统1.0转型,煤电开始逐渐退出;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1.0建成,开始强化电气化;2050年煤电基本退出,只在某些特殊场合保留一定的煤电装机容量应对突发事件;2060年新型电力系统2.0建立,煤电将彻底退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包括新型储能、氢能、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等,这些都需要转型金融来支持,并作为转型金融重要的投资方向。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且处于中后期。尽管现在钢铁的产量受到控制,但未来也至少有几亿吨的产量。未来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将逐步向高性能、高质量和深加工方向发展,节能减碳压力将更大。在技术方面,氢冶金等煤炭替代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示范阶段;氢气的价格和来源也将成为制约氢冶金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也是转型金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转型金融要把将来的能源转型模式作为大力支持的方向。

电力转型目标,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钢铁行业的问题与挑战

从产量和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对粗钢的需求量仍将保持高位。

在工艺结构方面,我国正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

总体来讲,中国能源发展路径是“摆脱煤炭依赖,跨越石油时代,拥抱新能源的未来”。这和国际上一般国家经历的“进入石油时代”路径不一样,我们要“跨越石油时代”。

本文为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第3期承泽论坛“双碳目标与转型金融”主题演讲中的发言。

来源丨“北大国发院”微信公众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